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有另一种暴力,它的伤害范围要远远超过对肉体的伤害,对学生与家长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更令人恐惧,这就是“软暴力”。与真正的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有的情况是,老师非但不用“动手动脚”,甚至不需要“亲自动口”。
2002年5月,我所在的浙江《都市快报》刊发了一则题为《九岁小学生罪状十八条》的报道。报道缘起于一位姓柴的女士给报社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她9岁的儿子小D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班里的同学一致给他提意见,说他有18个缺点,孩子全蔫了。记者调查核实了情况:孩子放学带回一张16开的纸给家长看,上头密密麻麻写满了铅笔字,都是小学生的笔迹,不少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主题是“我们大家评小D”,共列有18条,还有18个歪歪扭扭的签名:
1.有时候要打人,做作业要玩;
2.字写得不duan正,shui觉要玩橡皮泥;
3.乱扔纸屑,不讲卫生;
4.经常作业没完成就去玩;
5.上课不专心,听课开小差;
6.小气,不肯借同学东西;
7.上课经常受老师批评;
8.不让同学进教室;
9.做早操经常bei体委拉出队伍;
10.上音乐课经常dao乱;
11.上课不ji ji ju手发言;
12.回答问题声音很轻,大家都听不到;
13.上体育课讲话,不听老师的话;
14.眼保jian cao经常让我们班扣分;
15.喝开水qiang,不排队;
16.跑步时要吹牛;
17.喝开水时把开水倒在同学身上;
18.做口算zui man。
天哪,看了这18条“罪状”,这孩子当真是“一无是处”。
“我们大家评小D”,这样的评议,真是够民主的了,可是,“儿子是自己的好”,柴女士想不通,自己的儿子就一个优点都“评”不出来?她捧着那张纸愣了好久,然后问儿子:“妈妈心里很难受,你是怎么想的?”小D顿时眼泪汪汪,低下头去。柴女士也哭了。
打手心、抽耳光……种种老师体罚学生的手段,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老师发动学生给班里的一个同学“评”出18大“罪状”的做法,还真是第一回听说。“我们大家评小D”是在一场班会上进行的,根据班主任老师的说法,因为小D又迟到了,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将班会的主题改为让大家来评小D。
这样的“主题班会”,表面看是为了小D好,同时也“教育”了其他同学,但其实质是典型的“软暴力”。如果说“硬暴力”摧残的是肉体的话,那么,“软暴力”摧残的就是心灵,幼小的心灵。“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
“软暴力”和“硬暴力”一样,往往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而结果常常是以犯罪或者是其他的恶性事件告终。研究证明,孩童时期的暴力是整个人类社会暴力的基础;那些承受暴力的儿童日后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和产生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可能性增加。孩子是真正的社会的弱者,由于其身体力量的弱小,老师才敢于施之以硬——体罚;由于孩子不懂得自己有哪些权利,不知道怎么样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老师才敢于施之以软——精神摧残。
在这起“评小D”事件中,还有两个非常危险的情形。其一,老师是发动学生来“评议”的,通过“评议”,在这些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眼中,小D真的成了“最坏的人”;在孩子幼稚的心灵里,早早就埋下了“极端评判”的种子。其二,校方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柴女士拿着纸条去找过学校,校方劝她:“这种小事,不要看得太严重。”
雨果曾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但愚蠢的老师和糟糕的学校本身就是孩子心灵的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