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研究目的

内蒙古河套灌区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农业精华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用量呈逐年加大的趋势,而肥料利用率却一直得不到提高,同时,随着国家对该地区工业和城市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田为核心的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黄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并且面临着根治难的境况。李比希(J.V.Liebig)认为,决定作物产量的养分因素是土壤中对作物需求相对最少的因子,当任一肥料因子成为最小养分限制因子时,增施其他养分难于使作物产量继续提高(浙江农业大学,1988)。以往多着重于根据最小养分律补充所缺的肥料因子,而没有考虑补充后所带来的养分失衡问题,不合理的养分投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导致投入的肥料无增产效果,甚至减产(李生秀,1999)。实践证明,作物获得高产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分的平衡供应(陆景陵等,2003),而平衡施肥综合考虑作物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平衡、环境因素及作物高产,能有效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Goswami,1997),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减少肥料的流失,实现土壤养分配比平衡,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李生秀,1999)。

目前,关于施氮对作物产量及吸肥特性的研究较多(叶东靖等,2010;郑伟等,2011),但是,我国长期偏施氮肥,氮、磷、钾肥施用不平衡的现象已极为严重,有学者认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肥结构单一、过量施肥、忽视土壤和环境养分的利用,是造成肥料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张福锁等,2008),并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段亮等,2007;杜连凤等,2009)。已有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磷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及吸氮量,增加作物对氮肥的消耗(张爱平等,2009),当磷肥用量一定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并不一定增加(陆景陵,2003),氮磷配施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及养分吸收量(陈磊等,2007),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李志贤等,2010)。考虑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现状,采用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套作,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模式下作物的肥料效应,揭示氮、磷及产量之间协同促进及拮抗作用过程,分析不同氮磷配施模式下,植株吸氮、磷量及氮(磷)肥利用率的变化规律,初步确定套作条件下小麦、玉米的氮磷肥施量,为进一步削减了氮磷配施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XWPDiFUaGepKN8XPDHr0A3Z9uVhwptwrDthB/6j392nwkEsvR1u+7GxM1cibg3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