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想要在哲学史上留名,牢靠的办法之一就是发表惊人之见,但又说得艰深或晦涩——如果既艰深又晦涩,就更好了。赫拉克利特就是一例。他以“晦涩者”“隐秘者”和“出谜者”的称号而闻名,又以傲慢和厌世为自己的晦涩增色。他是个贵族,在约公元前540年或不久之后生于以弗所。他的家族属于城邦的统治精英,但他把自己继承到的权位“巴西琉斯”(Basileus)让给了一位兄弟,之后自己过起了乡野隐士的生活。但他在患病后回到了城邦,并在六十岁时去世。

他写过一本书,剧作家欧里庇得斯(Euripides)曾把其抄本送给苏格拉底(第欧根尼·拉尔修是这么说的,但这大概只是个传说)。欧里庇得斯问苏格拉底怎么看这本书,苏格拉底回答说:“我所读出的内容是极好的,我没读出的内容大概也是极好的,但要靠一个提洛潜水者才能探到这部书的最深处。”

要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最大的困难是,现存的他的著作残篇本身就晦涩难懂,而且我们不确定要如何排列这些残篇。这是个问题,因为不同排列顺序下的文本支持不同的解读。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抱怨说,人们很难确定要如何给赫拉克利特的文章断句,以明确其意义。亚里士多德还给出了一个句子作为例证,这是在全篇中我们唯一知道确切位置的一句话,即开头的那句:“这一说法(logos)成立永远人们无法理解。”这句话是说这个说法永远成立呢,还是说人们永远无法理解呢?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书的题目,而本来我们可以通过题目大概知道它是关于什么的。后代的学述家说,这本书有三部分,一部分论自然,一部分论政治,还有一部分论神学。这异于此前的哲学传统,因为它所涉及的论题远比宇宙学要广泛。那么在这些领域中,赫拉克利特想说的重点在哪个领域呢?这本书看来是有意写成神谕体的——我们可以在想象中把它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相比(或许也可以把两个作者相比),就可以体会到这种文体如何增大了解读难度。

赫拉克利特的残篇中除了对世界本质的解释,还有关于知觉、知识和探究的评述:“自然喜欢藏匿起来……眼睛是比耳朵更准确的见证者。”(他的意思是不是:自己观察要好过听别人讲?)他说,即便是像毕达哥拉斯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做研究的方法也不对:“关于众多事物的丰富学识并不能给予人们理解力,不然赫西俄德、毕达哥拉斯还有色诺芬尼和赫卡塔埃乌斯(Hecataeos)就应该已经从他们的学识中获得了理解力。”赫拉克利特认为他已经把握了正确的“逻各斯”(logos)。逻各斯这个词在希腊哲学家那里有太多不同的用法,它可以指“说法”“理论”“框架”“词语”“理性”“意义”“原理”,不一而足,还可以表达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件事的)内在逻辑”这样的意思。无论如何,以下是对赫拉克利特理论的一种合理的重构。

万物都在流变之中。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 Cratylus )中写道:“赫拉克利特说过,万物皆会过去,无物可以停留。他把存在之物比作河中的水流,并说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十分确信万物都在持续地流变,于是他在别人对他讲话的时候并不会回应,只会摇摇手指,表明他已经听到了,因为在他准备回答的时候,世界已经变了。

一些评注者不认为赫拉克利特的原意是柏拉图认为的那样。相反地,他们说他的意思是事物只有通过变化才能保持同一,就像河流一样。它的流变并不破坏它作为同一条河流的连续性,而恰恰构成了这种连续性。

这后一种解读与赫拉克利特的另一个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更为一致。对这个学说的一种解读是,一个事物可以把两种对立的属性结合在一起:“海洋既是最纯净的水,也是最恶劣的水:对鱼来说,海水是可以喝的,是有益健康的;而对人来说,海水是有害而不能喝的。”类似的,青春与衰老、梦与醒、生与死都是“我们身上的同一样东西……一会儿它们是这一样,再过一会儿它们又是那一样”,尽管在这些例子中,对立的属性并不同时存在。然而他的其他一些残篇又似乎说,对立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梳毛轮中的轨迹既是直的也是弯的……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 [2] 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一个楼梯同时既是上行的也是下行的,其区别只在于你是在上楼,还是在下楼。“人们不理解内有分歧的东西如何能与自身相容。这是相反张力间的调和,就像弓和里拉琴。”

