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眼底相机

一、原理

眼底相机是基于Gullstrand无反光间接检眼镜的光学原理设计的,其外观如图1—1—1所示。眼底相机的光学系统一般由照明系统、摄影系统与观察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2所示。

0

图1—1—1 眼底相机外观

0

图1—1—2 眼底相机的光学设计示意

(1)照明系统将充足、合适的光照引入眼底。

(2)摄影系统将眼底的样貌成像于相机感测组件上。

(3)观察系统供操作者观察患者眼底病灶以及调焦。

(一)照明系统

眼底相机照明系统要求既可以提供均匀、充足的光强度,又能减少因照明而引起的角膜反光干扰,特别是角膜中心曲率大的地方,容易引入杂散光,降低成像分辨率。此外,需要合理布置眼底相机的照明光路与成像光路,以降低角膜反射光与散射光对成像质量的不良影响。因此,照明系统与摄影系统的光轴共轴,简称共轴式照明,被广泛应用于眼底相机。

眼底相机有两个光源:观察光源与闪光灯。前者为非可见光,用于提供长时间观察与对焦时的眼底照明,而后者则用于瞬间增加眼底照明以利于拍摄。有的眼底相机具有低闪光强度的特殊设计,可以减少患者不适,并允许左右眼连续拍摄。

(二)摄影系统

摄影系统包括接目物镜和成像物镜。在共轴式照明系统中,接目物镜既是照明系统的一部分,也是摄影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要求,以确保高质量的成像。正常眼进入相机的光线是平行的,但被检眼可能因存在明显的屈光不正而导致光线发生偏移,如近视眼会造成聚光,远视眼则造成发散光。因此,为了对人眼像差进行校正需要引入眼模型透镜组,以适应不同的临床状况。

(三)观察系统

观察系统类似于普通相机的观察取景系统,供医师观察眼底、寻找病变区与对焦。从眼底影像流出来的部分光线也会进入眼底以外的部分比如角膜、晶状体,为了避免角膜与晶状体反射光进入观察系统,一般设计成照明系统的出瞳与观察系统的入瞳均成像在患者瞳孔区,这是目前常用的避免干扰的方法。

二、功能用途

眼底相机能有效获取人眼视网膜图像并快速进行视网膜检查,协助眼科医师诊断视网膜病变与有眼底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是临床上一种极其重要的眼科医疗光学仪器。佳能(Canon)免散瞳数码眼底相机除了能采集高清眼底像之外,还为临床提供额外的附加功能——眼前节彩色拍摄和眼前节红外拍摄。眼前节彩色照片可记录角膜、瞳孔、晶状体、巩膜与眼睑状况,眼前节红外拍摄可以让医师快速、简便地采集眼前节红外图像,以观察患者睑板腺的结构形态。

三、基本操作技术

免散瞳眼底相机的操作方法基本大同小异,下面以佳能免散瞳数码眼底相机为例,简述眼底相机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眼底照相操作标准

(1)头部调节。首先将患者下颌放于下颌托上,利用下颌托电动升降按钮上下调节患者头部高度,使双眼外眦眼角与两侧的高度调整标记等高,然后让患者额头紧贴于额架(图1—1—3)。

0

图1—1—3 调整下颌托使患者眼睛外眦眼角与高度调整标记齐平

(2)眼位调节。首先利用主装置垂直移动环上下调节镜头,使镜头中央与眼睛齐平,使眼部影像出现在同心圆中央;然后通过前后移动操作杆使分离的瞳孔环上下对齐(图1—1—4)。

0

图1—1—4 向前或向后倾斜操作杆使瞳孔图像的顶部与底部合成一体

(3)眼前节对焦后直接按下眼底切换按钮切换到内眼部(图1—1—5)。

0

图1—1—5 外眼部对焦后切换到内眼部

(4)对焦调节。切换至内眼状态下,观察监视器中央会出现劈裂线,可以通过调节聚焦环调平劈裂线,使劈裂线对成一条直线(图1—1—6)。使用内部可移动固视点让患者注视,固定要拍摄的位置。

0

图1—1—6 对齐劈裂线

(5)首先控制操作杆使两个工作距离点显示最清晰,并且坐落在引导方框内(图1—1—7),然后迅速按下快门键,完成拍照。

0

图1—1—7 控制操作杆让两个工作距离点清晰呈现在引导方框内

(二)眼前节彩色照相操作标准

(1)头部调节。首先将患者下颌放于下颌托上,利用下颌托电动升降按钮上下调节患者头部,使双眼外眦眼角与两侧的高度调整标记等高,然后让患者额头紧贴于额架。

(2)眼位调节。首先利用主装置垂直移动环上下调节镜头,使镜头中央与眼睛齐平,然后直接按下眼底切换按钮,最后按下眼前节摄影按钮。

(3)轻轻扒开上下眼睑,通过前后移动镜台,使监视器上显示的聚焦环位于瞳孔中心,当聚焦环清晰且呈同心环时,虹膜成像清晰,应迅速按下快门按钮。

在临床应用中也可以不使用眼前节摄影按钮,而是巧用屈光度补偿“+”按钮档,同样可拍摄出清晰的眼前节彩色照片。操作标准:头部、眼位分别调节完成后,直接切换为屈光度补偿“+”模式,聚焦环旋转至“+”最高补偿位,前后移动镜台,使虹膜成像清晰,然后迅速按下快门按钮。 Z7m0CG1ImjK2hYSOKXCHSHFY4LywlrpC03SKcE+LCZf0PQvagiNS7+tdLgiCD7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