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4 氮磷配施模式对套作作物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4.4.1 小麦、玉米套作氮、磷偏生产力及农学效率分析

氮磷配施模式下小麦玉米套作各肥料因子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析结果列于表4.2。在小麦带,当施磷恒定在P 2 时,不同施氮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氮肥增产效率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 0 、N 1 、N 2 之间差异显著( P <5%),N 1 与N 3 之间的磷肥偏生产力无显著差异,表明施氮在一定范围内时,促进作物对磷肥的吸收,提高了磷肥的利用效率,施氮过量(N 3 )则起抑制作用。当施氮恒定在N 2 时,不同施磷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减小,说明磷肥增产效率逐渐降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施磷在一定范围内时,促进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增加氮肥的利用效率,施磷过量则产生抑制作用。玉米的肥料偏生产力及农学效率变化规律与小麦类似。

表4.2 氮、磷肥料因子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

注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4.4.2 氮磷配施模式下小麦玉米套作肥料利用率研究

见表4.3、表4.5,比较P 2 水平下的4个施氮处理(N 0 、N 1 、N 2 、N 3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吸氮量也随之增加,当施氮达到一定水平时,植株对氮的需求达到饱和,增加趋势变缓,而氮肥利用率表现为逐渐降低,100kg籽粒产量的植株需氮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但100kg籽粒产量对应的施氮量表现为显著增加,且大于植株需氮量的增长速率,说明施肥效益降低。比较N 2 水平下的4个施氮处理(P 0 、P 1 、P 2 、P 3 ),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率、100kg籽粒产量的植株吸氮及施氮量都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适量的磷肥能够促进作物对氮肥的吸收,过多则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小麦玉米套作的植株吸磷量、磷肥利用率、100kg籽粒产量的植株吸磷及施磷量表现出类似规律(表4.4、表4.6)。

表4.3 小麦氮肥利用效率

注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表4.4 小麦磷肥利用效率

续表

注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表4.5 玉米氮肥利用效率

注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表4.6 玉米磷肥利用效率

注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最终,不同氮磷配施模式下小麦玉米套作的植株吸氮量区间:小麦(95.35~165.95kg/hm 2 ),玉米(144.6~259.35kg/hm 2 );氮肥利用率区间:小麦(27.46%~55.56%),玉米(28.33%~52.37%);100kg籽粒产量的植株需氮量区间:小麦(2.92~3.49kg),玉米(2.08~3.16kg);100kg籽粒产量对应的施氮量区间:小麦(0~5.08kg),玉米(0~4.52kg)。植株吸磷量区间:小麦(32.32~70.63kg/hm 2 ),玉米(39.36~80.45kg/hm 2 );磷肥利用率区间:小麦(16.21%~23.42%),玉米(14.97%~23.52%);100kg籽粒产量的植株需磷量区间:小麦(0.97~1.55kg),玉米(0.62~0.9kg);100kg籽粒产量对应的施磷量区间:小麦(0~4.41kg),玉米(0~2.77kg)。 +py2qekgA+6CSEK6gyJStBRR8l7nivAdIgGnyuSiVHWw9HW059o3UdNBLiGCAA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