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期”末期的人,是如何适应如此极端的寒冷的呢?我们智人,(本质上)全都起源于非洲的无毛猿类。倘若不穿衣物,那么,气温降到低于27℃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对寒冷做出反应。气温降到13℃时,我们就会开始发抖。不过,这些都只是实验室数据,是人们站在静止的空气中时得出的。刮风之时,裸体的热量会流失得更快。即便是稍低于零度的气温,对未穿衣物的人来说可能也很危险。倘若气温到了-20℃,风速为30千米每小时,那么不到15分钟,人体就会冻伤。
倘若在寒冷当中再加上潮湿,那么,由于我们体表的水分在温度降低时会凝结起来,出汗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汗水会浸透衣物,从而让衣物丧失其保暖与隔冷的功能。假如感到太冷,我们的核心体温就会下降到低于37℃这一临界水平。倘若这种核心温度因为体温调节失败而下降,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状态。体温降到33℃,我们就会陷入昏迷。若是体温低于30℃,我们的心跳就会放缓,血压则会下降,而心脏停搏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那么,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适应“大冰期”晚期的极端寒冷与气温突变的呢?如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把汽车里的空调设置在21℃左右,因为这是我们穿着衣物时觉得舒适的温度。但我们知道,那些打一出生起就不穿衣服的人,都具有较强的挨冻能力。1829年,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的船长罗伯特·菲茨罗伊(Robert FitzRoy)在考察麦哲伦海峡时,遇到了雅甘人。他前往那里的时候,雅甘族可能有8000人,全都矮矮胖胖,平均身高约为1.5米。尽管那里气温很低,经常有雨雪,可他们一般都是赤身裸体,而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也只是披一件用水獭皮或者海豹皮制成、长度只到腰间的斗篷。年轻的查尔斯·达尔文曾在1833年随着“小猎犬号”前往,他对此大感震惊。“四五人兀然现身崖上,皆赤身露体,长发飘逸。” 他们的耐寒能力之强,着实令人瞩目。
除了通过人口流动和皮肤表层的基因改变这种普遍的方式来适应低温之外,人类抵御寒冷的仅有武器,就只有火、衣物和高效的石器了。没人确切地知道,我们第一次驯服火是在什么时候,但根据最近从南非的旺德韦克山洞里发掘的证据来看,我们的古人类祖先似乎在大约100万年之前,就已围坐在(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火边了。无疑,火具有难以想象的重要性。火为人类带来了众多的益处,从保护我们免遭野生动物袭击,到提高我们摄取煮熟的食物时的热量,不一而足。(从食物中摄取更多的能量,供我们需要消耗巨大热量的大脑所用,可能一直都是推动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可以说,最最重要的还在于火可以帮助我们保暖。火既让人们走出非洲之后能够在较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也为那些留在故土的人缓解了夜间气温的寒冷。人们甚至用火来清理洞穴,然后才住进去。我们还应当记住,穴居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不仅可以保护人类免遭掠食动物袭扰,也可以保护人类免受天气之害。
至于衣物,则是另一种了不起的防寒之物;其基本原理也很简单,那就是遮住自身。与其他众多的创新之举一样,将兽皮和别的遮盖物披在自己身上的理念,在很多场合和不同时期都曾为人们所采用,只是我们不知道衣物的确切发明时间罢了。最简单的形式是,人们只用兽皮遮住上半身,火地岛人、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中的桑族猎人以及澳大利亚原住民都是如此。这种兽皮并非仅仅用作衣物,它们还有多种用途:可以包住年幼的孩子,然后挂在肩上;可以将坚果或者其他的植物性食物运送回营地;可以在打制石器时保护双手,或者用于携带从刚刚宰杀的动物身上切下的肉。人们穿着兽皮制成的斗篷入睡,也用这种斗篷裹埋死者。
驯鹿皮足以让人们应对较为寒冷的气候,而热带地区的桑人身上披的则是羚羊皮。夏威夷人与新西兰的毛利人还发明了羽毛斗篷,那可是威名赫赫者所穿的衣物。脱下或者穿上这种斗篷,都只需几秒钟,并且披在身上时,它们从来都不会让人觉得很紧。这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多功能衣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紧裹身体时,其保暖效果会大大增强。
假如没有厚厚的衣物,“大冰期”中就没人能够在北方的寒冬里幸存下来。从生活在5万年至6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期那数千年酷寒当中的尼安德特人的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了大量边缘细长、形状经过小心打磨的石制刮器,用于将兽皮加工成床上用品、斗篷与其他物品。不过,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所用的技术还不具备强大的适应性,只能加工出披在身上的兽皮;尽管他们可能也曾用锋利的石头或者荆棘作为针来缝制衣物,但就算如此,这种东西也早已湮灭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之中了。平心而论,在考古记录中找到针,要比大海捞针更难。然而,在南非斯布都(Sibudu)的智人洞穴遗址进行发掘的一个研究小组,却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了61000年前的一个尖头,有可能是一种特制骨针的针尖。
无疑,在最后一个“大冰期”中的某个时候,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人就已认识到,多穿几层更加贴身的衣物会提高个人的防寒效果,并且就算是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下,也有保暖作用。不过,要想真正有效,他们就必须使用由动物肌腱或者植物纤维制成的线,让衣物的内层贴合个人的四肢、臀部和肩膀等部位。有眼骨针和精心制作的尖锥,使他们得以用兽皮缝制衣物。一如以往,需求乃发明之母,这样的例子在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就有。然而,我们所知的最古老例子,还是大约5万年之前的一根鸟骨针,是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发掘出来的;人们认为,这根鸟骨针并非智人所制,而是丹尼索瓦人所制——他们是一个在我们智人到来之前,就已在欧洲生活了数千年之久的人类物种。这些工具,既说明了人类的独创性,也推动了人类为应对变幻莫测的气候而采取技术适应措施,那就是制作能够适应不同气温的多用途衣物。不过,这些其他的古人类物种全都灭绝了,并且原因不明,尽管气候变化可能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3万年前之后,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类物种,那就是我们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