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性激素

我们必须弄清体液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5—前4世纪时的古希腊医生

激素(hormones)是一种无导管或由内分泌腺体(endocrine glands)和特异化的神经分泌细胞(neurosecretory cell)直接分泌入血液的化学物质。大约有10个主要的内分泌腺分泌近50种激素,它们对于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的发挥和维持是必不可少的(Guyton,1986),性功能和生殖功能更加离不开激素。

激素系统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形成了体内巨大的通信网络。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输电脉冲;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到血流中,传到靶器官(target organs)和组织,从而控制其发育、维持和功能。

人体功能和气质的化学控制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关于“体液”(被认为是血液、黏液、黄胆和黑胆)的想法。然而现代内分泌学相对来说还很年轻。“激素”(意为“使兴奋”“使激动”)这个概念是20世纪初才提出来的(Crapo,1985)。实际上我们对激素所有的认识,特别是它们对性发育和性行为的作用,都是在20世纪实现的(Money,1987)。

4.1 激素系统和性功能

人体内许多激素对性和生殖的发育及功能有影响,但这里只讨论同性功能有最特殊和最直接关系的激素,这些激素是由性腺(睾丸和卵巢)、肾上腺皮质、垂体和下丘脑产生的(图4.1)

性腺激素

睾丸和卵巢产生的激素通常被称为性激素,因为它们来源于性腺,且对于性生理作用重大。一般还把主要是由睾丸产生的激素称为雄性激素,而把主要是由卵巢产生的激素称为雌性激素。这样的名称虽便于讨论,但也会引起误解:性激素不仅仅对于性功能有作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在两性中都存在(虽然浓度不同),且化学结构类似。这些激素及肾上腺皮质(adrenal glands,位于肾上方)产生的激素,同属于甾体激素(steroids),甾体激素具有相同的基本分子结构。

雄激素

雄激素(androgen)是一组化合物的统称,其中睾酮(testosterone)最为重要(因而这两个名称经常作为同义词使用)。雄激素主要由睾丸产生,由内精曲小管间的间质细胞(即莱迪希氏细胞)分泌(第2章)。另外,男女两性的肾上腺皮质都能产生雄激素,这是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此外卵巢也会产生一小部分。

雄激素对于胎儿生殖系统的性分化有重要作用(第2章),它们导致男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变化和女性某些第二性征的发育。它们也能生成蛋白同化剂(anabolic agents),从而促进组织的构建。据认为睾酮与男女两性的性欲有关,或许还同攻击行为有关。

图4.1 调控性功能的内分泌腺体

阉割(castration,去掉睾丸)对人和动物的影响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知。古代的埃及人和中国人给男孩阉割后让他们充任宦官。相似的,公牛被阉割后就变得比较驯服,一些最早的内分泌学实验就是在这一领域展开的。1771年,苏格兰外科医生约翰·亨特尔(John Hunter)把雄鸡的睾丸移植于母鸡从而使母鸡雄性化;1849年,德国生理学家阿诺德·贝特霍尔德(Arnold A.Berthold)将鸡睾丸移植到阉割过的雄鸡身上,使其未能出现阉割后典型结果,从而提供了关于存在一个内分泌腺的第一个实验证据。20世纪30年代,从睾丸中分离出了引起这些作用的化学物质,命名为睾酮(Gilman et al.,1985)。

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estrogens)和孕激素(progestins)是两类主要的雌性激素。虽然我们通常单独提到雌激素,但没有哪种激素可被单独称做“雌激素”。人的三种主要雌激素中,雌二醇(estradiol)作用最强,而孕激素中孕酮(progesterone)的作用最强。不过,在日常使用中,“雌激素”和“孕酮”已经成为两类雌性激素的代表。

对于雌激素的了解历史不长,因为卵巢不像睾丸那样易于触到,要想把它们切除同时保持生物体存活,在以前是办不到的。实际上,直到1900年才确立了卵巢是通过激素来控制雌性进行生殖的。1920年以来对于这些物质在生殖和避孕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urad和Haynes,1985b)。

雌激素和孕激素是由卵泡的层粒细胞(granulosa cells)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在卵泡成熟时产生,孕激素则是排卵后卵泡发育成黄体时产生,妊娠期间由胎盘产生这些激素,胎盘是连结胚胎和子宫的器官,出生前一直存在。

雄激素对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早期分化看来不起主要作用(第2章),但它们决定着青春期女孩的大多数性成熟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月经周期,且对于生育是必不可少的。受精卵着床和胚胎维持都离不了雌激素。孕激素提供受精卵着床和早期生长的最佳条件(第6章)。这些激素同雌性性欲和性行为的关系还不清楚,雄性睾丸及肾上腺皮质也会产生少量的雌激素,但其功能不明。

除了体内产生的天然的或内源性的(endogenous)性激素外,还有许多人工合成的(synthetic)具有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性质的产品。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口服(如避孕药)或注射。它们是避孕药的主要成分(第7章)。雌激素还很易被皮肤和黏膜吸收,可制成阴道乳剂使用,治疗一些绝经期女性的阴道干燥。睾酮注射比口服有效得多。与雌性激素不同,睾酮的药用非常有限。性激素在肝脏失活,代谢副产物随尿液排泄出来。

抑制素

卵泡和睾丸中的塞尔托利氏细胞(滋养细胞)也可以产生一种激素,叫作抑制素(inhibin),负责控制垂体激素FSH的分泌(Steinberger和Steinberger,1976;De Jong和Sharpe,1976),接下来我们将对FSH进行讨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殖腺可以产生其他的化学复合物(多肽),从而影响性腺的功能(Ying et al.,1986)。

垂体激素

垂体腺(pituitary gland,或hypophysis)是位于脑底部的小器官,由于它具有多种激素作用,使它赢得了“腺体之王”和“内分泌管弦乐队指挥”的美称,这个豌豆大小的器官只有不足1g重。垂体实际上是两个腺体的复合体:垂体前叶(anterior pituitary)和垂体后叶(posterior pituitary)。我们主要关心垂体前叶产生的六种激素中的两种,它们对性腺功能起调控作用,因而被称为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

这两种促性腺激素是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虽然是用卵巢的结构来命名的(因为它们首先在雌性中发现),但在两性中都一样。垂体前叶还可以产生催乳素(prolactin),可以刺激哺乳期妇女分泌乳汁(并且可以高度抑制男性性功能)(Bancroft,1983)。一种叫做催产素(oxytocin)的垂体后叶激素可以刺激乳汁分泌的减退以及子宫收缩,并且对性欲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Carmichael et al.,1987)。

妊娠时胎盘产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其作用同相应的垂体激素一样(它在检测和维持妊娠中的作用将在第6章讨论)。

甾体激素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合物,促性腺激素却是复杂的蛋白质。促性腺激素名称本身更反映了它们的功能:女性促卵泡生成素刺激卵泡的成熟;促黄体生成素促进黄体生成;在男性,FSH起维持和调节精曲小管精子产生,LH 刺激间质细胞产生睾酮的作用。

下丘脑激素

下丘脑(hypothalamus)是脑中同垂体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它作为神经中枢调节各种性功能(第3章),同时又作为一个内分泌腺通过垂体门脉系统,把其产生的激素运送到垂体。下丘脑本身又受到脑其他部位的复杂影响。

下丘脑激素不是通过它们的产生而是通过它们的释放来影响垂体激素水平,因此下丘脑激素叫做释放因子(releasing factors,RF)或释放激素(releasing hormones,RH)。一种被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单一激素,可同时通过垂体前叶控制FSH和LH的释放,但其释放机制还不清楚。

同垂体激素一样,下丘脑激素也是由复杂的分子构成,但结构要相对简单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10个氨基酸组成,促黄体生成素由近100个氨基酸组成。

神经内分泌控制系统

讨论到现在,你也许会得出这么一个印象,这是一个等级系统,其中性激素影响靶器官,处于最底层;而下丘脑控制司令部,垂体激素则处于中间。激素的流向确实是从下丘脑到垂体前叶,再到卵巢和睾丸。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程的,性激素随后又回到垂体前叶和下丘脑影响它们的输出。图4.2以图示呈现了睾酮的这一过程。这样它就不是一个等级系统,而是一个各部分相互影响的控制系统了(Hafez,1980;Guyton,1986)。这种控制系统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反馈(feedback)。以家用恒温器为例,当室温低于指定温度时,鼓风机便在感受装置的作用下产生热量;当室温高于指定温度时,鼓风机便停止产生热量。室温和鼓风机便以这种方式相互控制,使得温度维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水平,这个温度是预先确定的。

图4.2 男性性腺功能的激素控制

血液中激素浓度类似于室温,内分泌腺类似于鼓风机。当体内激素消耗时,它们在血液中的水平低于确定的生理值,这样便产生更多的激素;一旦激素水平升高,激素的产生便减少。稍后我们就看看这个“恒温器”。

