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眼底相机特殊患者照相技巧

一、眼位不正患者的眼底照相技巧(图1—4—1)

0

图1—4—1 眼位不正患者照片

(1)单眼斜视且双眼视力正常的患者。常见于儿童斜视患者、外伤损伤动眼神经或损伤肌肉的患者,面对这类患者,首先对患者正常眼进行拍摄,让其了解照相过程,然后遮挡正常眼,为对侧眼进行拍摄,由于对侧眼视力正常,患者可自主注视相机的内部固定指示灯位置,对焦后照相。

(2)单眼正常,另一只眼睛斜视但转动不受限患者。常见于脑部手术后或眼外伤患者。先为患者正常眼拍照,让其了解照相过程,然后操作者用手指作为标志物让患者用正常眼注视手指,通过手指的移动让患者用正常眼带动对侧眼转动眼球至标准位置后即可对焦照相。

(3)单眼正常,另一只眼睛斜视且转动受限或双眼活动受限的患者。常见于外伤、肿瘤、严重甲亢等患者,患者眼睛活动受限。以右眼为例。

1)当患者右眼外斜,瞳孔位于右眼外眼角处,请将患者头部整体向对侧眼方向旋转,然后将瞳孔与监视器的瞳孔对准环对齐,调节屈光度后对焦照相。

2)当患者右眼内斜,瞳孔位于右眼内眼角处,请将患者头部整体向右旋转,然后将瞳孔与监视器的瞳孔对准环对齐,调节屈光度后对焦照相。左眼斜视同右眼,注意方向相反。

3)眼睛上斜,常见于麻醉后熟睡的婴幼儿或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瞳孔位于上部,请将患者头部靠近额头托,下巴往后撤,调整眼位,如果只能看到视盘结构,可以再左右微调整头位,争取把视盘和黄斑照全。

4)眼睛下斜,常见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瞳孔位于下部,请将患者头部向后并仰头,下巴往前,调整眼位,如果只能看到视盘结构,可以左右调整头位,尽量把视盘和黄斑照全。

二、学龄前及以下的婴幼儿麻醉照相技巧

根据临床经验,婴幼儿在麻醉后瞳孔会收缩至很小,瞳孔收缩将影响眼底像质量,所以麻醉前叮嘱家属一定要先给孩子散瞳再进行麻醉。由于麻醉后熟睡的时间有限,所以麻醉后的儿童是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应叮嘱家属孩子麻醉熟睡后可直接进入检查室,不需要排队。儿童麻醉处于熟睡状态时,其眼球通常是向上看的,由于眼位不正,就需要医师通过调节孩子的头位进行照相(图1—4—2),方法与眼位不正患者的眼底特殊照法相同。所有动作要轻柔,一定要拍摄到视盘和黄斑等基本结构眼底像才算合格。

0

图1—4—2 调节儿童头位进行照相

三、临床常见疑难患者照相技巧

(1)瞳孔比较小的患者。首先应该请医师给予散瞳后再照相。如遇瞳孔粘连或青光眼急性期等特殊患者照相时,需要使用小瞳孔照相的方法。如遇双眼视力低于0.01、光感或者无光感的患者,需要操作者通过监视器告知患者双眼同时向左或向右转动到标准位置后固定不动,然后迅速照相。

如果由于患者瞳孔较小,影响了眼底像图片质量(图1—4—3),可加照一张眼前节图片以说明当时的情况;如果眼底图模糊,眼前节红肿异常,也要加照一张眼前节图片,以记录患者当时的情况(图1—4—4)。

0

图1—4—3 瞳孔小眼底不入

A. 眼底不入; B. 眼前节照片

0

图1—4—4 瞳孔小眼底模糊

A. 眼底模糊; B. 眼前节照片

(2)近视眼术后或青光眼术后患者。此类患者在眼底照相的过程中,即使将聚焦指示器调齐,获取的眼底像仍不够清晰,原因是术后角膜曲率发生了改变,可以试着将两条聚焦指示器微调至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的状态,观察盘沿周边的血管及视神经是否清晰,从而获取更清晰的眼底像(图1—4—5)。

0

图1—4—5 劈裂线屈光调节轻微错位的特殊照法

(3)眼底肿瘤患者。有时医师会在检查单上注明肿瘤的具体位置,此时除了要照双眼的标准位置,还要遵医嘱将病变部位尽可能照完整。由于肿瘤是突起的,照肿瘤时需要重新对焦在肿物中心,肿物层次显示清晰后方可照相。有时,肿物并不在45°照相范围内,为避免漏诊,需要加照额外范围的眼底像,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更明确的诊断依据(图1—4—6,1—4—7)。

0

图1—4—6 眼底肿瘤

A. 眼底肿物局部;B. 眼底肿物全部

0

图1—4—7 眼底肿瘤引起视网膜脱离

A. 眼底肿物局部;B. 肿物伴视网膜脱离

(4)眼底视网膜脱离患者。当视网膜部分脱离,照相时图像会显示出视网膜未脱离部分清晰,而视网膜脱离部分模糊。原因是视网膜脱离部分隆起,高出视网膜,此时需要把对焦点放置在视网膜脱离的部位中心,再补照一张眼底照片。如果视网膜全部隆起,“0”档位眼底照相完全照不清楚时,此时,需要将档位调节至“+”档位,调节聚焦环,然后进行照相(图1—4—8)。

0

图1—4—8 视网膜脱离

A. 视网膜部分脱离;B. 视网膜全部脱离

(5)硅油填充。常见于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由于填充物的存在,要照出清晰的眼底像不仅要对齐劈裂线,还要看清视盘及血管。无论用什么方法照相,都要以图像清晰为准(图1—4—9)。

0

图1—4—9 硅油填充的强反光

(6)核性白内障患者。此类患者在眼底照相时如果采用标准方法照相,由于核性混浊的遮挡,眼底结构完全被遮挡,无法看见视盘和黄斑(图1—4—10)。此时,我们要通过调节对焦点的位置,采用侧面切入法(图1—4—11),选择一个可以避让混浊物的位置,尽量将视盘及黄斑照清楚。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拍摄方法,而医师并不知晓,此时需要补一张外眼前节照,将核性混浊物照清楚,让医师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图1—4—12)。

0

图1—4—10 标准方法照相

0

图1—4—11 切入法照相

0

图1—4—12 核性白内障的眼前节照

(7)白内障患者。首先将屈光补偿旋钮调至“+”档位,直接切换至眼底照相模式,将聚焦环调至最右,让瞳孔处于显示器整个视野的中心位置,然后前后调节镜台将对焦环聚焦在瞳孔中央位置,此时角膜和虹膜都清晰可见,迅速照相(图1—4—13,1—4—14)。

0

图1—4—13 白内障眼底不入

0

图1—4—14 白内障外眼前节照

(8)结膜充血、角膜变性(图1—4—15)、角膜移植术后(图1—4—16)及其他相关外眼疾病患者(图1—4—17)。照相方法同白内障眼前节照相,照相时尽量让病变部位移至视野的中央,以保证对焦时,其病变部位也最清晰。

0

图1—4—15 角膜变性

0

图1—4—16 角膜移植术后

0

图1—4—17 角膜、结膜新生血管 hPs2QZduvVfUZXJLOvS/BcDiZqui1sfD8XHLOvLGNopqDbV4+ZnmIOtKq3isc1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