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读历史,要进入历史情境

读历史有什么用?

20年前我加入台湾商周出版“中文经典100句”丛书的作者群,当时的目标很清楚:学生可以很快撷取经典中的名句,不必“浪费时间”读经典全文,对作文分数有益——那是“有用的历史”。

之后有一次,我对一位在台湾学习中文的澳洲年轻朋友说,他们学中文是着眼进入中国经商或就业,除了听说读写,能用中文作简报很重要,而如果能在简报中加入中国的历史,必定能够大大加分,对“拿到案子”肯定有帮助——那也是“有用的历史”。

然而,历史当然不是只有那些肤浅的层面。于是,如何提高读者对读历史的兴趣,乃成为我给自己的课题。商周出版何飞鹏社长对我说:“你的长处是读了一大堆讲不完的历史故事,应该通通写出来。”我豁然开朗,只要读者爱听故事、爱看故事,自然就进入历史了。于是我开始在一个文学网站上写中国的历史故事,从盘古开天讲起。那些虽然是神话,但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记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我花了三年多时间,写了超过一千个故事,才写到春秋时代。这时,黄靖卉总编提议“可以结集出版纸本书”。我心想,要出版就要写大家喜欢看的,于是就以《吴越春秋》为主干,写了“公孙策说历史故事”系列的第一本《英雄劫》(台湾版书名)。《吴越春秋》跟《三国演义》相同,采用小说笔法写历史,故事可读性要比正史(例如《左传》《史记》)高得多。同时考量如果全部用白话文平铺直叙说故事,似乎太平板了,因此加入“原典精华”让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精彩部分。

这一开始就没停下来,连续写到现在已经9本。这12年中,我自己对这些历史故事也有了新的心得,正好借这次为简体字版发行写总序,提出来跟读者分享。

第一梯次上架3本:《吴越春秋》《楚汉传奇》《两汉兴衰》,后两本的时代舞台都是群雄逐鹿天下。所谓英雄,有时势造英雄,有英雄造时势,只会打顺风球的称不上真英雄,小有局面就顾盼自雄的根本是狗熊。有大格局、开阔心胸才能一统天下,但是真英雄未必一定要当皇帝。而这两场逐鹿大戏中,各有一次当世两位真英雄交手的历史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楚汉传奇》中,韩信东征平定齐地(大约今天山东省)之后,派使者向汉王刘邦请求:“齐人狡诈多变,反反复复,南边又与楚国接壤。如果只以占领军名义,恐怕难以搞定,希望能封我一个‘假王’,我才有镇压齐人的正当性。”

刘邦当时在荥阳城中养箭伤,看到韩信来书,大怒,开骂:“老子困处此地,日夜期盼你来帮我,你小子却只想自己封王!”

话说一半,张良和陈平各踩了一下刘邦的脚跟,附耳进言:“我们正处于不利情况,哪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不如顺势立他为齐王,更厚待他,至少让他中立,守住齐地就好。否则的话,他可以自立为齐王,甚至可能跟项羽联合,那可后果严重啊!”

刘邦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立即改口,仍以开骂口气说:“没出息,大丈夫平定诸侯之地,当然就是真王,还当什么‘假王’!”于是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印信,到临淄去封韩信为齐王。

真正的高手是张良,张良衡诸大局,研判项羽只有一招——策反韩信,此时千万不能让韩信有丝毫不安的感觉,而刘邦则顿时领悟,封韩信为齐王。

第二个场景是《两汉兴衰》中,马援衔隗嚣之命,先去成都“观察”公孙述,然后去洛阳“观察”刘秀。

刘秀完全不摆架子,在洛阳宣德殿南边的走廊下接见马援,却只在头上包了帻巾(儒士装束),坐在席上,笑着说“阁下遨游二帝之间,今日相见,令人惭愧”,意思是“你先去看公孙述,然后才来我这里,显然有先后轻重之别,令我惭愧”。

马援面对已经称帝的刘秀,说出了旷世名句:“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处在今日的国际局势之下,不只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啊!)然后他对刘秀说:“之前我去成都,公孙述戒备森严,如今我来陛下这里,陛下怎知我不是刺客呢?”刘秀说:“你不是刺客,最多不过是说客吧!”

刘秀肯定情报灵通,知道马援去成都时公孙述大摆排场,令马援十分不满。而马援是隗嚣的特使,隗嚣居于两个皇帝之间,要马援帮他判断“靠哪一边才对”,刘秀因此特别低姿态“演”给马援看。等见到马援,发现马援是超级人才,于是又刻意表现豁达大度,最终吸收了马援这个英雄加入团队。

如果我们读历史故事就当小说或连续剧那样看,这两个场景不过数行文字,一眼就过去了。可是如果我们稍微咀嚼一下,对后来刘邦大杀功臣,杀了韩信而没杀张良,就不会太意外。简单说,张良原本一直希望复兴韩国,因为项羽杀了韩王而选择辅佐刘邦,张良从来不想要逐鹿称王,而韩信却有可能成为刘家子孙的最大威胁。

马援呢?马援原本辅佐隗嚣,可是发现隗嚣气度格局不如刘秀而跳槽,刘秀明白马援不是威胁,后来还让儿子(汉明帝刘庄)娶了马援的女儿。

上述两个历史场景,相信对这个时代的每一种人都有启发:创业者、投资人、老板、干部……那么,要怎样才能在读历史时获得对现实的启发呢?

一个窍门:进入历史情境。

然后设身处地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刘邦当时在想什么?如何能够即刻转变念头?刘秀的念头又是怎么转的?马援想的又是什么?重点在于,他们如何在当下做出决策,又如何改变了大局?甚至逆思考:公孙述是如何搞砸了自己成大功立大业的机会的?

本系列丛书尝试在读者看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为大家提供进入历史情境的方便途径,这是我讲历史故事的最大的愿望。

公孙策2022年夏 jPrOW/LbuMZ5abnV/SFNy0xUu/I0A8NDGGKCq+LE104+ZKmXfiShnKBQoT51mm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