如图4.2所示,几个反馈链将内分泌中心连接起来,长反馈将性腺与下丘脑垂体连接起来。以睾酮为例,可以看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释放促黄体生成素(LH),又刺激睾丸产生睾酮,血液中升高的睾酮水平继而又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产生;当睾酮水平下降时,这个周期又开始重复。睾丸对促卵泡生成素的抑制也应归因于抑制素(Brobeck,1979;Ramasharma 和Sairam,1982)。同样的短反馈把下丘脑同垂体联系起来。

我们也可以为女性勾画一幅类似的图景。在下丘脑和垂体水平上涉及同样的激素。卵巢在FSH的刺激下产生雌激素,在LH 的刺激下产生孕激素,这两种卵巢激素反过来向上运行抑制GnRH、FSH和LH的产生。但是,这种激素控制模式不能直接应用于女性,因而在月经期激素水平有明显的和周期性的变化。

靶器官和组织不在负反馈链内,它们在性激素作用下活动,性激素控制着它们的发育和功能。但性功能或许还有性行为总是不断地依赖于这些激素的合适水平来维持其最佳功能。不同的激素在血液中持续循环着。如何令不同的组织识别出不同的激素?某种特定激素影响某一特定组织的能力,取决于或是存在于细胞内或是在细胞膜上的受体(感受器)。激素,就像机场行李传送带上的旅行箱,它们转啊转啊,直到主人认出它们并把它拎起来。

在第2章我们讨论了性激素对于胚胎发育期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现在我们讨论性激素引起的青春期性成熟及其对性行为的影响。

4.2 青春期生殖系统的成熟

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儿童长大为成人。青春期(puberty,“生长毛发”之意)主要指这一过程的生理方面,另一个词(adolescence)主要指该过程的心理方面。生殖系统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构成了青春期的主要变化。这个阶段的变化之广泛,使得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受到影响(Tanner,1984)。

青春期的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骨骼的加速及其后的减速生长(青春期的生长高峰);由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引起的身体组成的变化,包括脂肪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循环系统和肌组织的发育,使得力量和忍耐性增强;性腺、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Marshall和Tanner,1974)。

这些变化导致两类主要的、具有深远心理社会影响的生物学结果:首先,儿童获得了成人的体格和生理特征,包括生育能力;其次,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或者说性的二态性(sexual dimorphism)在此时确立。青春期的一些骚动,同适应新的身体和身体功能有关。

身体变化

女孩在10~11岁、男孩在11~12岁时,青春期变化开始明显起来(图4.3)。然而青春期到来的时间可以在一个大的波动范围内起伏,或早或迟于上述年龄,都是很正常的。

图4.3 西方女孩(上)和男孩(下)在青春期发生某些重要变化的平均年龄。每一重要变化发生的正常波动范围已在下方给出。阶段编号2~5指的是接下来的三个数字。

青春期出现一系列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女孩乳房、阴毛及男孩生殖器的发育上。每一发育事项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变化范围。虽然次序一般来说是一致的,但这些模式并不一定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是对的。比如,月经来潮一般开始于青春期变化的后期,但有时(而且很正常)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到来的第一个信号。

青春期的急速生长(growth spurt)是人体发育比较明显的事件之一。在整个儿童期,身体的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10岁时男孩事实上已达到了成年后高度的78%,女孩达到了84%。使得青春期生长如此显著的不是生长了多少而是生长速度。在生长的最高峰期,男孩一年平均长高3~5英寸,女孩稍慢一些(Tanner,1984)。

青春期体重增加同高度增加遵循相似的模式,虽然没有那么一致。体重增加是由于骨架、肌肉和内部器官的增大和身体脂肪数量的增加。一个重要的性别差异是身体皮下脂肪的数量及分布的不同。

一般十几岁的女孩在进入成年后比年龄相仿的男孩有更多的皮下脂肪,尤其是在骨盆、乳房、后背上部和上臂部后侧皮下脂肪更多,这就是一般女性体形比较丰满圆润的原因。

男女两性在青春期肌肉组织大小和强度都有明显增加,但在男性更为明显。青春期男孩肌细胞的增加是14倍,女孩是10倍。女性在10~11岁时肌细胞数量就达到最大,而男性肌细胞要生长到30岁时才停止。

青春期人体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各部分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身体不同部分生长速度不一。例如,腿会在躯干发育前一年加速生长,形成青春期的细长身材。脸部明显呈成人样,且变得轮廓分明。鼻子和下腭更突出,嘴唇更丰满。男性变化更明显,由于面毛生长和头部发际线后移,使面部进一步变化。

伴随着青春期外部形象的变化,体内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心脏体积增大,达到近于原来重量的2倍为止。血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都增加了,肺体积和肺容量也是如此。所有这些变化对男女两性都有影响,但对男性更为显著。

青春期的这些生理变化能极大地增强人的体力,并且能使他们通过体内代谢作用而较快地恢复。两性个体由于更有力量和忍耐力,在体力上远比他们在青春期前要强。

体力同生物能力和锻炼有关。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前体力差别不大。青春期后男性在总的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上都比女性占优势。然而我们通常所观察到的男女两性体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男性在工作和娱乐中较多使用体力的缘故;当女性同男性一样活动时,两性在体力方面的差异便大大缩小。这在一般水平的活动和最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中都可以得到证实。例如,奥林匹克400米自由泳项目记录显示,男性在1924年比女性快16%,1948年快11%,1972年只快7%。这期间男性和女性都改进了他们的时间,但是女性改进得更快。女性在1970年的记录要快于50年代中叶男性的记录(Wilmore,1975,1977)。

生殖系统的成熟

男女两性生殖系统的成熟是典型的青春期标志。它包括体内性器官和体外生殖器的加速生长(第一性征),以及女性乳房、男性面毛、两性阴毛、腋毛及嗓音的变化(第二性征)(图4.4)。

图4.4 性激素在青春期发育当中的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的成熟

乳房发育通常是女性青春期的第一个可见信号,一般开始于8~13岁,13~18岁完成。通常两侧乳房发育速度不一,导致某种程度的不对称,发育接近完全时得到矫正。阴毛通常随后出现,大约18岁时达到成年人的状态。它比腋毛早出现大约一年。

乳房和阴毛的生长模式可以预测,这是临床诊断青春期发育程度的一个有用指标。

子宫肌明显发育。阴道扩大,壁变厚。外生殖器包括阴蒂增大,对性敏感度加强。所有这些变化中最根本的是卵巢变化,此时卵巢开始周期性活动,使个体能够受孕且导致月经周期的特征变化,这些我们另外讨论。

男性生殖系统的成熟

男性青春期起始于睾丸的增大,一般在10~13岁,直到14~18岁。阴毛出现于12~16岁,面毛和腋毛在此以后2年左右出现。第一次射精通常在11~12岁,但一般要晚几年才会产生成熟的精子。

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类似,通常并不具有完全的生育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时的性行为不需要避孕措施。

在睾丸和阴毛发育大约一年以后,阴茎开始显著生长。喉结变大,嗓音变深沉,这一变化出现较晚,但对青春期男孩的成人意识却很重要。女孩经历类似的变化,但没有这么明显。相似的,男孩乳房也有某种程度的变大,这一点也许令人惊讶,但通常程度很小且最终会退化。

青春期另一特别令人苦恼的事情是面部长粉刺,时间不长,男性比女性更常见,似乎同激素有关。粉刺通常只不过是稍微影响美观罢了,但有时却很严重,需要治疗(Johnson,1985)。

图4.5 爱德华·蒙克(Edward Munch,1863—1944)的《青春》。蒙克善于反映青春期的苍白与彷徨。

随着生殖系统的成熟,青春期性发育成熟的男孩开始在睡觉时经历勃起(夜间阴茎肿胀)和性高潮(遗精),女孩在相似的情况下则表现为阴道润滑。

青春期的神经内分泌控制

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控制着青春期,包括来自下丘脑、垂体前叶、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的激素的相互作用。在前面探讨激素作用机制时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些激素的作用,现在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了。

目前对这些激素的性质和作用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但其发起青春期的确切机理还是一个谜(脑中响动的“闹钟”表明了这一点)。在儿童期,下丘脑垂体系统就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起作用了,在任何时间给予合适的激素都可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下的所有组织(垂体、性腺和靶组织)。因此制约青春期变化是由脑在下丘脑或某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的(Guyton,1986)。

青春期到来前血液中便循环着低水平的性激素。据推测,儿童期有一高度敏感的下丘脑性激素恒定器(类似于恒温器),因此即使血液循环中的甾体激素水平很低,也能通过负反馈作用使性激素得到控制。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下丘脑性激素恒定器对血液中低水平的性激素的负反馈抑制就不那么敏感了,据推测这样它便“启动”下丘脑,促进垂体产生大量的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大量性激素的产生,通过连续不断地调节垂体和性腺活动的平衡,不断上升的性激素水平超出了外围组织对这些激素的敏感值,这样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就开始了(Grumbach et al.,1974;Grumbach,1980)。

其他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过程。比如,弗里施(Frisch)认为青春期是通过达到一定的体重而激发的。由于儿童以不同的速度生长,他们在不同的年龄达到这一体重水平,从而在不同的年龄步入青春期。也有人认为开启青春期是肾上腺的作用。

