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设计在考试或平时练习时有不同的时间要求,有3小时、6小时、8小时等。尤其对于3小时快速设计,时间非常紧张,大部分人的方案都是一遍成形,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合理分配是完成快速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平时的设计练习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断地模拟完成一整套题目,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和状态,制订一个符合自己绘图规律的时间计划表,并勤加练习,直至达到考试要求。
快题设计的时间分配根据不同类型的设计题目因人而异,但基本上也有一个可参考的时间计划,下面以3小时、6小时快速设计为例,列出建议时间计划,作为参考,如图1.2.1所示。
图1.2.1 快速设计考试时间规划表
通常快速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审题—现状分析—设计构思布局(草图)—方案设计(草图深化)—定稿排版—方案表现—检查完善七个阶段。在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在审题、现状分析的同时,大脑中自然而然地在进行方案构思和布局;在深化方案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构思布局的反思、调整;在方案表现的过程中又在进行细部深化和完善。因此,同步思考是应试型快速设计的一个特点。
拿到任务书,阅读、勾画重点,仔细审视基地图纸,包括文字说明、周边环境、原有建筑物等,各重要设计限定信息,并短时间内整理、归纳,要求细致严谨,防止遗漏、错看一些隐蔽性的重要信息而导致整个设计方案出现偏差。根据用地的形状来确定版面的布局,写上标题。
要点:设计条件、设计要求、设计信息
(1)设计条件:区位及用地范围,周边环境和交通条件,基地现有条件和资源条件,气候条件,文化特征,场地要求等。
(2)设计要求:是测试应试者的主要内容,也是评图的依据,设计要求一般都是具体明确的,这里是指成果要求。设计者应仔细阅读,避免因粗心大意造成与设计要求不符的重大失误。
(3)设计信息:一般是命题人提出的考核重点,有待设计者认识并合理给出解决途径。为了充分体现设计者的能力差异,有些设计信息给得比较宽泛。
这个阶段是设计的重点,是思维密集度最高的阶段,要完成现状分析图、结构分析图及平面草图布局等内容。通常可先将总平图地形(按照要求比例或自拟比例)及分析图底图(自拟比例)画好,同时更深入研究地形特征,考虑总体架构。通过任务书给出的要求,画出细节内容,同时考虑功能排布、道路流线、景观视线等问题。该过程在考试中不能耗费过多时间,但是在平时的设计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分析现状及方案的能力。切忌进行简单的平面复制拼贴,从而导致设计构思缺失、整体结构布局把握不准等问题。
要点:现状分析、方案推衍
(1)通过一系列图示化的符号对多样且复杂的现状信息进行记录,为下一步展开设计提出问题。
(2)在整理出的信息基础上,按照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分析。条件越复杂,逻辑越重要。比如,可以先从场地大环境入手,分析气候条件、光照、风向、区域自然地理、文化特征等,再从场地外环境进行逐步分析,如场地分界、外部交通、周边用地性质、有无有利和不利影响因素等,最后重点分析场地内部环境,如现有地形、植被、建筑、道路、设施、景观等。通过这个分析过程,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合理方案解决问题,解决的同时可以抓住分析中的特性片段和细节,寻求每一个场地的自身特征和属性,准确把握,形式突破口,逐步进行合理化设计。如现状中出现较大面积的水体,对于滨水环境的处理可能就成为设计的重点内容,要认真考虑水体和场地的关系,而不是盲目地复制已烂熟于心的平面形式。同样,对现状地形、建筑、植物等个体因素,如对场地影响较大或已经形成某些特征,都可以成为引导设计的重要决定因素。
(3)在分析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下一步不是马上要进行具体形式的表现,而是需要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构思和布局。评判构思好坏的先决条件首先应该是结合题意、现状理解而展开的,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新颖、玩概念、堆砌形式。要根据场地的实际需求来引导设计的方向,例如以文化为中心展开或以生态休闲为重点,在明确了设计目标和场地特征后,就要进一步考虑如何通过合理布局和层次分明来达到实现这些目标特征,比如主要景点和其他景点应该思考用什么方式串联来体现场地特征,而层次则是选择通过丰富的园林绿地类型来实现,设计者应尽量考虑、协调各方面内容,突出重点。从构思到布局,思考和绘图的过程交织进行,应抓住主要问题,有重点、有中心的进行布局,不要过分在乎细枝末节,不仅拖延时间,而且破坏方案整体效果。