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百六十年,阳翟(韩国首都,今河南省禹州市)来的大商人吕不韦,进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这里曾经是六国合纵抗秦的中心,可是随着纵约瓦解,秦军东侵日甚一日,邯郸失去了繁华,却增添了危机。
对商人而言,动荡不安反而意味着处处机会。就在这个弥漫危机气息的城市,吕不韦挖掘到了稀世奇珍——秦国送来赵国的人质公子楚(一作子楚)。
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原名是嬴异人(秦王室姓嬴)。秦昭王是战国后期最雄才大略的君王,秦国削平六国的大小战争,有一半以上是他在位时发动的。子楚是他一大堆庶孙当中的一个,被送去赵国当人质,以示友好。但是这个人质是“预算”要被牺牲的,因为秦昭王绝不可能为了他而不攻赵。
赵国当然也知道这个人质没有实质意义,却还不能不接受——不接受人质,莫非主动要求开战?
于是乎,子楚的日子便注定了不好过:秦国不重视他,所以物质上不优裕;赵国不放心他,所以行动上也不方便。
可是吕不韦在他身上看到了机会,不惜工本地帮子楚去秦都咸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与咸阳市之间)活动,为子楚谋得华阳夫人嫡子的身份。
华阳夫人是秦太子安国君的爱妻。重点在于安国君无子,一旦秦昭王驾崩,太子继位,就得在一堆昭王的孙子当中,立一位太子。事实上,子楚被接受的机会不大,因为他之所以被送出去当人质,就是由于他在宫中、朝中都没有奥援,换句话说,有靠山的公子很多,而子楚的竞争力薄弱。
风险很高,但吕不韦仍然倾力一搏,因为他看到了超级巨大的利润——他投资的不是一个落难王孙,而是一个超级强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已经实施了一百年的新政:授田给小家庭,人民为自己的田耕作,而不再是为领主耕田;平民打仗立功可以封爵,由庶民成为贵族。这两项制度使得秦国民富兵强。再加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法律公平,充分运用了人性,使得秦国的制度成为他国人民向往的一种制度。而关中地区水利发达,物产丰饶,商鞅立下的严刑峻法,使得国内“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在兵连祸结的战国时代,这简直就是天堂。因此,尽管诸侯怕死了强秦,但是在天下庶民心目中,秦国却是“四海归心”。
简单地说,秦国一统六合,已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投资一个秦国的国君,等于赚到“全天下”。
吕不韦在咸阳的游说工作大获成功,华阳夫人正式收子楚为嫡子。
隔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击溃赵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这是结束战国时代的关键一役,从此秦军所向披靡。
又隔年,子楚的爱姬在邯郸生了个儿子,取名嬴政。这位爱姬原本是吕不韦家中的舞伎,送给子楚时已怀有身孕,所以总有人怀疑嬴政是吕不韦的骨肉。
嬴政三岁那一年,秦军又包围邯郸。赵王要杀子楚,吕不韦花了六百斤黄金收买赵国守卫,将子楚偷偷送回咸阳。
嬴政八岁那一年,秦昭王驾崩,安国君即位成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成为王后,而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又因吕不韦的游说,将子楚的妻儿送回秦国。
秦孝文王即位后很快就死了,子楚继位为庄襄王,嬴政立为太子,吕不韦被任命为丞相,封文信侯。庄襄王也只当了三年秦王就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那一年他才十三岁。
吕不韦被秦王政尊为相国,称仲父,顿时成为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人,他的投资大获成功,美梦成真,虽然最后未得善终。
吕不韦的下场且不表,他扶持的秦王政成为最后的收成者:不但收成了吕不韦苦心孤诣的投资,而且收成了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富强成果,最终削平六国,一统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战国时代结束了,理论上应该是一个承平时代的开始。但事实不然,一个更全面性的战乱局面随之而展开,一个个英雄豪杰乘势而起。本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