4.3 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是女性的一大重要生理特征,哺乳动物都有此特征的卵巢周期(或称动情周期),但月经(伴随着卵巢周期的变化,子宫每月一次的出血)只存在于女性、雌猿及某些猴子。月经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不止是生理学层面上的,它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还有重要的延伸(专题4-1)。

专题4-1 月经的禁忌

许多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社会中的女性一直承受着一种普遍的歧视,认为月经使她们在宗教礼仪中变得不洁。然而,经血并不是各种体液中唯一的“污秽”,精液也曾被认为是使人不洁的。

月经的宗教禁忌源于古代。《旧约全书》和《古兰经》中就充斥着有关经期妇女正当举止的戒律。这期间女子不仅被视为不洁物,而且她们被认为更可能有怀藏和传播罪恶精神的危险(Delaney et al.,1988)。

在有这种宗教禁忌的文化环境中,妇女在经期要与其他人隔离(尤其要避开患者和产妇)。她们在家中遭受各种限制,如不得不睡在地上,不能与其丈夫有性接触和所有其他的身体接触(甚至不能触及他的床),不能做饭;在犹太教中,月经开始的七天后她要按规定的宗教仪式洗澡(称为Mikvah),然后才能变得洁净(Gregersen,1983)。

图4.6 月经还常常和狩猎联系起来。南非德拉肯斯山脉(Drakensberg Mountains)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富尔顿岩洞壁画(Fulton cave drawing)表现的是为一个女孩的初潮而进行的仪式。初潮的女孩被围在中央,身上盖着一件袍子,围绕着她的是一群拍手的妇女、女舞者和(更外围)一些高举着狩猎工具的男性。这种仪式往往是为了祈求打猎好运

美国东南部的原住民中,女孩初次月经来潮时就被隔离,从此女人在经期要么脱离家务,要么遭受宗教禁忌的限制。印度的寺规中,尼姑因为周期性地“被玷污”而被降为第二等级,被禁止参加某些重要的仪式。

即使在没有特殊月经禁忌的社会里,也常常避免或禁止经期性交,多数情况下,这是为了使男子免受伤害。莱波切人(Lepcha)相信,如果男人与经期女子性交就会生病;桑伽(Thonga)男子认为如果受过这种诱惑,他在战斗时就会发抖,甚至不能战斗;马塔科(Mataco)男子则会头痛(Ford 和Beach,1951)。

公元77年,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Pliny)在描述接触经血的后果时写道:

接触了它,鲜葡萄酒变酸,田地变贫瘠,嫁接的植物会死去,田园的种子会干瘪,树上的果实会坠落……钢刀的刃会钝,象牙的光泽会暗淡,蜂群会死去;即便是钢铁也会立刻生锈,而且空气中将弥漫着臭气;狗只要尝到经血就会立刻变疯,并使被狗咬的伤口染上一种不可救药的毒(Delaney,1988)。

我们不再相信这些东西,但视月经为祸根的更为潜在的偏见和恐惧感,将会长期影响我们对待经期妇女的看法。这种担心没有任何理性基础。月经只是女性的一个正常生理功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会影响其他一些行为。行经期的女性可以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及参加任何形式的活动。月经也不会与性交产生冲突,只是有些情侣会出于个人偏好和健康原因而在女性经期禁欲(第5章)。

初潮

青春期月经周期的起始叫初潮(menarche);中年妇女月经周期的停止称为绝经(menopause)。这两者都是女性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标志,有深远的社会心理影响,我们将在第9章对此进行讨论。

初潮时间是由许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在美国,女性初潮平均出现在12.8岁,正常变化范围是9~18岁(Zacharias et al.,1976)。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表明这方面差异很大,例如,古巴女孩早在平均12.4岁时就出现初潮了,而新几内亚的邦地(Bundi)女孩则平均要到18.8岁(Hiernaux,1968)。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西方女性初潮的平均年龄正从1840年的17岁降到现在的水平,这个水平在几十年前稳定了下来。因此现在十几岁的女孩初潮的年龄和她们的母亲差不多。

初潮年龄的下降以及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一般归因于环境因素,如改良的营养和改善的卫生条件。但是遗传因素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例如,随意挑选一组女孩,她们到达初潮的年龄平均相差19个月;非双胞胎的姐妹相差13个月;异卵双胞胎姐妹相差10个月,同卵双胞胎姐妹相差2.8个月(Tanner,1978)。

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月经禁忌?为什么有些现代女性会对月经有着很深的自觉?

月经来潮后,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月经周期才会变得规律(在完全停经之前的绝经期时月经会再次变得不规律)。在青春期,月经周期固定后,排卵则趋于不规则。无排卵周期(anovulatory cycles,不进行排卵的月经周期)的存在,使得青春期受孕的可能性较小,但是这种相对的青春期不孕作为一种避孕手段是高度不可靠的。有数百万的未成年少女曾怀孕。

图4.7 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阶段

排卵周期的长短具有物种特异性。

黑猩猩的排卵周期大约为36天,奶牛为20天,羊为16天,而鼠为5天。狗和猫属于季节性繁殖动物,一年通常只排两次卵。

月经周期平均是28天(因此民间月历同此有关,而英语中的menstrual一词,其拉丁语词源为“每月”的意思),但是比这时间长短几天也是很正常的。

由于月经开始出血比它慢慢停掉要明显得多,因此便以开始出血作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

月经周期是一连续过程,一个周期接着另一个周期。在行经的几十年里,大多数女性的月经节律规则可以预测,然而这个过程通常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月经节律不规则是很常见的。

月经周期是由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控制的,包括来自下丘脑、垂体及性腺的激素。它涉及整个生殖道,其中卵巢、子宫和阴道变化最大。虽然月经周期是一个连续过程,为了描述方便,我们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排卵前期、排卵期、排卵后期及月经期。

排卵前期

一旦前一周期月经出血停止,排卵前期(preovulatory phase)便开始了。这一期又称做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因为这一期卵泡发育,同时子宫黏膜变厚,故也可称之为增殖期(proliferative phase)。

如图4.7所示,月经开始出血后,垂体前叶便开始产生大量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卵巢中未成熟的卵泡群开始成熟,其中一个卵泡带头。成熟中的卵泡产生雌激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导致子宫内膜变厚,表面血管和子宫腺增殖。子宫颈腺产生厚厚的浑浊的黏液,然后成为黏稠的水样物,同时阴道内层变厚,组成细胞发生特征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分界明确,阴道细胞、宫颈黏液及子宫内膜功能层的检查可用于卵巢激素功能的测试。

血液中不断升高的雌激素水平通过负反馈逐渐抑制FSH的产生。在排卵前期,LH和孕酮的产量仍旧很低。

排卵

排卵(ovulation)使卵巢周期达到高潮,通常发生在28天周期的中间,排卵通常在月经开始前14天左右发生,并且与月经周期的长短无关。月经周期的长短差异仅与排卵前期的长短有关。

排卵受到LH潮涌的激发,在更小的程度上也受到FSH分泌上升的影响。这两种变化都被认为是由雌激素水平快速上升引起的,这被称为“正反馈”关系。同前面讨论的负反馈模型不同,雌激素浓度的升高不是抑制而是增强了垂体激素的产生。

FSH 和LH 之间有增效作用,引起卵泡快速肿胀。同时,雌激素分泌减少,孕酮增多。所有这些一起激发排卵(Guyton,1986)。

有些女性在排卵中期时有疼痛感,这叫做经间痛(Mittelschmerz,德语“中期疼痛”之意),下腹部一侧或两侧间歇性痉挛,持续约一天。这种症状在年轻女性中最普遍。

排卵后期

当卵子排出,进入输卵管时,月经周期进入排卵后期(postovulatory phase)。在高水平LH 影响下,黄体开始形成,从而增加孕激素的分泌。排卵期时雌激素的生成急剧下降,而这时则开始重新增加到较高的水平。因为这一阶段主要是黄体而不是发育中的卵泡产生激素,故排卵后期又称做黄体期(luteal phase)。

持续不变的雌激素水平继续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它渐渐加厚。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腺变得活跃起来,分泌营养液,因而排卵后期又叫分泌期(secretory phase)。

分泌的子宫颈黏液逐渐变厚,成为浑浊黏稠状。由于宫颈黏液的变化与月经周期所处的阶段有关,因而其变化要取决于避孕方法的“节奏”(第6章)。

血液中高浓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抑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导致FSH 和LH 水平的下降。另外,黄体分泌了适量的激素抑制素(与睾丸塞尔托利氏细胞分泌的抑制素相同),从而进一步降低了FSH 和LH 的分泌,这一降低反过来意味着对黄体刺激的减少,以及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产生降低。由于这些激素不断被代谢,它们在血液中的水平下降;没有这些激素的维持,子宫内壁便退化脱落,导致月经出血。

月经期

阴道出血表明子宫内壁脱落,成为月经(menstruation)。月经期持续4~5天,这期间要失血大约50~200ml(相当于半杯血)。但是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周期,失血量相差很大。通常失去的血又会很快得到补充,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不过,在月经期,膳食中应含有足量的铁,并且部分女性可能还需要补以铁化合物,以辅助红细胞的生成。

