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跋山涉水,路上感染风寒,生了一场大病。饥病交迫之下,来到溧阳县,这里已是吴国境内。
行至溧水畔,风中传来击绵之声(绵纱染色后在水中漂洗,用木棒用力捶打,也就是“浣纱”发出的声响),循声前往,见有一名女子蹲在水边浣纱。伍子胥靠在一棵树旁,小心观察,见那女子是单身一个人,身旁竹篮里有食物,于是走向前。
浣纱女从水中倒影看见一名男子走来,举头相望,见他步履踉跄,面带饥色,可是相貌不俗,腰间佩剑,心知必非常人。再稍作端详,很像楚王悬赏画像上那个人,心中已猜到七八分。
伍子胥开口:“夫人可愿意赈济穷途路人一餐吗?”
浣纱女说:“我虽然家境不丰,有幸得遇君子,又怎会吝惜一餐?君子是何方人士,流落至此?”
伍子胥说:“我是楚国人,受命出使越国,却被盗贼抢劫,侥幸得生。听到夫人击绵的声音,循声而来。请问往会稽的路怎么走?”
浣纱女说:“既是使节,怎么不走官道?吴国与楚国世仇,楚国使节又怎么会经过吴国去越国?听说楚王绘图缉拿要犯伍子胥,吴国官员也在边界等候呢。”
伍子胥闻言,立即坦承:“在下正是伍子胥,但望夫人赏赐一餐,并且指点前往吴国都城的方向。”
浣纱女打开食篮,盛上饭、羹,长跪奉上食物。伍子胥吃了两碗,就停止了。
浣纱女说:“我与母亲一同居住,三十岁尚未出嫁,本不应该拿饭给陌生男子吃。但见将军相貌不俗,眉宇之间有不平之意,料想必有大志,所以才不避男女之嫌。将军请尽量吃饱,吃饱了好赶路。”
伍子胥说:“夫人救济一位穷途末路的人少许食物,慈悲善行没有避嫌的问题。”
吃饱了,伍子胥告辞上路。走了几步,却又回头对浣纱女说:“请夫人将食篮掩盖起来,免得引人怀疑。”
浣纱女说:“唉!我守身三十年,以贞节自勉。为什么要给一位陌生男子食物呢?你去吧,我的行为已经有亏妇道,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
伍子胥走出不远,回头再看,那浣纱女已经抱石投江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