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更换指挥官

1

曾经有一段时间,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就坐落在西太平洋中部、距离日本海岸约1 500英里 的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个热带岛屿上。马里亚纳群岛位于海底山脉的最南端,那是一些从深海水域中探出海面的火山顶,其中最重要的岛有关岛、塞班岛和天宁岛。在其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外界都以为马里亚纳群岛太小了,小得一无所用。但到了空中力量施展身手的年代,它突然变得举足轻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间里,马里亚纳群岛都为日本人所掌控,但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之后,它于1944年夏落入美军之手。美军先在7月占领了塞班岛,又在8月拿下了天宁岛和关岛。当海军陆战队登岛时,“海蜂”部队(美国海军土木工程部队建筑营)也一同来到这里,马上全力以赴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短短3个月内,一个完整的空军基地(艾斯里机场)就在塞班岛上全面投入使用。之后,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天宁岛上那个有4条8 500英尺 长跑道的北方机场,以及关岛上美国空军通往远东的门户——现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也相继投入使用。再之后,飞机进驻。

彼时,罗纳德·里根常解说战争电影。在他解说过的电影中,有一部专门讲述了B-29轰炸机首次执行任务的经过。B-29轰炸机又被称作“超级空中堡垒”,里根将这种酷似巨大飞艇的轰炸机描述为世界奇迹之一:

搭载4台发动机,每台功率高达2 200马力;油箱容积与铁路油罐车的油箱容积相当;尾翼高耸,伸向空中,足有两层楼高;机身比轻型巡洋舰还长。它被设计得能携带更多的炸弹,并能带着它们飞得更高、更快、更远,航程超过以前制造的任何一架轰炸机,它的使命就是为了完成这种任务。

B-29轰炸机比世界上其他轰炸机飞得更快、更高,更重要的是飞得更远。其扩大的航程,加之美军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占领,意味着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美国陆军航空队首次进入了对日本的打击范围内。为了管理驻扎在马里亚纳群岛的轰炸机机群,他们成立了一支特殊的部队——第21轰炸机司令部,由年轻有为的将军海伍德·汉塞尔(Haywood Hansell)负责指挥。

1944年初秋到冬末,汉塞尔轮番发动进攻,数百架B-29轰炸机掠过太平洋水域,将满载的炸弹投向日本,再折回马里亚纳群岛。当汉塞尔领导的飞行员们准备动身飞往东京对其实施轰炸时,记者和摄制组从美国大陆飞过来,为国内民众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解说的还是罗纳德·里根:

塞班岛上的B-29轰炸机就像瞄准日本心脏的大炮……日本人想要抵挡这样的攻击,简直比让尼亚加拉大瀑布断流还难。第21轰炸机司令部整装待发,准备打击它的第一个目标。

然而,在1945年1月6日这一天,汉塞尔的顶头上司劳里斯·诺斯塔德将军来到马里亚纳群岛。当时关岛的设施仍然相当简陋,总部只是一堆在俯瞰大海的悬崖边上建起的半圆形铁皮小屋。两人都显得疲惫不堪,不仅因为前线物资匮乏、生活困苦,也因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我读过英国皇家空军的亚瑟·哈里斯将军写下的一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一名空军指挥官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除了极少数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否有人能体会到,在战争中指挥一支规模庞大的空军所要承受的可怕的精神压力。在一次战争中,一位海军指挥官可能最多只需指挥一两次重大行动;陆军指挥官每6个月,或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最多每个月指挥一次战斗;而作为轰炸机部队的指挥官,则要每24小时就全程指挥一次作战。这种日常的紧张感如果持续数年之久,承受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此刻关岛上的汉塞尔和诺斯塔德也是如此,这两名陆军航空队将领早已厌倦战争,只希望能速战速决,早日获胜。汉塞尔提议带诺斯塔德快速参观一下:先站在海滩上,一边欣赏在丛林中开辟出来的全新的飞机跑道,一边讨论战术和计划。诺斯塔德推辞说他有更私人的事情要谈,接下来便是令海伍德·汉塞尔余生难忘的瞬间,诺斯塔德转向他,说:“这行不通,你被淘汰了。”