月经期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失去对垂体前叶的抑制作用,结果FSH水平迅速升高,表明另一周期增殖期的到来。

以上描述只适用于未怀孕妇女。对于怀孕妇女,发育中的胎盘细胞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支撑黄体产生高浓度的激素。在这些条件下,子宫内壁(现在含胚胎)不再剥落,怀孕妇女不再出现月经周期(第6章)。

我们刚刚讨论的过程能解释避孕药的作用原理。避孕药一般由各种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这些激素同卵巢产生的天然激素作用方式一样,每日服用能维持这些激素在血液中的高水平。因为垂体前叶无法知道这些激素是来自卵巢还是来自药物,促性腺激素的产生便受到负反馈抑制,如同在排卵后期受到内源激素作用一样。但是由于避孕药在排卵前抑制垂体,因此便没有LH潮涌,没有排卵,也就不会怀孕。停止服药后,肥大的子宫内壁剥落,开始行经。重新服药则另一无卵周期便又开始(第7章)。

月经不适

除时间、经期长短和月经量的波动以外,月经周期还可能会出现多种紊乱。包括月经停止[闭经(amenorrhea)],经血量增加或月经期的延长[月经过多(menorrhagia)]。另外,对于绝大多数妇女来说,月经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通常不适的程度较轻,但是对于很多妇女来说(一般是年轻女性),疼痛的程度较重而需要卧床休息。

有一部分情况是明确的:女性出现月经不适的原因和症状具有特异性,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生殖功能。而其他情况尚不清楚。比较重要的一个情况是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或月经期会高度敏感。这并不是疾病。她们所经历的过程在生理上是正常的;然而一部分女性的确感到不适。

多种生理状况都会导致这种月经紊乱。情绪因素也有这样的作用。有时像离家上大学或从大学回家这样的变化也足以暂时打乱月经周期。如果性交时未采取保护措施,因担心受孕而紧张害怕也会导致月经延迟。因为下丘脑也具有调节情绪和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月经周期窘迫的症状也属于经前紧张症和痛经(经期疼痛)的一种。大约有150种症状均与月经周期有关(Moss,1969)。在经期开始前一周即开始表现经前症状;痛经的症状是伴随月经来潮同时出现的。尽管这两种不适会有重叠,但是在处理时须区别对待。它们的表现、可能的原因和治疗各有不同。

痛经

在成年初期,一半的女性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月经不适。典型症状有下腹部绞痛、腰痛和大腿部疼痛。而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相对少见。当症状严重到影响工作和学习,并且持续两天以上时,则可以说已出现痛经(dysmenorrhea)。

如果痛经是由于骨盆疾病所致,则可以称为继发性痛经。如果不是由明显的疾病所致,则称为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时出现的经期绞痛是由于子宫肌肉抽搐所致。抽搐是由一种叫做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化学物质引起的。通常,子宫内膜功能层在月经期脱落,可以缓解症状。经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通常是正常子宫血液中的四倍。

前列腺素最早是从前列腺液中分离出来的(第2章),但是它们属于一族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中,具有多种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具有引导宫缩的作用);多种对胃肠道的作用(导致腹泻、绞痛、恶心和呕吐);血管扩张(导致热潮红);以及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其他变化。

尽管温水送服阿司匹林,同时卧床休息并不是痛经的最佳治疗方法,但的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阿司匹林(aspiring)是一种止痛药(解热镇痛药物)。它还属于一种叫做抗前列腺素(antiprostaglandins)的化合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痛经。还有一些效果更好的抗前列腺素化合物。例如,布洛芬(市面上有Advil、Nuprin等品牌)是效果最好的非处方药物(OTC),而烈性较强的药物(Motrin)必须处方开药;比较起来,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扑热息痛,如Tylenol)则没有抗前列腺素的作用;所以它们治疗痛经的效用一般。而维生素B 6 等其他物质可以松弛子宫肌肉,消除机体对前列腺素的反应。

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也可以缓解症状。类固醇激素可以减少子宫内膜腐肉的形成,从而减低该过程中前列腺素的释放量。不过,女性不可以只是为了这个目的服用避孕药。

进行月经萃取术(menstrual extraction)时也要当心,尤其是在由康复自助组织进行手术时。这种手术和负压吸宫术相同(第7章)——吸出子宫内容物。这种所谓的“五分钟经期”很可能不安全,尤其是对曾患有子宫感染史、肿瘤和多种其他疾病的妇女而言。

经前综合征

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情况更为多变,而且症状不如其他痛经那么明确。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解释。

经前紧张的症状通常于月经期前2~10天出现,并且通常在月经来潮的同时减退。部分病例中,这些症状是伴随痛经出现的,但二者均不会单独发生。

经前紧张较为常见的症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症状与水肿(edema)有关:腹部浮肿,手指和腿部肿胀,胸部触痛,体重增加。第二类为头痛。第三类是情绪的不稳定,包括焦虑、易怒、抑郁、昏睡、失眠和认知功能的改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和健忘。其他的特异性反应还包括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如嗜糖)、过度口渴和性欲的改变(部分提高,部分减退)(Rubinow,1984)。专题4-2列出了这些变化的意义。

对这些症状和原因的评价仍然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首先,究竟多大比例的女性存在此类症状?据估计,范围在30%至90%。另外,这些症状一般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尽管多数女性认为月经是不舒服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女性在月经时感觉精力旺盛、积极活跃。水肿是由于液体潴留所致,但是最新的研究却没有关于月经前体重增加的记录。水肿可以通过液体从身体的某些部位到其他部位的内部转移来解释。最后,尽管一些研究发现存在经前紧张的女性认为她们的精神和生理表现都有所伤害,但检查和其他客观指标并不能证实这些自我知觉。

图4.8 预防和治疗PMS 有多种方法,热石疗法(a)、脚底按摩(b)、西药(c)及中草药(d)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是否意味着PMS实际上是一种迷思(myth)呢?这些症状是否是女人们想象出来的呢?无数女性的经历证明事实恰恰相反。目前,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定义PMS的标准(Abplanalp et al.,1980)。

目前人们对于经前症状的存在提出了多种生理学上的解释:排卵后期末孕酮的水平下降;维生素B 复合物不足导致肝代谢下降,从而雌激素水平升高;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内啡肽的产生异常,导致雌激素—孕酮失衡和神经递质合成的紊乱(Debrovner,1983;Sondheimer,1985)。

关于雌性狒狒的研究中已发现了进一步的支持该综合征生理学机制方面的证据,据报道,这种雌性狒狒在月经前期,社会化程度会下降,并且进食量会增加(Hausfater和Skoblick,1985)。

想一想 处于PMS 中的犯罪女性,PMS 会成为减轻她们罪罚的理由吗?

是否出现月经应激似乎还与心理学或文化因素有关,比如宗教背景?在女大学生中,天主教徒和正统派犹太人月经应激的发病率似乎较高(Paige,1973)。对月经的负面态度及对月经不适的预期可能也会得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暗示。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与那些被实验人员劝服不要过早期盼经期的妇女相比,那些自认为经期在几天后即会到来的妇女出现月经前应激的可能性较高(Ruble,1977)。其他试图寻找经前紧张的心理起源的研究者已经将它与人格类型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Kinch,1979)。社会和个人对月经的负性联系已经给予了特殊的关注。高度压力,比如家庭矛盾或大学考试等都可能加剧经前紧张程度(Rubin et al.,1981)。

月经前一周内低盐饮食,或服用利尿药,均可以对抗液体潴留,从而达到缓解经前紧张的辅助作用。饮用含有咖啡因和糖分的咖啡和茶、可乐会加重经前紧张的趋势。如果生理不适和头痛很严重,服用镇痛药物可能会比较有效。不过,在处理月经应激的普通问题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由于依赖药物而将原有问题演化成为其他的问题。

根据有些报告,通过孕酮和维生素B复合物给药,可以达到纠正二者的不足所引发的经前症状(Freeman,1985)。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似乎也可以通过服用安慰剂(placebos)而缓解,即一种化学惰性物质可以起到患者所期望的效果。最近对PMS 的治疗把重点放在减轻压力和情感支持上。最后,部分妇女发现,通过各种方式达到的性高潮可以缓解月经前紧张和月经绞痛(Budoff,1980;Holt和Weber,1982)。

专题4-2 行为与PMS

部分女性称月经前期的多种变化都会影响她们的想法、感觉和行动。认知上的变化包括健忘和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的变化包括喜怒无常(尤其是抑郁和情感淡漠)及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激惹和恼怒)。很久之前PMS 已经获得承认,据观察部分女性在月经期会表现出性格异常。据称维多利亚女王在月经前期时,脾气会变得非常暴躁,“甚至时任首相的墨尔本勋爵这位对付女人的老手,在看到这位18岁女王眼里燃烧的怒火时,还曾经偶尔吓得哆嗦,而不敢坐下”(引自Dalton,1979)。

