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脑原理①
“用则进步,不用则退步”

越多地使用大脑,大脑就越灵活

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叫作“use it or lose it”的工作原理,翻译过来就是“用进废退”,用则进步,不用则退步。

人类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巨大,大约有1000亿个。大脑之所以能够记忆、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因为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无数个突触“链接”在一起。这种“链接”并不是实际上连接的,而是通过突触,把神经元上的电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当大脑记忆、处理信息的时候,平时常用的神经回路便可以维持活动的状态,但是没有使用的神经回路并不会处于休眠状态,而是自动关闭。

我们可以将这些神经回路想象为野兽出没的山间小道。由于野兽多次从小道经过,道路旁的野草和树枝等障碍物不断减少,于是道路很通畅,走这条道的动物自然多了起来,小路就会越发通畅。但是反过来,若没有动物走这条道,时间一长,小道便会杂草丛生,难以前行,最终整条道路无法通行。而道路一旦堵塞,想要重新开辟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大脑中也会发生类似山间小道的事情。越是常用的神经回路,电信号越能畅通无阻,不常用的神经回路则会被大脑抛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脑对能量的利用效率非常敏感。

大脑质量约占人体重的2%,但是大脑却要消耗人体所用能量的25%左右。由于大脑要消耗很多能量,所以在构造上便形成了尽量不浪费能量的功能特征。

例如,大脑里布满神经回路。在这些神经回路中,有一种称为髓鞘的类似绝缘体的物质。电信号通过髓鞘内侧(轴突),人们便可以在大脑内部进行各种信息交换。不过,随着神经回路使用频率的增加,髓鞘也会逐渐变粗。髓鞘变粗后,电信号通过轴突时泄漏的概率便会减少,也就是说,能量效率会得到提升。

假如大脑处理某个信息最初只需要10个单位的能量,但是只要对该信息进行多次处理,大脑就会发生变化,变成只需要3个单位的能量就可以传递相关信号。维持髓鞘较粗的状态也要消耗能量,所以那些不常使用的神经回路便会不断变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一些明显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习惯”。比如,我们光顾常去的咖啡店时,会发觉自己总是坐同一个位子、喝同一种饮料。这就是大脑通过我们的行为收集到“在这家咖啡馆坐这个位子、喝这种饮料感觉很舒服”的证据。

不仅是习惯,思维、感知、举止等也是如此。一个人习惯性的思考模式、言行模式都是由“高效消耗能量的神经回路”无意识选择的结果。

大脑将人们在无意识间选择的神经回路设定为默认模式的神经网络。所谓默认就是初始值的意思,而哪条神经回路会按照初始值进行工作,是由大脑对过去的记忆所决定的。如果大脑在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全力运转,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大脑为了节能运转,会交由默认模式下的神经网络进行决策。

不过默认模式的神经网络也有缺点,它也可能会默认人们的坏习惯,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即使经过理性思考,大脑判断这件事是糟糕的,但只要大脑用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将该行为应用一次,大脑就会在无意识间使用这种神经回路进行活动。

我们必须在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借助所谓“意愿”和“理性”的力量来打破这种局面。这时所使用的大脑神经网络群被称为“中央执行网络”,关于这个网络,我会在下文进行说明。总之,这是通过大脑中负责最高层次机能的前额叶皮质,来掌控大脑整体运作机制的一种状态。

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神经回路,能量效率自然不高,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我们在放松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使用平时习惯的神经回路,为了持续保持这种意识,能量会被大量消耗,所以让人感到疲惫。

因此,人们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在10岁之前,大脑神经回路的连接十分柔软,可以进行改变。但是10岁之后,如果人们想要改变已经连接好的神经回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以改变。

我们可以借助第三者的帮助和大脑构造的力量,不断用新的神经网络进行信息处理,使其积累行动的经验,这样就会使细胞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升神经回路的能量利用效率。如果我们持续这种行为,最终形成默认神经回路,我们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此,我们重新梳理一下“用进废退”这一原理的重要内容: nMHDDJXUsF0RPKLclLyMs6ZzVH0vIgKsJpa090jmzb8LnfvAV288YHZBMM4UeVr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