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观察中国社会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本书和我们通常谈论的那种从宏观层面关注大人物、大事件的历史不同,它以一种微观的视角渗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关注普通民众创造的历史。我们先看看切入历史的这两种视角: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对不同主角的选取,其实可以看作不同的观察历史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观察历史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宏观视角。

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从前在学校里学的历史课本,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就是按照宏观视角来切入的。翻看历史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诸如秦始皇统一天下、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大事件,偏重政治、经济、战争、国家政策这些大问题,或者与皇帝、宫廷、封疆大吏相关的大人物,这些是知识精英的历史,是英雄豪杰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学传统也是以讲这种大历史为主,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秉承的就是英雄史观,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与普通人关系不大。现在畅销的各种历史学读物或者课程,大多也都是这种视角。在宏观视角下,历史学的意义是要为治理国家服务,在这些对历史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大事件”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供统治者借鉴,也就是司马迁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大历史当然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了解大历史就够了呢?

我们就要来讲讲反其道而行之的另一种历史:微观史。

微观史对历史的意义,就像在显微镜之下对细胞进行观察,侧重点不在宏观事件和精英文化,而在平凡人的日常生活。

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关注普通人,二是有故事和细节。如果写一位大臣,比如曾国藩或李鸿章,写得再细也不能叫微观史,因为它研究的是上层人物。

很多人可能要问,普通人的历史有什么看点?大家会觉得微观史没有大历史那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和意义,帝王将相的一个决定能影响一个国家百年的进程,普通人能做什么?普通人能创造历史吗?

一个小人物、一个小家庭,到底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有多大帮助?我认为,一个个平凡人的经历,可以反映整个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从有血有肉的“小历史”中真实地感受大时代的转折。如果没有微观视角,我们的历史就是不平衡的历史、不完整的历史。

这里我要引入一个小人物。

她的故事在本书中会不时出现,贯穿我们整本书的多个主题。我们将通过一户民国时期的普通农家,看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个人物样本来自1944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杨树因的本科毕业论文。杨树因于1943年暑假到成都附近做社会工作实习,并为她的毕业论文收集资料。在这里,她认识了40多岁的杜二嫂,也就是故事的主角。

杜二嫂一家住在一个叫石羊场的地方,“场”就是市集的意思,所以石羊场就是一条开满商铺的街道。杜家从事的是传统手工纺织业,以加工生丝、售卖丝绸谋生。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如何能成为我们洞察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杜二嫂是1900年前后出生的人,在1900年到1944年的这40多年时间里,宏观层面发生了许多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比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在深入杜二嫂的生活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几乎没有对她的人生产生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在之后的章节里,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女性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她自己从一个丝织佣工变成小型个体老板的过程。杜二嫂及其家庭的经历,是中国大历史的一部分吗?他们的个体人生与国家命运之间有关联吗?

表面看起来关联不大,其实密切相关。四川的丝织业在近代不断受到洋货的打击,日渐衰落,但是抗战的爆发使洋货很难进入内地,给杜家这样的丝织户创造了非常好的商机。因此,国家的大命运便与个人和家庭奇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这只是杜家故事的一个侧面,我们在本书中还会由这户农家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延伸到各个主题,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众史。

如果把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结合起来探索历史,我们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有时候,有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件却可以相互影响,这也是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探索历史奇妙的地方。例如,有历史学家把1815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坦博拉火山大爆发与清朝的衰落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的1815年正是清朝嘉庆年间,印度尼西亚火山爆发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全球气温骤降。这一效应在第二年显现,在1816年这个“无夏之年”,灾荒席卷全球,而中国云南省许多地方居然在7月盛夏下起雪来,农作物颗粒无收,大饥荒席卷而来。

在粮食匮乏的背景下,罂粟从缅甸等地传入云南并普及开来。随着鸦片种植越来越广,大量耕地被挤占,随后又是一连串的自然灾害乃至动乱。这些单独的事件就像蝴蝶效应,最终推动大局势的走向。我们知道,清政府的崩溃以及中国之后数十年的混乱,鸦片是重要的推手。

虽然我对这样的因果关系还存有相当的疑虑,但是这种思路是很有意思的。这其实是告诉我们,有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个体事件,有着隐藏的、内部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历史进程。

在大多数人只关注宏观历史的时候,如果我们独辟蹊径,通过微观和宏观结合的视角进行观察,是不是能比别人多一层对历史的解释和认知呢?

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微观视角的研究是有相当困难的。

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收集和解读资料方面。微观史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世纪欧洲,教会权力很大,事无巨细都要管,有的审讯会持续好几年,留下了丰富的史料。特别是意大利,宗教裁判所留下了大量审讯记录。但在中国,很难找到类似记录。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由精英阶层书写的,并不重视对下层和一般人资料的记录和保存。

宏观和微观,大历史和小历史,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看到历史的全貌。 Vr6ZePhGBtHxSn5K3y/LqtLeYfcMu3nupVyx64wOwcz8C6BUHOW4OKYU2Fvknm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