月经期苦恼在有些国家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法国和英格兰,甚至在某些刑事处理中可以构成减罪原因。1981年,英国一位33岁的妇女在与其爱人发生争执后将其杀死。裁决认为:这属于由于经前综合征造成责任感降低而导致的过失杀人。结果该妇女被判处三年缓刑,并被释放(Laws,1983)。

在这一时期,是否多数妇女都会出现严重的行为变化?她们应当如何应对呢?目前,尚且没有让人信服的答案,并且各种观点的分歧严重。

在英国,达尔顿(Dalton)的观点目前已成为主流,即PMS是一种行为表现鲜明的临床实体。她认为月经来潮之前和之后四天内,女性的情绪压力尤其严重。统计学显示在月经期发生意外事故、急性精神病入院及蓄意自杀的比率较高。出于相似的原因,经期还与某些会导致入狱和旷工的行为联系起来。月经期被认为是妇女危险性和紧张程度较高的时期,而前面的观点就是从这里得来的。因此,尽管这是正常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仍须认真对待月经期应激的预后、症状的缓解和处理。另外,当女性对自我行动的控制力下降时,我们应宽容地对待她们在这一阶段的行为改变。

对于月经周期与行为症状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也有人持反对意见(Rubinow et al.,1986;Ghadirian和Kamaraju,1987)。首先,这些将行为异常和PMS建立联系的研究充满了方法论上的缺陷。这些研究甚至没有测定激素水平便得出了激素效应的结论。

而试图将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与情绪和日常行动联系起来的系统研究却没有显示任何相关性(Abplanalp et al.,1980)。尽管部分妇女在月经期受到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但她们的行为异常可能已被高度夸张。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月经期妇女的精神和躯体免疫力受到了广泛的破坏。对于她们在这一阶段对自身行为责任感的减退进行容忍或者确认,造成了对所有女性不信任感的滋生,从而为男性在职业场合和社会环境中歧视女性增加了另一个理由(Reid,1986)。

要想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重新思考PMS 的概念,重新审视谣传中的表现。除非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否则谈论治疗的进展也就无从谈起了。同时,具有应激经历的女性绝对不要有负疚感,而未受到PMS 应激干扰的女性也无须过分杞人忧天。

图4.9 一幅有关PMS 及其影响的漫画:“我有PMS,我还有一把枪。有什么问题吗?”

4.4 性发育异常

虽然我们主要关心正常的性发育,但对某些性发育异常给以注意也是有益的。

许多对性别认同和性相关行为的研究都是着眼于由内分泌失调引起或出生前由于激素引起的不正常状况。为了理解这一研究的意义,我们有必要简要地考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

通常情况下的胚胎期生殖系统分化,和我们在本章前面回顾过的青春期发育变化,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发育模式。但有时某些环节也会出毛病,只是比较罕见。性分化异常可以表现在染色体水平,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或性腺)或靶组织水平上。

图4.10 典型的雌雄同体,同时具有一个卵巢和一个睾丸。遗传学上为女性却一直以男性的生活方式生活。

发育异常可能是异时或错误分化。如果性发育异常早便导致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专题4-3);如异常晚则使得青春期延迟到来。青春期发育障碍归根到底会导致性器官的发育不良,这被称为性幼稚症(sexual infantilism)。

如今新的操作方法更有助于做出初期诊断和治疗。

性分化错误导致男性和女性结构不协调的结合。有些人难以凭其外生殖器官判别是男是女,这些人自古以来就被称做两性人[hermaphrodites,来自古希腊神明赫耳墨斯(Hermes)和阿芙罗狄特(Aphrodite)]。

真正的两性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性腺,即性腺是卵巢组织和睾丸组织的混合物。这样的人从基因上讲虽然是女性(含XX 染色体),但其外生殖器具有男女两性特征,并以其中一种为主(图4.10)。如果性染色体同男性或女性性腺符合而同外生殖器不相合,这种人就是假两性人(pseudohermaphrodite)。因此一个女性假两性人便具有女性性染色体(XX)、卵巢、输卵管、子宫,但带有雄化的外生殖器;一个男性假两性人具有男性性染色体(XY)、睾丸和其他男性结构,但外生殖器是女性的,甚至体形也呈女性体态(图4.11)。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畸变,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这里只讨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Imperato-Mc Ginley,1985)。

图4.11 一位男性假两性人,遗传学上为男性,但患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性染色体引起的病变

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为46条,包括XX和XY性染色体。但有些人天生就是性染色体增多或缺失。如果基因型是男性的人具有额外的X 染色体(XXY),便是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ssyndrome);基因型是女性的人,如缺少一条X 染色体(XO)则是特纳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Grumbach和Conte,1985)。

患有克氏综合征的男性发育不完全,阴茎和睾丸都很小,睾酮水平低,第二性征不完全,有些人在青春期乳房还有部分发育。这些人不能生育,一些人在社会适应上有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平均智商偏低(Federman,1968),但也有人过着圆满的生活。

患有特纳综合征的人具有女性身型,没有卵巢或卵巢未能发育,不能排卵,没有雌性激素生成。因此缺失一条X染色体的女性是不能生育的。如不以雌性激素治疗则不能发育为成人。这些女性身材矮小,性器官可能有先天性缺陷,蹼手指、脚趾,颈和肩还可能缩在一起。尽管性器官发育不全,但此类妇女在性心理发育过程中一般没有性别意识方面的问题。

图4.12 琳达·梅迪纳(Linda Medina)是医学史上所知的最年轻的母亲。1939年她生育的时候只有5岁零7个月(左图)。右图为一个有着正常的肾上腺素水平的5岁男孩,但其身高却如一名11岁半的男孩,而他的阴茎发育也十分惊人。

另外一种类型的男性染色体畸变是多出一条Y 染色体(Hamerton,1985)。这类人一般身体高大,智商低于常人,并有严重的痤疮。XYY综合征臭名昭著是因为监狱中的罪犯常有此类人,他们暗含更大的攻击性(Jacobset al.,1965)。然而在监狱外随机抽样调查表明,XYY 男性暴力行为并不比XY 男性多。额外的一条Y染色体同反社会的性行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还很难说(Witkin et al.,1976)。

专题4-3 性早熟

如果女孩在8岁前或男孩在9岁前开始发育,这种状况便叫做性早熟。女孩性早熟的可能性比男孩大两倍,有刚生下来一年就来月经的例子。已知最年轻的母亲是一个秘鲁女孩,3岁开始行经,5岁零7个月时,剖腹产生下一男孩(Wilkins et al.,1965)。还有一个男孩,5个月时阴茎开始发育,5岁时有精子生成。另据报道,19世纪一名7岁的男孩已是孩子的父亲了(Reichlin,1963)(图4.12)。

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女孩,性早熟并不反映潜在的病态,只不过是身体的时间机制发生了自然变异。然而,20%的性早熟女孩和60%的男孩有器官病变。脑中下丘脑部位、性腺或肾上腺肿瘤能刺激促性腺激素或性激素的产生,它们反过来便导致性早熟。这些情况清楚地表明,青春期发育依赖于激素系统,而不是身体组织的成熟。生殖系统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发育成熟。

有些情况下,儿童可能经历不完全的性早熟,如乳房过早发育或阴毛过早出现,但无其他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主要器官病变的可能性不如完全性早熟大。性早熟儿童通常没有正常青春期总会出现的性兴趣增强。换句话说,“发情年龄”未必总是与生理发育过程同步的(Money和Ehrhardt,1972)。

性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性染色体引起的分化异常,通常是由其产生的激素异常造成的。但发育异常也可由激素功能失调引起,此时性染色体可能还是正常的。这些激素异常可能由胚胎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中任一水平上的功能失调所引起。性分化异常还可能是母体在怀孕期间产生或摄入的激素所造成的。

在女性中,激素引起的假两性人症状通常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congenital adrenalhyperplasia,CAH)有关。有遗传缺陷的胎儿,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多的雄激素便会引起此症。因此,如果这个胎儿是基因型女性,她的外生殖器就会雄性化:阴蒂过于肥大,看上去像阴茎;阴唇黏合在一起呈阴囊状。在刚出生的头几个星期抑制过量雄激素的产生及动手术矫正生殖器,可治疗此症。

想一想 性发育的非正常模式如何能够帮助你了解性行为?

