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爱,“立人”有方。
教师有道,“授业”有法。
我们的下一代,普遍比我们父母辈更聪明,智商更高,这是自然进化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但是,孩子的成长,仅仅靠“聪明”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拥有智慧,智慧的开悟,离不开老师家长的引导、指路。
授业是教师的天职。“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毫无疑问,“受之于人”“得之于师”是主要路径。
“授业”是“传授以学”,又不仅仅是“传授以学”。教育授业,一定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是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做法。过度的、不符合教育成长规律的应试授业大行其道,结果一定适得其反。
授业的一个办法就是布置作业。我并不是反对作业,而是反对过量的、荒唐的,甚至是疯狂的作业。“上辈子造孽,这辈子陪孩子写作业。”作业让家长变得拥有无比的荒谬感。
作业如同食品添加剂,比如食盐,食盐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没有它不行,但多了对身体有害无益。“菜”里的盐加多了,咸得发苦,难以下咽,孩子们也得吃。有的不良厂商,加工干果的时候加好多盐,以此增加重量,有的甚至不添加符合标准的食盐,而添加不允许的工业用盐。盐多了对身体的损害,包括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不是一下子能看见的,这就是日积月累的“毁人不倦”的影响。老师成了只会多放盐的“劣质厨师”或“不良厂商”,还自以为是,这是如何的悲哀?
课堂作业、课外作业……最无能的教师,就是那些把“授业”变成“作业”、一刀切、大量布置作业的教师。中小学阶段,就把孩子们的精气神都耗尽了。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每年由学生比赛解题,并不是鼓励创造性和研究性。刻板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一直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把老师给的习题解出来便算完成。
教育不能退化成一种训练,一种低层次的训练。摆脱低层次的应试作业训练,是解放孩子、解放教师、解放教育,更是解放人。
认为孩子是“天生学习家”的艾莉森·高普尼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她有个比喻:你是园丁,还是木匠?父母和教师是园丁式的,还是木匠式的,差异很大:园丁在花园里为植物成长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培育空间,木匠是把木头塑造成计划中的一个东西。高普尼克提出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学习模式,更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给孩子设限。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许多老师知道自己是园丁,但是,园丁的工作越来越木匠化,把孩子修剪成盆景,甚至是“病梅”。
学者周国平说:“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怎样的环境算最好?生长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发展,可称之为内在的自由,最好的环境就是为之提供外在的自由。”教师授业,原来不仅仅是“内容”的教授,很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理想的教育,一定会珍视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长,其实是“慢慢来”的一个过程,授业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有“台阶”,所以我们需要“台阶教育”。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授业”,万万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瓶颈,乃至瓶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