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于1949年的荔园游乐场,一度成为香港乃至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游乐场。这里的游乐设施很丰富,也很时髦,设施完备,有诸如摩天轮、碰碰车、电影院、粤剧场、歌坛等,后来在荔园游乐场的动物园内,还饲养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大象“天奴”,一时间,吸引游客众多。
好玩儿的设施,有趣的场所,名目繁多的娱乐项目,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能在荔园游乐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用以消磨时间,让生活多点儿乐子。
在这个平民化的娱乐场所中,也可以见到小孩子的身影。4岁半的梅艳芳和年长她4岁的姐姐梅爱芳也经常来荔园游乐场,只不过她们可不是来消遣娱乐的,而是来讨生活。位于荔枝角湾北面的荔园游乐场,便是梅艳芳演艺生涯的起点,尽管那时候的她并不晓得自己这一生与舞台有着特殊的因缘。
原先,香港并没有像红磡体育馆那样的专门演出场所,以表演为生的艺人们要经常奔波于各个夜总会之间,只有那些名气大、实力强的走红歌手,才有资格在夜总会举办专场的个人演唱秀。像梅氏姐妹这样的小孩子只能等夜幕降临后,在夜总会、歌舞厅、酒廊等场所穿梭,她们通过唱歌表演换取报酬,维持家庭开销。有些时候,她们甚至还会在街头唱歌、跳舞,演得卖力,只为博得客人的欢喜,可以多挣一些钱。
梅艳芳和姐姐梅爱芳能够在荔园游乐场表演,这与她们的表舅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时,覃美金的表弟和一众朋友在荔园游乐场玩音乐,最初梅艳芳只是因为喜欢上台玩耍便被赞叹她的音乐才华的表舅请来帮忙客串,后来她便与姐姐在此常驻。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荔园粤剧场和歌坛里,几乎每天都有两个小小的身影在其中来回晃动,她们是那样的柔弱而稚嫩。那两个小小的身影便是梅爱芳和梅艳芳。这姐妹二人穿着艳丽却廉价的衣褂,头戴夸张而沉重的饰品,她们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手提一个大茶壶,向来到园子里的客人殷勤地问着:“先生、小姐,您要点歌吗?”如果有客人报出歌名,姐妹二人便高声唱歌,有风吹过时,她们的歌声便随风飘远。姐妹二人殷勤地笑着,迎着客人们或惊讶或鄙夷的目光,从不退缩。
在荔园游乐场的海燕歌剧院里,年幼的梅艳芳虽是初次在众人面前唱歌,可却丝毫不怯场,一首《卖花女》终了,众人喝彩。梅艳芳嗓音洪亮,歌声悠扬,但由于当时年纪尚小,个头儿也矮,所以每当她在那里开口唱歌时,人们都要四处寻找——唱歌的人究竟在哪里呢?为何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呢?
其实覃美金早就发现了两个女儿的特质——嗓子好,能唱歌,而且还不怯场。想到家中情况的困窘,覃美金便要求两个小女孩儿通过卖唱表演的方式为家庭赚取生活费用。毕竟,那时候覃美金一家的生活实在太穷、太难了,只能像其他讨生活的家庭一样,让孩子也担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可是,并非所有来到园子里消遣的客人都有涵养、都懂礼貌,难免有些人会用异样的目光打量这对姐妹,一个8岁半,一个4岁半,看起来瘦弱得很,也好欺负得很。平日里总会有些人恶声恶气地吓唬、取笑她们,还有些吹着口哨的小混混前来勒索“保护费”。但是,梅艳芳却永远是一脸无畏的表情。她似乎不懂得什么是害怕,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护着姐姐。