如果女性胎儿完全正常,而母体产生的激素量不正常(如由于患产生雄激素的肿瘤)或服用雄性激素也会导致此症(Behrman 和Vaughan,1983)。在男孩身上,这个缺陷可引发性早熟。曾经有一些怀孕妇女服用某些合成的甾体激素防止流产,结果生出来的女婴都男性化了,在此之前人们不知道这些化合物有男性化作用。

雄激素产生不足或产生的激素活力不够便会引起男性假两性症。缺乏正常的雄性激素就会发育成女性生殖器。

组织应答异常引起的病变

即使激素系统很正常,如果身体组织对激素刺激不能正常应答,也会出现病变,这种症状称为睾丸雌化症[testicular feminization syndrome,也叫雄激素不敏感症(androgen insensitivity)],是造成男性假两性症的最常见的原因。睾丸雌化症患者是基因型男性,有睾丸,能产生雄激素,但发育成女性外表,具女性生殖器(阴蒂、阴唇、阴道)和乳房。这是由于这些组织对睾酮刺激没有反应,就同没有雄激素产生一样(图4.11)。由于对苗勒氏管抑制物的反应未受损,子宫和输卵管没有发育,患有此症的基因型男性婴儿看上去同正常女婴一样(除了能在腹股沟摸到睾丸),此症一般是在到了青春期不出现初潮后才诊断出的。

与其他形式的假两性症不同,睾丸完全雌化症患者即使早期诊断出来也要作为女性来抚养,不能用手术和激素治疗。尽管变性手术和激素治疗可以逆转已形成的女性体貌,这些人却已经获得女性身份认同,不希望有所改变。

在第10章中,我们将要讨论其他一些比较罕见的,但对于性别发育(如易性癖)研究十分重要的状况。

4.5 激素和性行为

有多少种性行为是被激素控制的?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已获得的大量证据表明,激素对于形成和维持哺乳动物的性行为影响极大(Davidson et al.,1982)。对哺乳动物的这种影响多大程度上存在于灵长类,尤其是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尽管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性激素至少同人类性行为的某些方面有着重大联系,这一点看上去还是很有可能的。激素与性别意识,与其他性别相关的行为认识差异之间的可能关系也是同样重要的。

激素与哺乳动物行为

有关甾体激素对性行为影响的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对低等哺乳动物(尤其是地鼠、仓鼠、豚鼠等啮齿类动物)的研究,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来自于对非人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研究(Beach,1971)。这些动物便于观测,有可预见的受性激素强烈影响的同性别专一的性行为。

雌性性行为与卵巢激素有关,排卵时动物“发情”(estrus)。摘除卵巢可以抑制性欲;给卵巢以激素药物可以恢复性欲。雌性啮齿类动物需要依赖雌激素和孕酮;狗和猫则只需要雌激素来维持正常的性功能。

处于发情期的雌性动物通过生殖器区域的变化和产生信息素,来唤醒雄性的性兴趣(专题4-4)。激素是影响产生者自身的,而信息素则释放到外面,散发出的气味影响同种属其他动物的行为。与雌性不同,雄性的性兴趣不是周期性的,雄性总是乐于交配,只要有一雌性接受就行。实际上雄性的性行为依赖于或受控于雌性的接受能力。

雄性性反应依赖于睾酮水平。对有过交配行为的鼠进行阉割导致其性行为减少,随后给以睾酮,又使其性行为回复到原先水平(Goy和Mc Ewen,1980;Bermant和Davidson,1974)。幼年期必须有睾酮存在,它是成年后对睾酮作出足够的行为反应必不可少的。减少幼年期受到的睾酮刺激对成年后的性行为有损伤。雌性动物也有类似情况。此外,通过实验操作可以逆转雄性和雌性的性行为模式。基于这些发现,已经发展出了一个模型,把激素同哺乳动物的性行为联系起来,这个模型或许也可应用于人类。

激素的组织化和活化作用

性激素对性行为的影响发生在两个层次上。第一个层次是激素的组织化作用(organizational),涉及对脑中与性行为有关部位的发育和分化的影响。第二个层次是激素的活化作用(activational),与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有关(Ehrhardt 和Meyer-Bahlburg,1981)。

这两个作用在几个方面有区别。组织化作用在性质上同发育有关,典型地发生于出生前后一段最易受影响的时期(临界期),其影响一般是长期而持久的。相反,活化作用是可逆的、能重复的,不限于某一段发育期。组织化作用可比做底片的曝光(摄取图像),活化作用则如同曝光的底片放在显影液中(显出图像)(Wilson,1978)。通过双重影响,激素首先作用于处理性功能的大脑,然后激活和维持性功能。这一模式显示男性和女性大脑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正如同在出生前通过性激素的影响,生殖系统已可做出男女分化一样,大脑很可能也已发育为男性和女性结构,从而引起了迥异的性行为。此类差别称为大脑的二态性(brain dimorphism)。

脑的性差异

关于哺乳类动物脑层次上的性差异有三个方面的证据。首先是行为上的,哺乳动物的性行为是典型的性特异的。例如,在交媾时母鼠弓起背部,公鼠会爬上去有节奏地冲击它的盆腔。因为这些性别差异看来不是主要由学习获得的,由此推论反映了脑差异。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生理功能方面,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性激素的产生都是受同样的垂体激素(FSH 和LH)控制的。那为什么雌性周期性地产生性激素而雄性不是这样呢?实验证据表明,引起性差异的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或性腺。

第三类证据来自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脑解剖学上的差异。鼠脑最显著的结构差异在视前区(medial preopticarea)(Gorski et al.,1978)。雄性视前区的中部比雌性大得多,这是一个在睾酮的影响下出生不久就明显显现出来的结构性变化。视前区对于雌性排卵前性激素潮涌必不可少,对于雄性和雌性的性行为也很重要(Lisk,1967)。大脑中的这种结构性性差别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导致成人性行为的差别,即使是在缺乏过渡激素作用的情况下(Thompson,1985)。

人类性行为的这种动物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意义仍有待证明。不过,关于人类大脑性差别的证据已开始呈现,比如内侧视前区的面积。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仍然十分活跃。

实验证据

大量证据表明,雄激素对于大脑的性组织起主要作用,就像对于生殖器官的性分化一样。我们如何知道呢?先让我们看一个比较典型的实验。

首先,阉割成年白鼠,使其不再具有性反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进行治疗并不能起到恢复雄性功能(跳背)的作用,或者建立雌性反应模式(脊柱前凸),但是给予睾酮则的确可以恢复正常的雄性性行为。下一步,一只出生后立即进行阉割去势的白鼠在成年后则不再表现出性行为。给予雌激素和黄体激素时,发育为雌性反应模式(脊柱前凸)。给予睾酮治疗则无法建立起雄性模式。最后,重复同样的实验操作,但是这一次,在幼年阉割去势的同时,立即向白鼠注射睾酮。结果成年后,其性反应与其他在成年进行阉割手术的雄性白鼠完全相同:雌性激素并没有作用;睾酮可恢复正常的雄性性功能。

从这项实验中可得出两个显而易见的结论:首先,雄性性行为有赖于睾酮的存在,不论是在幼年还是成年都是如此;第二,幼年期睾酮的存在会在大脑中留下雄性模式的印迹,在此之后,雌性激素不再具有作用。幼年期睾酮缺失,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在遗传学上的雄鼠体内诱导出雌性应答。

在雌性白鼠中重复同样的实验,通过对比,我们即可获得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成年雌鼠在去势阉割后会失去性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雌性性功能;睾酮的作用甚微或者几乎没有。幼年摘除卵巢的雌性白鼠,其表现与其他去势的雄性白鼠完全相同:成年期给以雌性激素可诱导雌性性行为模式。最后——并且这也是关键的一点——幼年时摘除卵巢的雌性白鼠和给予睾酮的雌性白鼠可能具有与雄性白鼠相同的反应。然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对成年期并没有作用;睾酮可以诱导产生雄性反应模式。这种雌鼠可能会跳上其他雌性白鼠的背,并出现射精动作,即使它们并不能真正射精(Daly和Wilson,1978)。

决定性反应类型的并不是遗传学上的性别,而是性激素。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的性生活有赖于雄激素的组织化作用或者早期生活中雄激素的缺失,并通过成年期雄性和雌性激素的活化作用来补充。

即使在低等哺乳动物这一层次,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许多复杂问题这里都没有讨论。例如,雄激素也许不是引起组织化作用的唯一激素;孕酮可能扮演了一个保护脑不受雄激素影响的角色;雌激素在低浓度时可能也有这种作用(Mac Lusky和Naftolin,1981)。

睾酮并没有直接作用于大脑细胞,这使得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为了与脑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睾酮需首先转化为雌二醇。因而,颇有讽刺性的是,正是这种“雌”激素最终起到使大脑雄性化的作用(Ehrhardt和Meyer-Bahlburg,1981)。

认为激素是“性燃料”,它点燃性欲之火并使其燃烧下去的想法是一种误解。

激素对性行为影响的结果受制于身体特性和状况。因此除了激素的早期组织化作用外,年龄、教养、性经历、营养状况及实验条件下的受试情况都对行为结果有影响。

灵长类的性行为

性激素对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性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其作用却不如在其他哺乳动物体内那么明确。

评价这种作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观察动情期,这对于激发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的性反应是十分关键的。进化较早的灵长类动物,如狐猴,具有十分分明的动情周期。不过,对于进化更好的灵长类动物,这种周期尤其容易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不同种群的社会结构和雄性性欲的影响(Rowell,1972)。

例如,尽管雄性大猩猩(gorilla)与雌性群体群居生活,但是其性欲较低,而且在群体中的性行为是偶发的,并且主要是雌性大猩猩启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在排卵期前后的性活动可以保证繁殖的进行。事实上,的确是由雌性大猩猩的发情来引起性交(Short,1980)。

