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及其他精算相关工作(如产品定价等)应由精算人员执行,相关工作报告须得到总精算师审阅并签名同意后定期按时上报监管部门。这些是在《保险法》及银保监会相关规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去干的,目的就是确保这些工作结果的专业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为了保证专业性,包括总精算师在内的精算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师考试,并力求获得各主要精算师协会的认证。就专业认证难度来说,以目前市场上接受度相对较高的FSA(北美精算师协会正精算师)为例,我估摸着通过认证的平均时间是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3倍以上。而普遍被认为是精算认证难度最高的FIA(英国精算师协会正精算师),获得最终认证的平均时间,我个人估计是FSA的2倍。
如此艰难的精算师考试就是为了确保精算人员能具备合格、充足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各种实务问题。即使考试通过了,只要仍然在精算行业里工作还没退休,每年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继续教育,以保证从业人员能紧跟上最新的精算技术和保险业监管的新发展。
各位可能会嘀咕,不就考试难一点,高分低能的人多的是。不不不,国内精算工作者要接受银保监会、中国精算师协会 和所在工作单位的三重监督、三重压力不说,在中国,总精算师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职业,监管机构有权力终生对其曾经犯下的工作错误追责。
对的,各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有可能临近退休还要为一份20年前在某个老东家签的精算报告中犯下的错误接受处罚,可想而知,平时该有多大的压力。总精算师都有如此大的压力,下属还不尽职尽责、如履薄冰?
因此,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相关工作的执行人员这三点来看,中国保险公司即使从世界范围内看,也是非常可靠的。
大家甚至可能会听过这样的新闻:由于某些原因,之前有一段时间,保险监管在负责人缺位的情况下仍然能有效地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证明了这个监管体制是可以独立于任何人而可靠运行的。
读到这里,有读者可能会觉得,我写的这些内容似乎和在媒体上获得的对于中国保险的印象有出入。稍微细心一点的读者也可能指出,以前面写的内容为例,虽然不知道算得对不对,但按照简单的算术推理,保险公司仍有小概率(100%-99.5%=0.5%)会倒闭,也不能算绝对安全呀。
在社交媒体如此流行的今日,网上发表言论以及接收言论的方式,使得很多人潜意识在评价事物时容易持“极端”思维,也就是只要发现了“坏”的这0.5%部分,就会集中盯着这0.5%看,仿佛忘了还有“好”的那99.5%部分。特别是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些负面新闻,这些新闻的影响很容易被放大。
辩论一些保险相关的新闻事件到底谁对谁错,是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干的事情,但不是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在这本书里,我希望读者可以暂时去掉心理上对保险的“戒备”,让我这个从业人员同时也是专业人员尽可能客观地给你们介绍保险“好”的这99.5%部分,减少“坏”的那一小部分对你们的影响,最终可以帮助对保险有兴趣和有需求的你们,了解保险的方方面面,合理地安排保险,使得保险能在你们需要的时候给予你们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