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不知道孩子最大的痛苦源自你过于追求完美

案例

一个学霸级的高中女孩,匿名在一个心理群留下这个帖子:

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妈妈太痛苦了!

我是一个高一女孩,从小学开始一直是班级前三名,顺利考上父母想让我上的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同时学了钢琴、游泳、乒乓球、奥数。不管在亲友圈、邻居圈、师生圈,我都是公认的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学霸。

但是,我妈妈似乎从来就没有对我满意过。我考了班级第三名,她说你还不是第一名啊。我业余学习的钢琴、游泳都不错,她说你乒乓球、奥数还不行,还有其他方面,你还得再加油。我语数外成绩偏好一点,她就说其他几门你得迎头赶上。

就是平时生活,妈妈也是百般挑剔。回家一进门,必须先换拖鞋,再放书包,再洗手,再喝水,严格按照这个程序。吃饭,必须先吃饭,再喝汤,最后吃水果。如果不需要穿校服的时候,每一套衣服上下怎么搭配,什么颜色的配什么,配什么鞋子,都由她说了算。买衣服用品也一样,我想要的都必须经过她允许,她喜欢的,她认为好的,我才可以买。

至于偶尔和同学一起玩,聚会,也是一点自由都没有。她不喜欢的同学,我再喜欢都不许走近,必须按照她说的,尽量远离。

甚至我不喜欢的菜、汤,她认为有营养我就得吃,我喜欢的她说没营养,就不能吃。

在单位,她就是个强势女人,啥都要比别人强。在亲戚里,也是事事争先,不愿落在人后。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就做最好的!落在人后面,那可不行!”

她不知道做她女儿有多累。

分析

我国历史学家费孝通谈到中国的父母对待孩子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再来一次的机会。”

人类学家经过大量实证考察和心理研究发现:父母爱孩子是本性,也是一种本能,就像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一样。江月年年,代代相传,繁衍不息,是一种天赋使命。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这首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对父母之爱的吟诵实在感人至深,意思是“爹娘啊你们生下我,妈妈啊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人类生命繁衍的力量,不仅保证了生命的延续,更在养育的过程中衍生向上的期望,总是期望孩子比自己更好。

为此,有些父母除了自己拼命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环境,尽可能多的财富之外,还不断督促孩子努力,鞭策孩子走向更好。这样,就可能避免因为贫穷带来的各种不堪和痛苦。

人为何特别担心会成为穷人?英国作家约翰·拉斯金花了40年时间,对不同国家的几百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有穷人也有富人。然后他以讥讽的口吻对他们的品格状况做了一个总结:“发了财致了富的人,通常来说,勤奋、果断、骄傲、贪婪、雷厉风行、有板有眼、理智、缺乏想象力且毫不敏感。而那些一生贫困的人往往是极端愚蠢的人、极端聪明的人、懒惰的人、莽撞的人、不谦卑的人、不善于思考的人、想象力不丰富的人,毫无远见的人、敏感的人、毫无规律且受情绪支配的人,他们有些是拙劣的恶棍,有些是公开的盗贼,有些完全是菩萨心肠的滥好人。”

这里显示的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和富有人群相比,贫困的人群显示了许多让人反感的坏毛病,比如极端愚蠢、耍小聪明、懒惰、莽撞、毫无规律、受情绪支配等等。

因此,贫困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并不是它所导致的身体上的受苦,而是来自他人对贫困状态的负面反应,所带来的羞耻感。

所以,心怀忧虑又积极向上的父母,就会扬鞭策马,不断鞭策孩子,让孩子优秀了还要更优秀,超越一般人,以免长大成人因一无所成而陷入贫穷,成为下等人。

可是,这一切都应该有个度,有些父母对孩子体谅不足,要求苛刻;疼惜不够,施压过重,不断给他们加码,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期望,就会让原本奋力加油的孩子感觉不堪重负,喘不过气来。

那些过于强化的、要自己和孩子更完美的行动,都来自我们想让自己活得好一些的生命深处,是一种强制心理,一种强迫行为。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你知道你为何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孩子好了还要更好,强了还要更强吗?为何对孩子有类似完美主义的要求吗?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是源于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焦虑。

丹麦的存在主义哲学之父、后精神分析大师索伦·阿拜·克尔凯戈尔认为,人的焦虑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人的未来有不确定性,不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对可能出现的灾难、危险甚至死亡,陷入无可言状的困苦。

可是,人总是期望未来是安全的,安全性越高越好。如此,未来的不确定和人的求安全,就产生了巨大的逆差。这种逆差,催生了人的焦虑。

在焦虑之中,就有了灵魂深处的一系列痛苦和困惑,同时人就开始有了行动。为了避免未来生活中的种种不测,人不由自主会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存能力,加强自己的力量。

对于成为父母的人来说,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想不断强化自己的生存能力,强化孩子的生存能力,让自己和孩子的能力更强。父母用一种追求近乎完美的要求逼迫孩子,其实就是生存焦虑压迫下的自然而然的行为。

所以,从深处看,我们就可以明白许多父母要求儿女完美的根源在哪里了,也就能更深切地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了。这种理解,会帮做父母的了解自己,了解生命,了解自己的行为——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都有人类生存和精神的源头。

英国著名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他关于身份焦虑的著作中写道:“我们所期待的远超出我们祖先们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那么,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父母要求孩子成为完美孩子的举动,就是一种下意识的生命驱动,是抵抗人生各种不顺和坎坷的一种策略、一种措施,是生存焦虑的一种缓解方法。

策略

虽然我们明白做父母的要求孩子完美,是一种缓解父母生存焦虑的手段,但是我们也要面对真实——完美的孩子并不存在。

因此,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需要尽快清晰这样一个常识:你想象中的完美孩子,不是天使,不是神灵,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长处也有不足的人。

换言之,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完美的人,本质上是你的一个虚幻,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

这个假想可以促进你和你的孩子勤奋努力,勤勉精进,也会成为一种无形的重压。

因此,需要引起你足够注意的是,你在追求孩子完美的时候,由于生怕孩子偏离既定的目标,或者担心孩子失败,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的很多行为感到不满,会认为他或多或少都有瑕疵。

在此基础上,你自然而然会有很多强迫行为,强迫孩子必须改变这个,改变那个。

在这个时候,提醒你尽快静下来思索: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了孩子?

孩子无法接受的时候,是不是全家最后闹得都不愉快?

在你的逼迫下,孩子是不是常常唉声叹气?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出去上了大学,或者已经工作,是不是经常不愿意回家,总是疏远你?

更深一步沉思:你自己是不是也经常心事重重,“压力山大”?

如果是,那么你需要认清一种事实:

因为你追求完美的观念暗中起作用,你让孩子去做的,很多都是从社会功利性出发的,你的子女成了你要实现某种利益目标的工具。

你在心里,在口里,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的时候,实际上却是稍不如意,你就施以强力压迫。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沦为你这种价值取向和精神压迫下的受害者。厌倦、委屈、烦躁、痛苦,已经深深埋在孩子心里,甚至已经埋下了怨恨和反抗的种子。

所以,建议这样的父母立即行动起来:

科学合理地评估你孩子的实际能力,了解子女的个人合理兴趣,以自然与坦然的态度面对孩子,面对自己,牢牢记住我们的孩子不是理想中的那个,我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拥有一个真实、平淡而美好的孩子,比什么都好! G+zgcrHUZhsfbJw27kRe1EiN6lxOB57kx7vbqmARlEZDC5NQp0y47TYP4UTv4t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