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移宫

从择婿一事不难看出左光斗洞见深远。

因此,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杨涟决定与左光斗携手,逼李选侍移宫。

乾清宫是天子寝宫,也是百官上朝的地方,李选侍不走,新君就只能待在慈庆宫,法理上会存在很大问题。

左光斗的檄文言辞激烈:

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居正宫,而殿下乃居慈庆,不得守几筵,行大礼,名分倒置,臣窃惑之。

殿下春秋十六龄矣,内辅以忠直老成,外辅以公孤卿贰,何虑乏人,尚须乳哺而襁负之哉?倘及今不早断,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后之祸将见于今。

以武则天举例,表面看无非反对牝鸡司晨、后宫干政,但考虑到前文专门强调朱由校已发育成熟,不难推测其皮里阳秋——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妃子,却在李世民死后跟他儿子弄玉偷香,当上皇后。所以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说她“秽乱春宫”。

春宫者,东宫也。路人皆知,李选侍做梦都想当皇后,曾命朱由校当着一干大臣的面跪求朱常洛封她为后。

因此,左光斗的意思明白无疑。

李选侍被激怒,派人宣召左光斗。左光斗说自己是天子法官(御史),非天子召不入。李选侍无法,转而召朱由校来乾清宫议事。

这是把朱由校当傻子吗?

朱由校不傻,只是迷恋手工制造和园林设计,是先秦黑科技“机关术”的爱好者,搁《轩辕剑》里就是辅子彻,搁《古剑奇谭》里就是乐无异,放到19世纪没准会研究永动机,再晚生一些可能会拜贝聿铭为师。

朱由校的问题在于没受过教育,是个文盲。这得赖他爷爷,因为万历不喜欢朱常洛,所以对他们父子的读书问题漠然置之。而不读书的危害不仅仅是没文化,还将导致一个人是非不明、黑白不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选侍虽然搞死了朱由校的生母,却因巴结魏忠贤安然度过天启朝,最后还捞了个“康妃”的封号,一直活到康熙十三年,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善终,比舞台上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衮衮诸公的结局要好得多。

李选侍派往慈庆宫的宦官,在麟趾门不幸路遇暴躁的杨涟,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殿下在东宫为皇太子,今则为皇帝,选侍安得召?他日即不奈选侍何,若曹置身何地?

宦官落荒而逃,杨涟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登基大典就在这两天,可乾清宫的“钉子户”仍旧稳如磐石。

心急如焚的他联络诸大臣齐聚慈庆宫外,逼方从哲牵头,请朱由校降旨,责李选侍移宫。

方从哲已对东林党有了敌意,不以为然道:“迟亦无害。”

杨涟当即反驳:“昨以皇长子就太子宫犹可,明日为天子,乃反居太子宫以避宫人乎?两宫圣母(指朱常洛的原配郭氏和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如在,夫死亦当从子,选侍何人,敢欺藐如此!”

现场一宦官估计没领教过杨涟的脾气,居然插嘴说李选侍“亦顾命中人”。

这倒是事实,李选侍宠冠六宫,是朱常洛临终时唯一在场的家眷。

但你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莫怪杨涟咆哮了:

诸臣受顾命于先帝,先帝自欲先顾其子,何尝先顾其嬖媵?请选侍于九庙前质之,若曹岂食李家禄者?能杀我则已,否则,今日不移,死不去。

杨涟嚷嚷完,刘一燝和周嘉谟也开始声援,辞色俱厉,结果惊动了朱由校。

早在十岁那年,朱由校便经历过类似的场面。

那是“梃击案”后,万历为平息众议,袒护郑贵妃,不得不在慈宁宫抛头露面,召见群臣。他牵着朱常洛的手宣示“父慈子孝”,并向众人展示朱由楫、朱由校和朱由检三个皇孙,以安人心。

然而一个跪在后排的御史对此极其不满,认为万历唱这么一出只是为了包庇郑贵妃。

于是,这个叫刘光复的狂人竟在万历话音未落时高声打断,滔滔不绝,语带讥讽地夸皇上慈爱,太子慈孝,摁都摁不住,直至被五花大绑押出门外。

万历暴跳如雷,百官瑟瑟发抖,大学士吴道南因惊吓过度昏倒在地。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就像百官二十几年见不着皇帝,一见到就是场年度大戏。

刘光复被判“狂吠罪”,朱由校也第一次领教了文官的厉害……

于是,被杨涟等人吵得脑仁儿疼的朱由校派宦官传旨,让外面的人“即行散去”。

杨涟退下后继续上疏,说移宫一事“臣言之在今日,殿下行之在今日,诸大臣赞决之亦惟今日”。放完狠话,又揭发李选侍指使身边宦官偷盗乾清宫藏宝。

这种红墙内的猛料,当然是王安透露给他的。

朱由校大怒,下诏催李选侍移宫。

李选侍作为一个见识有限的小寡妇,政治经验基本为零,根本没勇气把事做绝。再加上王安的从旁恐吓,她终于选择不再硬碰硬。

随着李选侍搬往专供太妃养老的哕鸾宫,“三案”中的“移宫案”尘埃落定。 nzCiR6yYZGGHQIv9+m+f1EjQKr7j1y237rKMeTthR9JrNr9R4Wru5cY5VpcbzH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