图4.13 圣地亚哥动物园内两只正在进行性交的倭黑猩猩。

雄性猩猩(orangutan)的性欲要强些。类人猿(ape)彼此分开生存的程度较高,因而雄性类人猿容易和每一次碰到的雌性类人猿发生性交。这一事实可能会在圈养时导致大量的性行为,因为雌性无法逃离雄性类人猿。由于这一情况的存在,雌性类人猿的发情周期似乎并不明显。不过,如果把雄性类人猿单独关在笼子中,并且将其通往雌性类人猿笼子的出口设计得过小,而对于雌性类人猿来说则恰好适中,然后,其发情模式便变得明显了。雌性类人猿在发情时会寻求性交,否则就不会(Nadler,1977)。

黑猩猩(chimpanzee)生存的社会群体较小。在绝大多数时间,雌性可随时接受性行为,在发情期更是如此。发情期雌性黑猩猩的外生殖器会明显肿胀。在这时,雌性黑猩猩会与群体中多数雄性黑猩猩主动发生性行为,这种性行为通常不会导致受孕。通常,在发情期末,雌性黑猩猩会与一只雄猩猩配成一对,而怀孕更可能是由于它们的暂时性交导致的(Tutin,1980)。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灵长类动物的性交受到激素的影响,而不同于啮齿类动物那种一成不变的性交模式。另外,正如黑猩猩那样,性交如今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繁衍生殖,而是服务于需要;雌性黑猩猩在排卵前可通过与所有雄性黑猩猩发生性交来增强群体凝聚力,虽然最终雌性黑猩猩会从中挑选一只雄性黑猩猩作为伴侣。换句话说,这一阶段似乎是为人类中常见的更复杂并且社会化更强的性交作准备的。

甚至对于类人猿来说,关于激素是否可以影响性行为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有没有影响,取决于我们讨论的是哪种激素,关照的是性行为的哪个方面,以及发生在何种情况下,这种情况不仅会发生在不同种群之间,还可能因雌雄性别差异而不同,甚至会发生于性反应的不同方面。例如,比奇1976年区分了雌性性行为的三个方面:吸引力(attractiveness)指的是雌性的某些可以唤醒雄性采取主动性行为的特征;接受性(receptivity)指的是雌性能够接受雄性性挑逗的程度;感知力(proceptivity)指的是雌性采取主动接近雄性的程度(这可以作为雄性吸引力的一个标准)。在恒河猴中,雌性的吸引力取决于雌激素的水平(动情期时外阴肿大,颜色有所变化);感知力取决于雄激素的水平;而接受性对激素水平的依赖性较低(Bancroft,1983)。

专题4-4 信息素信

息素(pheromone)这个词出现于1959年,用于描述昆虫的化学性引诱剂,早在19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了它的存在,这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物质。一只吉卜赛雌蛾体内所含的极少量的信息素足以使两英里外的10亿只雄蛾性兴奋。许多昆虫类雄性都会产生“春药”引诱雌性交媾。雄蟑螂产生的是一种油状物,能诱使雌蟑螂摆出交媾姿势(Hopson,1979)。

有许多例子说明,信息素对哺乳类生殖和社会行为有影响。把雌老鼠关在一起抑制了它们的卵巢周期。同雄性或仅仅雄性的尿接触,便能使卵巢周期重新恢复。雄老鼠的气味加速幼雌老鼠的青春期到来,外来的雄老鼠能抑制已经在同一群体内交配过的老鼠的妊娠。当雌老鼠住在一起(或只是呼吸同一片空气)时,它们倾向于在同一天排卵和发情(Mc-Clintock,1983)。

女性月经周期趋向于受其他女性气味的影响,但其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例如,住在大学集体宿舍或其他连在一起的住房里的女性,经常在相近的时间开始行经(Mc Clintock,1971)。如一个女性腋下放块棉垫24小时,然后再把它给其他女性闻,这些女性的月经期便变得接近那名女性了(Russel et al.,1977)。

即使这与男性气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至少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项研究中,几乎从不约会的女性一般具有较长的月经周期;而经常约会的女性则月经周期更短、更规律。对于每周拥有一次性生活的女性,月经周期可能更规律,而且受孕的问题更少。在这些研究中,性欲并不是关键因素(手淫也一样);正是男性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男性的气味在起作用。以混合着酒精的男性腋下分泌物对女性上嘴唇轻抚可以有效地调节月经周期(Culter etal.,1985)。

是什么物质引起这些令人费解的作用呢?有些研究者报道,恒河猴月经中期阴道分泌物中含挥发性的脂肪酸,它能刺激雄猴的性兴趣、骑背及射精。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发现有类似的化合物,在月经中期达到高峰。但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似乎没有这种情况(Michael 和Keverne,1968;Michael etal.,1974,1976;Bonsall 和Michael,1978)。其他研究人员没能证实这些发现。因此,这种物质对人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实验条件下,人能在事先不知道来源的情况下轻易地分辨阴道气味的差异。大多数男性和女性感到这种气味难闻,但对月经中期的分泌物感觉要好些(Doty et al.,1975)。另一方面,色情文学充斥了有关令人兴奋的性器官分泌物气味的描写。也许人在性兴奋的状态下对这些气味的反应可能很不一样。

阴道分泌物不一定是刺激情欲的主要根源。人体密布着产生气味的腺体。尽管我们想方设法消除或隐匿这些气味,它们很可能还是性“无声语言”的一部分。至少有一家化妆品公司寄希望于销售一种含alpha androstenol 的香水。这是一种类似于人体汗液中的物质的化学合成物,也是公猪产生的一种作用很强的信息素,能使母猪摆出交配姿势。然而,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明这种物质对人有刺激性欲的作用(Benton 和Wastell,1986)。即使人的信息素能被鉴别出来——并且它们可能是存在的——也有可能它们并不比其他特征更能促使人们互相吸引。也许信息素只是这个复杂的交往过程中的一个元素而已。

激素和人类性行为

测定性激素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远比测定低等动物要难,原因如下:第一,人类性行为要比动物复杂得多。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是如此广泛和不同,各类性行为的微妙和差异令人吃惊(Gregersen,1983)。因此,研究激素同性行为的关系没有简单分立的标准(如跳背或脊柱前凸等)可供遵循。

第二,对动物性相互作用具有关键揭示性意义的实验不能在人类中进行。我们绝对不会去阉割男孩,或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给女孩服用雄激素,看看对她们的性发育有什么影响。相反,我们必须依赖于对男性激素综合征这类情况的研究。

第三,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之所以难以找到激素对人类性行为影响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可能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影响。比奇(1947)提出,在进化过程中,性行为逐渐从激素的控制中“挣脱”出来。尤其是人,性行为受社会学习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更大。

除了社会学习对人行为的较大影响外,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生物因素影响人心理和性的分化。大脑皮层下的区域同亚人哺乳类非常相似,然而却未见人脑视前区有鼠那样的性差异。

女性性激素释放有周期性,男性没有,从这可以推测出脑功能的差异,如同对低等哺乳动物那样。在雌激素的刺激下,LH潮涌只是雌性的特征反应。这不仅在月经周期内比较常见,而且可随时通过注射雌激素诱导。相比较而言,男性在注射雌激素后则不会发生LH 分泌量的增加。这一差别也证明了大脑的差异(Gladue etal.,1984)。

然而为了弄清甾体激素的影响,我们必须问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激素同性有什么关系”。激素对性行为的某一方面可能影响很大,但对另外一些方面却没有影响;在某些条件下有影响,在另外的条件下则无。简言之,激素的影响,如果有的话,仅在人类经验的广泛范围内有意义;作为许多因素中的一个,它预先安排我们或使我们更可能以某种方式行事。但它绝非某种盲目的力量,可以迫使我们发生性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分开讨论激素对性行为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专题4-5 阉人

在引起雄激素缺乏的许多因素中,最明显的是睾丸切除,即阉割。如果在青春期前阉割,则使得性器官发育不全,不出现第二性征,这种人(阉人,eunuchs)将不出现青春期的大多数变化,嗓音音调高,肌肉不发达,性器官发育不全,没有胡须、阴毛和腋毛,呈女性皮下脂肪沉积,乳房部分发育。他的身高正常或较高,因为在不存在雄性激素的情况下,四肢长骨仍会继续生长。阉人的性欲很低,不过他们不一定完全是性无能。

如果是在青春期后阉割的,则不丧失第二性征。

阉割自古以来就存在于许多文化背景中,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给女性提供安全保卫人员(eunuchs来源于希腊语中的eunoukhos,意为“床边警卫”)。最为著名的伊斯兰和中国后宫,阉割起始于远古。

图4.14 一名在青春期到来以前被阉割的22岁的阉人

有些阉人在伊斯兰和中国宫廷中摄取了很大的权力。他们没有家庭联系,没有后代,唯一要效忠的是统治者,并且常常是统治者的参谋人员。在他们的全盛时期,如中国明朝,有70,000多名宦官在宫廷服务,直到1924年宦官制度才在中国被彻底废除,最后470名宦官被逐出宫廷(Mitamura,1970)。