小小年纪的梅艳芳虽然比姐姐矮了一大截儿,可她却懂得姐姐对自己爱护有加,因而她也要时刻护着姐姐,免得她被外人欺负。所谓侠义心肠不一定是天生有之,而是有所经历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舍己为人的心地。年幼的梅艳芳或许不懂得何为侠义心肠,何为舍己为人,但她却懂得体谅家庭的难处,更懂得家人的重要性。这份沉重的责任感,伴随着童年的艰苦生活,早已深深地融入梅艳芳的血脉中。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心怀歹意。有些客人见姐妹二人出来谋生不易,便点歌照顾她们的生意。当人们仔细聆听二人的歌声时便不难发现,年龄最小的那个,嗓音最独特、表现力最强,那清脆的童音里唱着的无非是些成年人的情情爱爱与聚散分离,全是与她这个年纪不相匹配的歌曲,可即便如此,这歌声依然具有击穿人心的力量。梅艳芳后来说,其实她那个时候并不懂得这些歌曲的含义,也不理解歌曲中的悲喜故事,只是站在舞台上唱歌,有人点歌便开口。
在荔园游乐场演唱的日子太辛苦了。不过,虽然梅氏姐妹二人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来自客人的欺负,可她们毕竟不孤单。因为许多日后红透香江的艺人在未出名时,都曾有过在荔园游乐场演出的经历,比如萧芳芳、陈宝珠、郑少秋等,而梅氏姐妹二人与郑少秋的友谊便发端于荔园游乐场这方小舞台上。郑少秋年长梅艳芳16岁,不仅给予了年幼的梅艳芳关爱,而且在舞台表演方面也给予了她耐心的指导。这段缔结于微末之时的友谊,贯穿了梅艳芳的一生。
另一位与梅艳芳交情颇深的艺人便是成龙。早年间,成龙跟随于占元先生学习京剧,后来他与兄弟们组成“七小福”在荔园游乐场表演京剧,而他们旁边的表演场地便是唱歌、跳舞的梅氏姐妹二人,因此他们算是自小就相熟的朋友。有时候梅艳芳会取笑成龙唱歌难听,还极为主动地要教他唱歌。面对这个小妹妹的玩笑,成龙从不生气,反而觉得她特别活泼可爱。在梅艳芳这段早年的艰辛演艺生涯中,来自这些大哥哥的和善暖透了她的心。
像其他不知名的小歌手一样,梅艳芳每天都要在台上卖力表演,这样献唱卖艺讨生活的日子,真是无比艰辛。梅爱芳和梅艳芳每次登台表演前的准备工作,总是急匆匆地完成——她们姐妹二人要赶场,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化妆,取一张红纸夹在小而薄的嘴唇中,轻轻地抿一下,便等于上妆了;连续赶场往往来不及更换服装,她们便直接穿着夸张又艳丽的演出服挤上开往表演场所的小车。这一整天下来,姐妹二人不仅没有充足的玩耍时间,就连休息时间都十分有限。但一个人只有咬着牙走过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才有可能笑着迎来最灿烂的阳光。梅艳芳日后在歌唱表演方面取得的成就,全赖于从幼年时期开始便逐步积累下的演出经验。
实际上,小小年纪的梅艳芳在来到荔园游乐场演唱之前,便已经与姐姐积累了一些演唱经验。以前,香港市政局会在户外搭棚,举办一些歌唱活动,她们姐妹二人便受邀参加。虽然姐姐梅爱芳的歌声也很动听,但人们却更加看好年龄稍小的梅艳芳,因为她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富于个性色彩,更富有激情。
除了那首哀婉凄切的《卖花女》,梅艳芳还有另外一首拿手曲目叫《我爱妈妈》,后来她又喜欢上了当时的热门动作片《唐山大兄》的同名主题歌。为了更好地演唱《唐山大兄》这首歌,梅艳芳就时常扮成男孩儿模样,在台上一边唱歌一边舞动——不了解真相的观众还真的以为她是一个小男孩儿呢。她还扮过粤剧名家麦炳荣上台唱戏,也穿起男装唱《卖酒仔》。即便是不同风格的歌曲,梅艳芳依然能够完美地诠释出来;即便是扮作男生唱粤剧,她的表演水平也丝毫不在话下。只要往台上一站,便无惧无畏地放声高唱,梅艳芳身上有着一股子飒爽、直接的江湖劲头。
虽说贫寒的家境让梅艳芳从小就见识到人性善恶、世间冷暖,但这种天生的胆子大,着实也令她多了一些与其他女孩儿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身为姐姐的梅爱芳性格较为内向、软弱,面对来自外人的欺负只会忍气吞声,可梅艳芳往往挺起胸膛予以回击。在家中原本是小妹,偏偏遇事时喜欢当大姐。人人皆道梅艳芳是女儿身男儿性格,其实她这种男儿汉的个性从小时候起便鲜明地展现了出来。她喜欢冒险,面对陌生的人与事不会惧怕;她义气十足,个性强烈,经常为了保护姐姐挺身而出。梅艳芳还喜欢读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在少有的休息时间里,她总是要翻上几页,在书中的刀光剑影里畅游一番。加之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武打动作电影风靡一时,梅艳芳便越发向往这种侠客生活。当年的日子太艰难了,像梅艳芳这样的小孩子能找到的娱乐方式并不多。
