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徐鼎鼎,是完整经历港台本科与硕博教育的女博士,前后历时10年,其中在台湾读本科4年、硕士3年,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3年,一直读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作为爱学习的女生,徐鼎鼎10年来的专业成绩都名列前茅;她在港中大读博,拿的是全额奖学金,一年有20多万港币。
2022年7月,徐鼎鼎的学术论文选《古典新探》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的“作者简介”简洁明了,如下:
徐鼎鼎,女,生于一九九四年,浙江杭州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学。本科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于《南方文坛》《思与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及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认知与情怀》。
不少朋友问我教育培养女儿的经验,其实我没有多少经验。
我以为,孩子的教育培养,从小要有两个“养成”:养成好的品格;养成好的习惯。品格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教育是“立人”,人对了事情才对。孩子要从小养成好的品格,尤其是善良的品格、坚韧的品格。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让“习惯”成为“惯习”,养成阅读的习惯和锻炼的习惯最为重要。我们家什么都不多,就是书多,徐鼎鼎从小就坐拥书城,自然而然变成爱学习、爱钻研的孩子。
两个“养成”,受益一生。
当下家长带领孩子养成的“习惯”,是去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参加培训与补习,“内卷”之下,减负成了空话,变成各种增负。我于1999年弃政从文,从老家丽水来到杭州工作,女儿徐鼎鼎2000年入读杭州大关小学,后来到杭州十三中读初中,再后来到杭师大附中读高中,那时真的没那么“卷”,所以她没上过什么学科培训班,这是挺幸运的。现在的一些孩子,小学和中学透支之后,到了大学反而不读书了。疯狂内卷,毁人不倦;减负难行,发人深省。
我一直都很希望孩子能自由成长,有着“放牧孩子,无为而教”的思想。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了学习兴趣,具备自学能力,家长就不用那么操心了。养成好的品格、好的习惯很重要,而方向的选择同样很紧要。2012年,徐鼎鼎通过高考,作为最早批的录取生,选择去台湾读大学,这是方向和道路的选择。她攻读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台湾的大学在这个领域的传承无疑是好的。在成长路上,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选择往往更重要。人生是漫长的马拉松,输赢不在“起跑线”,“跑道”更重要、坚持更紧要。
徐鼎鼎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念大三的时候,我写了篇文章,讲述女儿到台湾读大学的事,刊登在2015年3月15日台湾的《旺报》上。
2019年7月,我送徐鼎鼎去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当年10月国庆长假,又和鼎鼎妈妈一起去了一趟香港。之后因为疫情,便没有再去,徐鼎鼎同学也已两年没有回杭州,春节都是在香港过的,她住在港中大的研究生宿舍,大部分时间是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她安安静静地读书做研究,那是幸福好时光。
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小学重习惯,初中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努力。进了大学尤其要保持“好好读书”的习惯,而不是“躺平”。
家长需要思考的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成才:有的家长管紧孩子,有的家长放牧孩子;有的家长送孩子去上七八个培训班,有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太多的培训班;有的家长让孩子在中小学拼命应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到了大学更要好好读书……两者区别,往往就在这“一点点”。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山止川行,风禾尽起。我特别希望在教育领域,大风能把吹倒的禾苗重新竖起……
徐鼎鼎学术论文选《古典新探》恰逢这个时候出版,编辑对该书的评价,可见在港台10年求学成果之一斑:“本书是徐鼎鼎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等地攻读硕士、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结集,作者主张先经学,后文学,在论文的撰写中有思辨,有探析。这些论文包括对《左传》中‘锡命’的考索,对屈原骚赋言志抒情传统的研究,对苏、辛《南乡子》倚声填词异同的分析,有关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文史考据研究等,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文史领域跨度大,很多地方具有真知灼见,体现了宏阔的文史视角和精深的考据功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而我们作为父母,为该书写了一个序言,可以看成一个简明的“博士女儿成长记”,附录于此:
大学是探讨学术的地方。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历史学家福斯特说:“大学最重要的使命,不外乎教育全世界的年轻人,以开放的姿态鼓励他们参与探讨、辩论、思考,在探索中发现。”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的徐鼎鼎,经历了从台湾到香港的十年求学路,受到了港台高校严格的学术训练,发表了诸多论文,如今这本《古典新探:徐鼎鼎学术论文选》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作为父母,我们表示祝贺,并答应作此序言。
