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版的头条刊出了一位名叫林爻的家长的自述,说的是开学一月摧垮了他坚持6年的教育观;他发出了一个家长心中的“天问”: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其实,类似的问号早已从许多家长的心中发出。是啊,我今天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明天,你们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因为教育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我向来认为教育是真正的大事。不仅仅是小学6年,还有中学6年,还有大学4年,还有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的若干年,都涉及“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学子)”的问题。
然而家长林爻的自述,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没有例外,他的孩子与所有的同学一样,都要被教育成火柴盒里的火柴杆——每一根都要一模一样。在这所当地“有名”的小学里,仅仅是准备学具一项,“老师就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甚至舞蹈鞋的颜色都必须统一,否则就通不过,就要挨批评。
模具化、格式化的教育,紫罗兰也得发出玫瑰花的香味。这也是层层叠加、代代加码的结果:这些老师,老师的老师,也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模具化、格式化的教育,代际传递极其顽固。老祖宗所言的“因材施教”,到了今天,已然变成了“因教施材”——把统一的教法施之于不同之材,最后大家都变成了火柴盒里一个模样的火柴杆,老师们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得很齐整,脸上就欣欣然露出成功的笑容。如果出现不可教的另类,那就请你回家“自学”去了。
如今就是惩罚孩子,也是模式化的那么几种,最好使的是责令孩子写检讨,字数也统一规定达到多少字。一位家长曾在我的微博上留言,问:“五年级孩子因忘带跳绳集体被老师罚写800字检讨,这是正常的教育吗?”注意这里的“集体”和“800字”——检讨都要大家写成同个模子、一个样子。这就是荒谬的教育。
是时候坚决抛弃模具化的坏的教育了。好的教育,是好的人格的养成,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好的兴趣的养成,是好的个性的养成。那么,教育者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我的好的人格、好的习惯、好的兴趣、好的个性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