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5 小结与讨论

小麦玉米套作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常用的种植模式,二者之间的竞争属于协同或弱竞争,小麦玉米套作共生期87天,共生期开始时,小麦正由苗期向拔节期过渡,将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代谢速度较快,对氮、磷等肥料的需求较大,将吸收一部分来自玉米带中的养分,同时对小麦的追肥也有一部分补充进入玉米带,而此时玉米处于播种期至苗期之间,植株营养体较小,生长缓慢,对肥料的需求不大,无明显种间竞争。在共生期中段,小麦处于抽穗期至灌浆期之间,植株长势变缓,对土壤中氮、磷等养分的需求变小,玉米则将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旺盛,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则增加,此消彼长,无明显的种间竞争。在共生期后期,即三水以后,小麦处于灌浆期至成熟期之间,其根系对土壤中氮、磷等养分的吸收能力显著下降,以植株营养体中的氮、磷等养分将向籽粒中转运为主,而玉米处于拔节期,生长旺盛,对肥料需求较大,穴施追肥能够保证肥料不流入小麦带,同时能够吸收一部分小麦带中残留的养分,对小麦生长没有产生较大影响。可见,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小麦/玉米套作,能够较好地满足小麦、玉米对氮、磷等养分的需求,能够进行较好的互补,通过套作组分中养分的转移,提高作物对氮、磷等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氮、磷残留。

FAO在1960—1977年对全世界10万多个肥料试验结果研究表明,最好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67%(陆景陵,2003),氮磷配施、施氮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磷肥较小(唐拴虎等,1994;王旭刚等,2007),在一定施肥范围内,增施氮肥有利于磷肥效应的发挥(张玉龙等,2003),在小麦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节氮的空间较大(范仲学等,2003),氮、磷肥互作效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氮肥的影响更显著(李志贤等,2010)。王旭刚等(2007)在陕西长武县对旱地小麦进行的氮、磷配施试验表明,氮磷配施对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大于单施肥,单施磷肥没有显著增产作用,赵海波等(2009)对济麦22研究认为,氮磷肥配施能够明显提高小麦千粒重,过量施用肥料千粒重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小麦玉米套作条件下,施氮在一定量内,与小麦千粒重(产量)、玉米百粒重(产量)之间表现为正相关(N 0 ~N 2 ),而施氮过多(N 3 )则表现为负相关,中氮中磷处理(N 2 P 2 )比空白处理增产71.23%(小麦)、62.14%(玉米),高氮、高磷处理并不能有效增加作物的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中氮中磷处理(N 2 P 2 )能够较好地满足小麦玉米套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肥料的需求,充分合理地利用肥料。各处理对小麦影响具体表现为:氮磷交互>氮素>磷素。

薛亮等(2008)利用频率分析法对夏玉米的水氮耦合效应进行研究,曹鲜艳等(2012)也通过频率分析法研究了黄芩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响应关系,寻优结果较好。本研究中,小麦玉米套作籽粒产量与氮、磷肥之间满足二次型回归模型,氮肥、磷肥及氮磷交互效应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氮、磷单因素及二因素结果表明,小麦最佳施氮量在167.67~196.61kg/hm 2 ,最佳施磷量在 130.43~186.64kg/hm 2 ;玉米最佳施氮量在 222.10~299.14kg/hm 2 ,最佳施磷量在156.14~188.00kg/hm 2

综上所述,过量及不合理施肥是造成作物产量降低、肥料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氮、磷配比平衡施肥能够较好地提高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为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O0uEB/ZjnQNbpoYH0TdwgQ/h2EMNhqcjxN8WoE8XDeqR5xsy9IUBUZhpJ75+ab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