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鸡纳·植物发现史

为了寻找黄金和香料,哥伦布、麦哲伦相继踏上了航海之旅,意外发现了资源丰饶的新土地,在世界范围内燃起了移民、黑奴贩卖及人类命运大洗牌的残暴游戏。新旧大陆的病原体互相交流,新土地上的人大批死去,来自旧大陆的人也因身染新土地的疾病而不得不放慢殖民步伐。欧洲人本想像拿下美洲大陆一样占领非洲,却未能如愿,原因与非洲大陆的一种疾病有关:疟疾。时至今日,它仍是导致非洲人大量死亡的传染病,尤其是儿童。

财富驱动人去冒险,疾病让人退避三舍,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疾病成为最大的绊脚石。为了搬开它,冒险家们开始寻找治疗方法,意外发现了价值堪比黄金的植物。

当欧洲人登陆美洲,并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后,疟疾便在美洲驻扎。当地人也常感染疟疾,发现将这种树的树皮煮汁服用或晒干磨成粉服用后,能治疗发作时忽冷忽热的疟疾,于是这种植物成为印第安人秘而不宣的治疟法宝。因其退烧作用,当地人称之为“发烧树”或“奎奎那树”(quinquina)。

金鸡纳花与树皮,来源:维基百科

这种生长于安第斯山脉的树木相当娇贵,对环境、土壤、日照、雨露都很挑剔。它们家族庞大,有二十多个品种,真正含有有效治疗疟疾成分的有红金鸡纳树( C. succirubra )、药金鸡纳树( C. officinalis )和黄金鸡纳树( C. calisaya ),尤以黄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抗疟成分含量最高,而且十年左右树龄的树皮效果最好。使用这种树皮治疗疟疾,也有严格的用法用量,一不留神用错了的话,治不好病还容易延误病情致人死亡。

美洲最先将这种树皮用作疟疾治疗的人已不可追溯,相传,将它带到欧洲的人是秘鲁总督的夫人安娜·辛可(Anna del Chinchón)。当时,秘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据说总督夫人患了疟疾,印第安侍女(也有说法是总督的医生)用金鸡纳树皮的粉末治好了她。17世纪时,这一秘方被总督夫人带到了欧洲。“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在了解了金鸡纳和总督夫人的故事后,将这种植物命名为金鸡纳树。故事只是故事,据历史记载,真正患疟疾的是总督而不是他的夫人,或许是总督夫人找来了金鸡纳粉,但不是她将金鸡纳这味药带到欧洲,总督夫人在回欧洲的路上已因病去世。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故事,金鸡纳树成为秘鲁国徽上三个主要图案之一。

秘鲁国徽主要图案:美洲无峰骆马,绿色金鸡纳树,涌出金币的金黄色羊角

另一个故事中,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的是在秘鲁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将这种被称为“耶稣会粉”的药物发放给教会成员,并建立了从秘鲁利马到欧洲的金鸡纳树皮贸易通道。

当时,教会地位崇高,教皇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新任教皇要前往罗马接受加冕,不少候选人因感染疟疾而死亡。当选的代价如此之高,以至于一些候选人不敢前往圣地接受这神授的官职。传染病又一次显示出超强震慑力,宗教教职人员对瘟疫的恐惧胜过了对上帝护佑的信任。

一些群体出于偏见而不愿服用治疗疟疾的药物。有的是出于对天主教的抵触不愿用“耶稣会粉”,有的出于对“盖伦体液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盖伦将这一学说扩展延伸)的坚持,认为放血、催吐催泻才是靠谱的治疗方法。既想牟利又不愿遭到抵制的人,便有了一个新主意。罗伯特·塔尔博尔(Robert Talbor)声称自己有治疗疟疾的秘方,还写了个小册子给自己做宣传,并且让大家谨慎使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据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用骑士爵位和300英镑的津贴与他交换药物配方,他告诉了国王,但要求国王在他死后才能公布这个秘方。在塔尔博尔死后一年,药物配方被解析出来,原来就是玫瑰叶、柠檬汁、葡萄酒和真正起作用的金鸡纳粉。后来,由于治好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儿子,金鸡纳粉受到了各国皇室的青睐,也因此在各国上层社会中流行开来。

即使在南美洲,娇贵的金鸡纳树的数量也并不多,得知此树的珍贵之后,当地诞生了采集金鸡纳树皮的职业。大多数人采集金鸡纳树皮的过程相当野蛮,直接将树木砍倒剥皮,毫无疑问会导致金鸡纳树越来越少。为了保持垄断,玻利维亚和秘鲁政府对金鸡纳树及种子的出口管得很严,严厉惩罚携带树苗及种子出境的人,但仍有人觊觎金鸡纳树种的价值而甘冒风险。

为了获取金鸡纳树皮,欧洲各国都曾尝试过从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运送树苗、种子出境。法国派出科考队前往南美考察,任务之一是研究金鸡纳树。他们尝试将金鸡纳树的树苗带回法国,却在海上遭遇风暴而失去了这些树苗。西班牙派出的考察队同样因海上风暴没能带回金鸡纳树苗,于是考察队员就地熬制金鸡纳药浆运到欧洲。既然树苗无法顺利带出,那就试试看种子是不是能带出来。最终,法国获得了一批黄金鸡纳树种,并分给英国和荷兰,欧洲的三个国家都成功地在温室里栽培出黄金鸡纳树。

此后,英国和荷兰开始尝试在野外栽培金鸡纳树。荷兰在机缘巧合之下,从一位商人那里拿到了一些金鸡纳的种子,把它们种在了殖民地爪哇的土地上,那里的气候适合金鸡纳树生长。得益于种子的高质量,荷兰在爪哇成功种植抗疟疾成分含量很高的金鸡纳树,并以提供种子的商人名字命名这种树为莱氏金鸡纳树( Cinchona ledgeriana )。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的种植尝试也获得成功。到了20世纪初,荷兰出口的金鸡纳树皮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7%,英国产量占2.5%,而玻利维亚、秘鲁等原产地的金鸡纳树几乎无人问津。

1737年,法国人查尔斯·孔达米纳(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发现了金鸡纳树皮抗疟疾的有效成分,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人工合成这种抗疟疾药物。 KMK4shri2jwbnO1csJDPXHjrLe3HMeLMAKzEsAfFgF7wp8kFIamROSkU3mz3Nx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