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把举起的手放下

“9·11”事件揭开了21世纪的帷幕,也有人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9·11”,那都是被非法暴力肆意践踏的记忆。在已经被人们忘却的“9·11”中,为何只有这个“9·11”值得被特别铭记呢?可能有很多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吧。

有人说,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公民战争的时代。没有前线战场的战争,没有宣战通告的战争、看不见的敌人,日常生活在一瞬间就会变成战场。

和平的工具变成了凶器,它们在无来由的恶意和憎恶的作用下,与压倒性、不合情理的暴力相遇了。这个“9·11”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的目标是一个叫作美国的国家。接着,这个国家对看不见的敌人,动用了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国家暴力。

有人高喊“打倒他们”,有人合唱“放手去干”。能这么说,是强者的权利,是拥有强大军事力量这一危险工具的骄纵。复仇,是有能力复仇之人才有的选择。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人只能在暴力面前忍气吞声。

手握暴力的人往往很难控制自己不去使用暴力。在阿富汗、以色列、智利,为了控制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他们非法地使用暴力。没有宣战,没有国际社会的一致同意,更不知晓谁是敌人,战争就开始了,许多人遭到了杀害。对于那些连自己为什么会被攻击都不知道的阿富汗人而言,美国对他们的袭击又何尝不是另一个“9·11”呢?在斗争之中,牺牲者总是那些只能哭泣和祈祷的人。

遭遇不合理的暴力,握紧拳头,心中积蓄着仇恨。到这里为止,每个人的经历大同小异。然后,有一个人充满愤恨地咬紧牙关却放下了拳头。这样的经历,我们恐怕未曾有过。那些一直被丈夫殴打的妻子,她们不会争辩和反击。因为她们自身的无力早已渗透了骨髓。因为她们知道反击换来的是更加狠毒的殴打。对弱小之人来说,这种经历再熟悉不过。

如果没有力量,你也不会反击吧,因为没有用以反击的力量。之所以反击,只是因为那时你有反击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军事能力。它是一种不由分说就能狠狠给对方一击的力量,是一种能让对方跪地求饶的暴力。

那当我们没有反击之力时,又该怎么做呢?真正的问题应该从这里开始。

自杀式恐怖主义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令我想起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年轻女性,她抱着炸弹企图与数名法国人同归于尽。弱小之人倘若以生命为代价,可以将自己变为武器。有人甚至认为,就连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战斗。

男人不过是一群陶醉于非日常的英雄主义的人。可是,对于那些想要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希望明天也能像今天一样活着的女人来说,英雄主义就是敌人。在过往的学生运动中,女人投掷石头的时候,心中还祈祷着不要砸到他人。经过这件事后,女人难道还没有彻底懂得这个道理吗?——女人是无法和男人一样的,和男人一样只不过是一种愚蠢的想法罢了。

然而,女人是和平主义者吗?对于这个问题,历史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日本女性曾积极热心地协助“圣战”,英美的女性也成了战争的“啦啦队”。女人不会因为身为女人而自动变为和平主义者。

女性主义难道是主张女人也有力量、女人也能参加战争的思想吗?美国的女性主义一直主张女性要像男性一样参加战斗。然而,倘若女性主义不过是主张女人像男人一样也成为强者的思想,那我只能说对这样的思想我完全没有兴趣。我所主张的女性主义是,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受到尊重的思想。因此,女性主义不要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那些曾被他人强迫接受某些观点、做某些事而拼命抵抗的人,当你们用同样的方法强迫他人对你言听计从的时候,这难道不矛盾吗?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女性主义。弱者的解放绝不是“模仿压迫者”。

如果我们不能将包括战争在内的暴力称为犯罪的话,那么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丈夫、爱人实施的暴力)就很难得到解决。而且,如果我们对彻底解决家暴问题仍抱有一丝希望的话,为什么不能对国家的非暴力化也同样抱有希望呢?

早在“9·11”之前,我就已经开始构思本书的主题了。而让我动笔的直接原因则是1991年的“慰安妇”诉讼以及之后爆发的海湾战争。再往前追根溯源的话,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学生运动。因此“9·11”的景象对我而言并不新鲜,反倒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恐怕没有人预想过,我们会以这种景象拉开21世纪的大幕。我们跨越了史无前例的“战争与破坏的世纪”——20世纪,没想到又目睹了如此不近情理的暴力。而世界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极度危险的“恐怖主义国家”就是美国。

不反思历史,就会遭到历史的报复。然而,历史绝非简单的重复。在国家与暴力的新的结合之中,又增加了性别这一变量。我们不得不面对“男女共同参与暴力”这一难题。

我们是选择同男性一样,朝着破坏和毁灭之路前进呢,还是在纵使无法否定男性暴力的情况下,依旧活下去呢?原“慰安妇”受害者和曾受过家暴的人被称作“幸存者”(survivor),如今我们需要反复斟酌这个词的含义。这样我们才会再次明确,女性主义是一种能让人在悲惨的世界中“活下去”的思想。

本书收录了论述国家、暴力、性别等相关主题的文章。借此机会,我的思考也像螺旋一样逐渐延展开来。为避免重复,也有若干篇文章没有收录进本书。第一部第一章的《公民权与性别》可以说是我在旧版中思考抵达的终点,虽然被放在了书的最前面,但其实这章是本书的结论。如果读者觉得这篇论文较为烦琐且太过学术,那么我建议先跳过这一章,从下一章开始阅读。读到最后,请再返回这一章,这样应该就能跟上我思考的脚步了。这部新版是我在旧版结论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所完成的修订版。

历史绝非简单的重复。一个接一个未曾解开的谜题摆在我们面前。在探索这片无人涉足的荒野的旅途中,如果你能陪我一程,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gqX+XYWWu+ubVGiW9TIuap5g0qdjsP/88xb+7mtN26cPvLP4/yKXdU7a6xk//U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