另一段把对立者视为同一的残篇,则需要更细致的研究才能释读。这段残篇说:“善与恶为一。”这是否隐含了哈姆雷特的那个观点:“世事并无好坏,人的想法让它们成为好或坏”?真正的含义很可能更深,因为赫拉克利特似乎认为,只有通过冲突或对峙,相反者才能共存,存在本身才是可能的。他说:“荷马的这句话是错的:‘但愿争斗从神和人的生活里消失!’ 他不明白,他所祈求的是宇宙的毁灭,如果神听从了他的祈祷,万物都会消逝……万物都由争斗而来,也随争斗而去……斗争就是正义,万事万物都依据斗争和必然性而发生。”

沿袭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许多评注者都认为,赫拉克利特遵从了先前的爱奥尼亚哲学家的传统,是一个唯物的一元论者,即认为世界有一个单一的、根本的、物质的本原。我们已经看到,他的前辈们先后认定水、无限定或者气为本原,而他提出的是火。“世界对一切都是同一的,它不是神或人所造,但它曾是、现在是、也将是永生的火,一部分被照亮,一部分在熄灭……火既是匮乏又是充足……万物都是用火换来的,火是由万物所换来的。”火变成水,而一半的水变成土,另一半变回火。这些变化都是斗争的结果,而斗争实现了正义,正义就在于不断逆转某物的优势地位,而改由他物来主导。

永恒的流变似乎让知识变得不可能,柏拉图也认为赫拉克利特是这么想的。但他对学识之价值的评价,以及批评其他人即便学习钻研之后仍未达到理解,都说明情况并非如此。实际上,赫拉克利特似乎认为知识有重大的伦理价值:“可靠的思考是最大的美德和智慧。[它就是]说出真理,并依据对事物本性的恰切理解而行事。”

毕达哥拉斯教导人们采取一种生活方式,而赫拉克利特的智慧教导人们采取另一种。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他劝人在诸如饮食等事项上要节制和克己。但与其他许多人不同,他坦然地推崇对声名的追求:“最优秀者偏爱一件事物胜过其他所有,那就是长久的声名。”他不一定指的是哲学上的声名,因为他也认为最好的死亡是战死沙场。他说,“性格就是命运”,还说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非一件好事。

在政治上他提倡法治——“人们必须像保卫城邦的城墙一样保卫城邦的法律”,还提倡明智地选任统治者。这两条建议,都与宇宙之逻各斯的思想相一致,这一思想可以解释为:宇宙受普遍法则的支配。这两条主张还隐含了,理性即是对这些普遍法则的理性把握,而理性既适用于宇宙学,也适用于伦理学和政治学。但赫拉克利特不是一个原始民主派,他对“傻瓜们”和“群氓”没什么耐心。“大部分人的老师是赫西俄德,这些人相信,他知道大多数事情,但他甚至不明白,日与夜是同一的。”

不可否认,后代哲学家们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所震惊,但我们不能说他们受了这些观点的“影响”,因为他们像我们一样都不太确定这些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然,他的同代人和后代人对他的观点有自己的解读,并肯定受到了这些解读的影响,但从这些影响出发,我们可以外推出很多种不同的思想史结果。一些人认为,巴门尼德有意将自己的哲学建立在赫拉克利特的对立面上,另一些人觉得德谟克利特在他的伦理学主张中呼应了赫拉克利特。人们在解读柏拉图时,也经常认为他是运用了对赫拉克利特的一种解读,来论证可感世界的短暂和无常,又运用了巴门尼德来论证可知世界(intelligible world)的永恒不变。在一些人看来,赫拉克利特完全处在爱奥尼亚物理学传统之中,而另一些人认为他是怀疑主义者。这就是“出谜者”这一身份所带来的命运,也是它的用处。 nrsEGR81yF6az9eTv+d9Bk0NkVYUeaeBtMW2OIKiWTrhfzK3v81jXeGmCaSdSRk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