徐鼎鼎小学、中学都是在杭州读的,二〇一二年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通过高考顺利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录取,成为第二届陆生中的一员,就读于该校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组古典文学专业,这是徐鼎鼎自己填报的志愿。她在高中其实是理科生,但是担任学校新知文学社的社长,曾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曾任杭州市作协青少年分会主席团成员;彼时台湾录取陆生,文理不分家,由于高考语文和英语成绩很好,于是由理转文,攻读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化大学为台湾最早设立中文系博士点的院校之一。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大学四年,课程设置相当纯粹;徐鼎鼎绩点很高,先后六次获得该校“华冈奖学金”。在念本科期间,她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毛诗序〉美刺说探微》刊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二〇一六年第一期。并出版了《认知与情怀》(中国书籍出版社二〇一六年一月第一版)一书,徐迅雷、徐鼎鼎父女合著,其中收入徐鼎鼎学术论文十万字,包括《〈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作者疑》《〈毛诗序〉美刺说探微》《蒲松龄〈于去恶〉解析》《〈聊斋·席方平〉解析》《范钦〈范氏奇书〉研究》《从数篇小说浅观唐传奇女主之共性与个性》《裴铏〈昆仑奴〉与〈聂隐娘〉比较研究》等。
二〇一六年六月四日下午,我们夫妻俩在台北阳明山上的中国文化大学校园,参加了徐鼎鼎的毕业礼。凤凰花开,骊歌响起,学士帽飞向空中。此前的五月份,徐鼎鼎已成功地被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学硕士班录取。成功大学地处台南市,在台湾高校中综合排名前三,QS亚洲大学排名第四十一;徐鼎鼎继续负笈台湾,从台北来到台南,仍然攻读中国古典文学专业。
硕士念了三年,徐鼎鼎获得成功大学优秀陆生奖学金。她师从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黄圣松教授,硕士期间陆续在港台发表了多篇论文。在黄圣松教授的指导下,撰写硕士论文《〈左传〉齐、卫、晋、秦交通路线研究》;以硕论为基础的《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一书,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〇一八年五月,因论文入选第八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研究生论坛,徐鼎鼎首次抵达香港中文大学,由此与该校结缘。后来她向该校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成功录取,获全额奖学金,于二〇一九年八月入学,师从潘铭基教授,从事《史记》《汉书》相关研究。因良好的学业成绩,荣获该校“何海天纪念奖学金”。
如今出版的这本《古典新探:徐鼎鼎学术论文选》,是继本科期间出版《认知与情怀》后,徐鼎鼎在港台大学读硕博期间发表论文之选编;共收有论文十一篇,先经学再文学,有考辨有探析,此前或刊于期刊,或发表于学术研讨会;主要内容为:
1.《〈左传〉“锡命”考》:通过查考“命”字本义,及《左传》有关“锡命”之十二则记载,结合西周“锡命”金文,发现以往将“锡命”解释为“封官授职”之说有待商榷。
2.从《〈左传〉预言探〈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从《左传》预言出发,探究《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中所蕴涵之逻辑与思想。
3.《从清初官方经解探科举废〈胡传〉》:先以《日讲春秋解义》《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御纂春秋直解》三部清朝官方经解为范围,探讨科举废除《胡传》之原因;次论官方的态度与科举制度的变化对当时《春秋》经学的影响。
4.《〈诗经〉〈屈骚〉忠怨之情比较》:比较《诗经》与《屈骚》中,“爱国”“怨诽”两类诗歌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5.《稼轩词引〈诗经〉考》:从稼轩词引用《诗经》的技巧、对《诗经》的继承、对《诗经》的发展三个方面,探寻稼轩词引用《诗经》的风格与特色。
6.《梦窗词借鉴〈屈骚〉探析》:从借鉴技巧、内容与意象、情感与思想三方面探析梦窗词借鉴《屈骚》的特点。
7.《〈文心雕龙·时序〉“十代九变”说考论》:考析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末赞语所言之“蔚映十代,辞采九变”中所谓“十代九变”的意涵。
8.《苏、辛〈南乡子〉倚声填词之异同》:以《南乡子》一调比较苏、辛二人倚声填词在平仄、用韵、主题内容方面之异同。
9.《陈霆〈渚山堂词话〉家国情怀探析》:由陈霆所撰之《唐馀纪传》《宣靖备史》《两山墨谈》等书,剖析他明正统、别华夷、亲忠贤、戒奢靡的价值取向,继而查探在此种观念的主导下,其《渚山堂词话》论词时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
10.《〈无稽谰语〉同性恋书写探析》:考察清代文人王兰沚所撰文言笔记小说《无稽谰语》中同性恋书写的内容来源、艺术技巧与思想意义,兼及《无稽谰语》的版本考证。
11.《〈柳如是别传〉论钱谦益选录许友诗考》:探究钱谦益《吾炙集》选录许友诗篇章繁多,是否如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所言,与顺治十四年钱谦益在金陵之复明运动相关。论及《吾炙集》编选许友诗之时间与时代背景、许友复明之意图与能力、《吾炙集》版本与多选许友诗之原因等。
十年港台求学路,亦是“板凳能坐十年冷”。徐鼎鼎是全国陆生中首位完整经历港台本科与硕博教育的女博士。而这本集子,则属于“探微识小”的学术论文选,文艺学和文献学相结合,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优缺点自在其中。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