在欧洲,19世纪以前,男孩还被阉割以保持他们的童音,这些阉人歌手(castrati)参与教堂合唱,在歌剧中扮演女性角色(这些地方是排斥妇女的)。20世纪欧洲和美国采用阉割来纠正各种不正常性行为,如“慢性”手淫、同性爱、露阴癖和儿童性骚扰。外科手术的阉割已经不再用于惩罚目的或改变行为,但是使用抗雄激素的“化学阉割”有时仍被用于对性侵犯者的治疗(第14章)。

激素与男性性欲

一般把驱使我们发生性行为的性欲看成是人的本性。但是,如我们在第3章讨论过的,实际情况要远远复杂得多。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生物因素,尤其是激素在多大程度上同产生和维持性欲有关。

从专题4-5可以看出雄激素对男性的作用,这最能说明激素对性欲的影响。让我们首先考虑睾酮的缺乏引发的后果。现在一般认为男性阉割后便不能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是关于此事仍有许多困惑。

极少有关于阉割后的性能力和性生活的可靠的详细资料。金赛等(1953)根据一篇文献综述得出结论:“成年男性阉割后,在许多(但不是所有)情况下,受到触觉或心理刺激后性欲仍能被唤醒。”以后的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的性功能滞留。由于研究方法的不一致,以及无法区别性欲改变和勃起功能下降,和针对不同性刺激的反应,因而这些早期研究的开展举步维艰。目前,“多数男性在阉割后,性行为会急剧下降或完全遭到抑制,对于这一点目前已经鲜有疑义”(Davidson et al.,1982)。尽管性欲通常会在阉割后迅速下降,但是具体发生的时间又会因人而异。另外,阉割后,63%以上的男性会在数年内保留一定水平的性欲(Sturup,1979),不过性欲的有效性目前还不清楚。

对性腺机能衰退(hypogonadal)男性的临床治疗经验,更进一步确证了雄激素对性欲的重要作用。如果停止治疗一个月,性兴趣会出现下降。很快他们会丧失遗精的能力,但是性高潮则不一定会消失(换言之,他可能仍会达到性高潮,但是却无法射精)。由于性欲减退,性活动也会减少。再次给以激素1~2周后,所有这些变化均可逆转(Davidson et al.,1979;Shaakeback et al.,1981)。

雄激素和勃起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出现性腺功能衰退的男性可能会发生夜间阴茎肿胀障碍(NPT)(第3章),并且用雄性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睡眠中发生勃起的能力。这些发现表明,性唤醒和勃起反应的某些方面具有雄激素依赖性,而另外一些方面则不然(Bancroft,1986a)。

具有抗雄激素(antiandrogenic)功能的药物可干扰性功能,尤其是性欲。环丙孕酮和甲羟孕酮的效果非常明显,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广泛应用,可用来治疗性骚扰者(第14章)。

想一想 如果一种有效的人类外激素被投放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和社会后果?

但是,不缺乏睾酮的正常男性,雄激素水平同性兴奋和性交频率无明显联系(Persky,1983)。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具有正常雄激素水平,那么给他更多的雄激素也毫无作用,如同杯子满了再多加水也无益。

从激素对雄性性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推论:睾酮可能同攻击性行为有关,反过来它又可能对性行为有重大影响。一般喜欢寻衅闹事的人其睾酮水平同其他人之间并无可见的差别,但是睾酮很有可能对某些人发展这种行为起了促进作用。

激素与女性性欲

与亚人灵长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不同,女性没有发情期。类似于男性,女性在任何时候都有潜在的性接受能力。但是女性性欲是否完全同激素无关仍是一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作用。

最明显的方法是观察月经周期中性兴趣的变化,将其与清晰而可预见的激素水平变化相匹配。但是迄今为止的努力都得不出确定的结论(persky,1983)。女性没有动情期,但这是否意味着她们的性欲强弱便没有周期性变化呢?目前为止所做的大量研究未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确定的答案。有些研究表明,排卵时或排卵后不久,性交的可能性增大。对年轻女性不同月经期性唤醒阈值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Mc Cance et al.,1952;Moos,1969;James,1971;Gold和Adams,1978)。尽管如此,许多研究都没能证明性兴趣在月经周期的中期达到顶峰的说法(Bancroft,1983)。

这些发现很可能受男性伴侣性兴趣波动的影响。女性是否性交不仅仅取决于她自身的性兴趣水平,同样也受其伴侣的影响。这一矛盾在女性同性爱关系中更不明显,因为这类关系中不存在性别冲突、对怀孕的恐惧,以及避孕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这类情侣的性结合高峰期和性高潮通常发生在中期(Matteo和Rissman,1984)。

另外的研究表明,月经后性交达到高峰,月经中期有另一高峰。月经后高峰可能是对月经期节欲的补偿。月经期继续性交的女性没有显示这一回复反应。

中期的高峰如果出现的话,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或此时出现的雄激素水平升高所致。排卵后期性欲降低同孕酮水平较高一致,因为孕酮对性欲有抑制作用。

另外一个方法是观察由于手术或自然绝经而导致卵巢功能丧失的女性。传统意义上,绝经则意味着妇女生育能力的消失,而且其性吸引力和兴趣也会下降。目前这种观念已经明显改变(第9章)。然而,几项研究表明多数妇女在绝经期后,性兴趣和高潮反应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H覿lstr觟m,1973);而且年龄在45~55岁的女性中,这种下降的趋势更加普遍(Pfeiffer、Verwoerdt和Davis,1972)。

这些变化与卵巢激素水平下降相关,然而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它们是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首先,女性对绝经的反应似乎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不论症状的严重性方面还是性功能的改变方面都各有不同。部分妇女会出现明显的不良体验,但有些人却不会,并且有些人中年时还会出现性兴趣和反应性的正性加强(Masters和Johnson,1970)。

第二,绝经期会导致明显的结构变化,阴道组织变薄,润滑反应下降。如果不加以治疗,这些变化会使绝经期妇女的性生活变得十分痛苦。性兴趣的丧失可能正是躯体不适的继发作用。某些文化中,绝经期妇女还要与人们对她们拥有性生活的偏见进行抗争,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她们的自我认知。最后,激素替代治疗并不意味着对女性的性欲会产生影响,尽管它可以明显改善阴道干燥的状况;因此,卵巢激素水平和女性性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这一问题尚值得商榷(Bancroft,1983)。

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女性在步入中年之前由于手术摘除卵巢而进入绝经期,她们所遭受的性功能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比那些自然老化进入绝经期的女性更为严重,并且她们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效果可能更好(Dennerstein et al.,1980)。

孕激素的行为学作用更令人困惑。已知孕酮是抑制性欲的,然而在黄体期显示出更高的性活力的女性,其孕激素水平也比其他女性高。

由于有大量女性服用避孕药,有人可能会想,对于甾体激素对女性性欲的影响一定了解得很多了。但是对口服避孕药这方面影响的研究得出了矛盾的结果。其影响如果存在的话,看来是对性欲有抑制作用的。但是这一生理作用通常可以被不用担心怀孕而带来的更强的性兴趣和性反应所抵消。

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是,给已经具有正常激素水平的人服用某种性激素,不能很好地测定该激素是否起到维持性欲的作用。即使是睾酮,已确知它同雄性性行为有关,对于不缺乏此激素的人一般也没有作用。

根据临床研究,有人认为雄激素引起女性性欲,如同对男性一样。很可能是这么回事。但关于这一点的实验和临床数据都还不明确。例如,据报道摘除女性肾上腺会导致性欲、性反应的降低和性行为的减少,但这些病例涉及的是那些病得非常严重的女性,以及摘除肾上腺只作为其治疗组成部分的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性行为作一客观分析是不大可能的(Waxenburg et al.,1959)。其他一些病例为了治疗乳腺癌而服用了睾酮,据报道她们的性欲得到增强。但是这种改善可能是由于睾酮对肉体组织的更一般的作用所致,即雄激素引起阴蒂肥大,导致生殖器官组织敏感度提高。以上这些表明,女性性欲同性激素的关系仍不确定(Gray和Gorzalka,1980)。虽然如此,当由于医学原因被摘除卵巢的妇女在控制允许的条件下给予雄激素时,她们的性欲和性唤醒会增强,而且出现性幻想的频率会增加(Sherwin et al.,1985)。

尽管尚未确定女性的性欲和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但是性唤醒至少是有可能部分取决于睾酮的水平。

在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条件下,激素是如何影响性行为的,这一点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尽管如此,我们知道性激素对于动物的性行为具有毫无疑问的作用。我们已经明确知道性激素对于男性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尽管性激素对于女性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但是我们目前所质疑的是这种作用的性质和范围,而不是它是否存在的问题。对于激素与性别认同(第10章),以及激素与性取向的发展(第13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目前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我们都将单独进行讨论。 l1AUq0ptuhsTVuEBz3fp5ssib0iYlEBRjpj7ZM1+fInuUQhFKxdYL/dZU8eIJ9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