每当夜色垂下,其他孩子即将进入梦乡时,梅艳芳和姐姐便来到荔园游乐场、夜总会等一些地方进行歌舞表演。在舞台上,梅家姐妹又是唱又是跳,表演完毕还要跑到台下极其卑微地向观众讨要赏钱。有些时候她们收获颇丰,但很多时候她们在收到赏钱的同时还会收到客人的白眼。
许多年后,梅艳芳回忆起童年往事时也只是语气淡然地说:“若某天的收获比昨天好一点儿,家里的菜就能丰富一些,妈妈和姐姐会吃得开心,房租就能补交,家中的氛围才会稍显快乐些。”对于穷困的一家五口人来说,每一天都是艰难的,因为他们也不确定明天是否能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是否能赚到微薄的收入。
梅艳芳小时候想吃点儿好东西改善一下伙食,都成为极难满足的愿望。当终于可以品尝到梦寐以求的美味时,那小小的手紧紧地攥着筷子,面对碗里的饭菜半天都不舍得吃。这是她童年生活中极为少有的幸福时刻,但实际上这所谓的美味,也只不过是比平日里的饭菜稍微好一点点而已。如果某天家里进账过少,那么能不能吃顿饱饭就是另外一说了。
梅艳芳周围那些寻常人家的小孩子,其实日子过得也不易,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谁也不知道这样的苦日子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年幼的梅艳芳对于家庭的困境看得很清楚,她知道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因此每一次演出,她都十分卖力,并且因为自己能够为家庭做些什么而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人们都说小时候的梅艳芳很懂事,但在她的这份懂事之中,实在包含了诸多的无奈。
生活穷苦归穷苦,无奈归无奈,梅艳芳在这穷苦与无奈的生活之中似乎总能挖掘出少有的乐趣。从6岁以后她便自己化妆,不再需要覃美金帮忙,而且她还学着自己挑选化妆品,想要装扮得更时髦一些。虽然她只是个小女孩儿,却天生对时尚的东西比较敏感,即便小小年纪,也能把自己收拾得有模有样。偶尔,梅艳芳也会偷偷地用姐姐的化妆品,被当场发现还要与姐姐斗嘴,姐妹二人说笑着、玩闹着,尽情享受窘迫生活中的一点儿快乐。
与姐姐梅爱芳相比,梅艳芳更独立一些,胆子更大一些,也更有自己的主意。她不仅在登台表演时毫不胆怯,而且还很乐意尝试玩一些刺激的游戏,比如坐过山车。覃美金曾在心中暗自想过:这个小女儿怎么像个男孩子一般啊,又顽皮又倔强,脾气那么大,性格那么反叛。因为过于叛逆,梅艳芳没少遭到妈妈的责骂,但是每当覃美金责骂她时,哥哥、姐姐便要护着她。梅艳芳这种过于叛逆的性格,在她19岁正式踏入娱乐圈之后也没有任何收敛。
童年时期的梅艳芳还有一个习惯,不喜欢存钱。即便她每天通过辛苦表演才能赚钱维持生活,可她依然没有存钱的意识。只要手头有些钱,梅艳芳便想着如何潇洒地花出去。有时候梅艳芳会买些好看的衣服和化妆品,这些价格不高但样式美观的物品令她十分愉悦。有时候,梅艳芳会买来自己喜欢的唱片,一边听一边学,在演出之外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虽然只是片刻的轻松,这在她的童年生活中却是极为难得。成年以后的梅艳芳经常说,对她而言,钱不过就是个数字,只要够用便好。她没有理财意识,出手大方,对人豪爽,原来这样的做派在童年时期便已经存在。
当时的香港虽然进入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阶段,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任何一个发展时期,繁华的城市里依然有不少生活穷苦之人,这些穷苦人反而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展现出了不凡的坚韧品格。在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经济腾飞之势已见端倪,可梅艳芳这一家人的未来出路在哪里,他们心中却完全没有把握。在复杂而广袤的人类社会面前,个体渺小得简直不堪一提,唯有坚韧地活下去,或许才能得见命运的曙光。