“我觉得地面就像突然塌陷了一样——我完全崩溃了。” 多年后,汉塞尔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感受。接着,诺斯塔德又给了他更沉重的一击,他说:“柯蒂斯·李梅会来接替你。”

柯蒂斯·爱默生·李梅将军时年38岁,在轰炸德国的战役中一举成名,也是他们那代人中极具传奇色彩的飞行员之一。汉塞尔曾和他一起在欧洲服役,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汉塞尔立刻明白,这不是一次正常的领导层重组,而是高层对自己的指责和彻底的冷落,它等同于华盛顿高层认为汉塞尔所做的一切都一文不值,因为柯蒂斯·李梅的主张总是和海伍德·汉塞尔背道而驰。

诺斯塔德提出,如果汉塞尔愿意,他可以留下来做李梅的副手。这让汉塞尔备感羞辱,一时语塞。诺斯塔德继续说,汉塞尔需要在10天内完成交接。闻此,汉塞尔神情恍惚,茫然离去。在关岛的最后一个晚上,汉塞尔比平时多喝了一点儿,酒至微醺后,在一位年轻上校的吉他伴奏声中,他为手下动情演唱:“老飞行员永远不会死去,永远不会死去,他们只会飞……离……”

柯蒂斯·李梅亲自驾驶一架B-29轰炸机飞到岛上进行交接。现场奏响《星光灿烂的旗帜》 ,第21轰炸机司令部的飞行员们列队行进,接受检阅。一位负责公共关系的官员提议,李梅和汉塞尔拍张合影来纪念这一时刻。李梅当时嘴里叼着一支烟斗——他嘴里总是叼着一支烟斗,一时竟不知把它放在哪里才好,不断地试着往自己的口袋里塞。“将军,”副官说,“拍照的时候,请让我给您拿着烟斗吧。”

李梅轻声问道:“你想让我站在哪里?” 之后,照相机咔嚓一响,拍下了汉塞尔眯着眼看向远方、李梅俯视地面的画面。两个人一定都在想,只要不和对方在一起,去哪里都好。就这样,一切都结束了。

本书讲的就是在那一时刻发生的故事,并且还要讲述那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事情。因为那次指挥官的更换,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技术革命总有令我困惑之处,某个新想法或创新出现时,它将颠覆我们的世界,这一点无可辩驳,如互联网、社交媒体,还有更早的电话和汽车,它们的出现无不如此。人们心中往往有种期待:新发明会使一切变得更好——更高效、更安全、更富有、更快捷。在某些方面,它们确实做到了,但事情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社交媒体一度被认为有助于普通民众推翻暴政而广受欢迎,没过多久,人们又因其会成为民众互相施暴的平台而担惊受怕。汽车带来的本应是人们出行的便捷和自由,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如此,但随后数百万人发现自己住在了离工作场所数英里远的地方,在浩浩荡荡的通勤大军中陷入无休止的交通堵塞。为什么有时候由于一些偶然的、意想不到的因素,技术会偏离它的预期发展路径呢?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了梦想会如何背离初衷,探讨了当天赐良机时,我们为何无法把握住机会,而是任凭其破灭。我要讲的故事虽然主要发生在战争时期,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战争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一位荷兰天才和他自己制造的计算机的故事。其中人物还包括:亚拉巴马州中部的一群兄弟、英国的一个精神病患者和在哈佛地下实验室里纵火的化学家们。这也是一个关于蓄谋制造混乱的故事,因为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总是会忘掉这种混乱。

海伍德·汉塞尔和柯蒂斯·李梅的故事是本书所有内容的核心,两人均曾在关岛的丛林中一展身手,后来一人被遣送回家,另一个留了下来并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黑暗的夜晚。想想他们的故事,然后问问你自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支持谁? lhbrnWIo6hB8C9EHARbUIR3Ec/FLVeYViuQYQAYHuoaPH7UgT3oOKjH4cUi75q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