夜色中的香港,四处弥散着光怪陆离的娱乐气息,五光十色的旋转木马,曾是多少香港人童年的最爱。梅艳芳是没有童年的,在本该与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光里,她却承担起远远超过年龄的家庭重任。梅艳芳虽然从小生活困窘,每天为了讨生活四处奔波,可她却并未被艰难的人世消磨掉原初的人性本真。不论是通过梅艳芳家人的讲述,还是通过她成年后以电视短片、记者访谈等形式进行的描述,我们都不难发现她的这种纯真、赤诚。
1988年,早已成名的梅艳芳曾应电视台之邀拍摄过一部电视短片。在片中,梅艳芳带领观众去往她童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荔园游乐场便是起点。梅艳芳像个小女孩儿似的,跳上剧场舞台,再度唱起那首《卖花女》,无比熟悉的唱词悠悠响起:“梅花靓,桃花靓,芬芳吐艳十分靓……”她像一阵风似的跑到台下,向着当年的自己鼓掌致意。她还来到化妆间,一边拿起大红色的“利是封”,一边告诉观众:当年,她与姐姐在荔园游乐场表演时,家中境况很窘迫,她们没钱购买化妆品,便用这片红纸上妆,只在唇边一抿,将双唇染红,就要准备登台献唱了。
她讲述这些童年时期的经历时,完全就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她的脸上不见忧伤,反而是一派自然坦荡。从年幼时期便经历贫穷和奔波,让梅艳芳过早地品尝到世间炎凉、人情冷暖,可她成名之后却越发地闪耀出一种人性的光芒,让世人看到诸般美好。她是坚韧的,也是悲悯的。
早期的人生经历,对一个人此后的性格养成至关重要。虽然梅艳芳不曾有过童年的玩伴,也不曾与小朋友们快乐地嬉戏,可是她成年之后说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表演经历,脸上并不曾展现自怜自伤的表情,反而十分自豪地表示,是早年的演出生涯磨炼了自己。
作为歌手的梅艳芳,幼年时便得到过一次十分难得的正式登上演艺大舞台的机会,那次与她同台表演的人是当红歌星邓丽君!与邓丽君同台演出的那天,是梅艳芳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说起来,那次演出正是梅艳芳的“处女秀”,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便与邓丽君合作,这对于当年的那个稚嫩幼童来说,自然是件开心而荣耀的事情,这也成为梅艳芳童年时期经历过的最大欢欣,而且这一经历对她以后的影响也比较深刻。以至于成名后的梅艳芳还曾多次眉飞色舞地讲起,当年自己与邓丽君同台演出时的那份激动与喜悦。只是当时年幼的梅艳芳并未料到,在此后的演艺生涯中,她与这位红透亚洲的歌手居然还有数度同台献唱的机缘。
如果说荔园游乐场的小舞台是梅艳芳演艺生涯的开端,那么在此后的数年,直到梅艳芳参加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便是她积累舞台经验、夯实歌唱功底的关键时期。当然,对于年幼的梅艳芳来说,她与姐姐登台歌唱也并非完全因为天生热爱表演,更大的原因还在于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登台表演就是她们唯一的谋生方式。只是不知道那些曾经流连往返于娱乐生活的人,经年之后是否依然记得:荔园游乐场北角有一对笼罩在香港夜色下的小姐妹,她们努力地唱着跳着,她们用自己的歌声支撑起一个家庭,用出色的表演为自己搏一个未来。算起来,从4岁半开始登台表演,到40岁时英年早逝,梅艳芳的演艺生涯足有36年!她是一位天生的歌者,生来就属于舞台。借用梅艳芳的好友、香港作家李碧华多年后的一句话来讲,“乐坛寂寞得可怕,只出了一个梅艳芳”。
也许,即便不因维持家庭生计而登台献艺,她也会在某个人生阶段中,因了某种缘由而走上舞台,进而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只是,人生是一场单程旅途,它没有前提假设,更不可能推倒重来。梅艳芳的人生故事才刚拉开序幕,她将亲眼见证香港的社会巨变,也会见证自己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