从布局到形式,这个过程就需要设计者平时的大量积累总结,才能在较短的考试时间限制中,寻求一种最贴合实际情况的形式加以应用。而一种协调的布局形式往往是在多样中力求统一,通过基本型的变形、渐变、重复和交错构成多样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场地形式塑造并不等同于平面构图,而是要在二维平面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三维空间的转化,因此要注意空间、尺度、围合等问题。另外,多样统一的形式必须要符合场地功能的需求,否则景观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因此这个过程的思考和成果呈现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序列,从形式结构到空间序列再到功能组织,道路流线、景观布局都要有意识地安排和组织,最终形成一个全面完善、贴合题意的设计方案。
完成平面图及平面图附带信息的绘制,如指北针、比例尺、标注主要道路名称及主要出入口等。在这个阶段要边画图,边思考,边设计。在绘制总平面图时,进一步明确各部分的位置和关系,机动车道、人行道路、场地要区分开,以此表明清晰的设计理念。特别指出要在短时内高效画完所有设计内容,必须在刻画深度上有所偏重。对于方案的重要内容,如逻辑结构、功能组织、交通流线以及与环境文脉的关系要表达清晰;在总体关系明晰的前提下,适当放松一些次要细节的刻画,以意向性的方法表达即可。
要点:灵活应用、心中有数
(1)方案深化设计阶段,应试者要能够熟练应用平时积累和练习的素材,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更为细致的设计内容。一个方案从构思到完成,如果所有的细节都是现场设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平时就应该大量地积累设计素材,以备在快速设计应试时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积累的素材要灵活应用,切忌生搬硬套,要综合考虑场地内容、功能布局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均衡合理的构图,疏密有致,不要力求内容丰富而拼贴素材。
(2)不同比例的图纸图面表达的深度不同,各种风景园林要素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熟悉常用比例的平面图的绘制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掌握各绿地类型的设计规范和尺度要求,完善方案的合理性。如一般综合公园中的一级道路宽5~7m,二级道路宽2.5~3.5m,小游路宽1~1.2m,若涉及到绿地中的建筑物,还要注意其尺度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问题。除了掌握以上宏观尺度要求,还应该掌握不同类型绿地中的设施尺度要求,力求使方案细节合理、准确,如踏步一般高15cm,宽30cm,栏杆高80cm,坐等高40cm等,这些数据及设计规范要清晰地记忆在大脑中,设计时才能应用自如。
完成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所有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鸟瞰图(轴测图)、分析图、大样图、植物配置图等。要求图面表达清晰,排版整齐统一,可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图面的立体感和表现力(拉开明度差别,使图纸对比鲜明),可采用马克笔、彩铅等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可融合钢笔、铅笔等黑白色的表现方式(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中的相关要求完成)。分析图可先选择重要的方面,如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视线等方面的常规类型绘制,可画图与表现一次完成(几张即可,一般不需调整,如在设计时的确有独特的想法,可针对想法做一张分析图),其他分析图可根据时间随机完成。在确保设计进度的前提下,在全图已大致完成时可再增加一些线条表现,加强细部、配景和图面感染力(若平时功力较强,也可合并到作图中进行深入刻画)。最后完成设计说明、图名、经济技术指标、图面注释文字等,这些内容也可与画图同时完成。
要点:表达清晰有效、排版主次分明
(1)所有图纸必须遵照风景园林制图标准和行业的习惯画法绘制。图中所有信息必须前后对应,杜绝无用信息,比如在分析图中限定的场地功能及空间布局、景观特征等内容必须在平面中有所体现。
(2)图纸表现方式应体现设计者一定的审美能力,表达设计意图,显现个性和风格。表现图应注重比例、透视、构图,以素描关系为基础,稍加阴影,交代清楚即可。应表达清楚设计者的想法和设计思路。
(3)排版时注意把重要的图放在整张图纸的视觉中心,平面图、立、剖面图相互呼应、主次分明。在平时的练习积累中,在对好的版式进行借鉴的同时,应做到举一反三,加入自己的创意,持之以恒,从而形成自己的版式风格。
检查遗漏和错误,可按照“硬伤—低级错误—完善表现”顺序进行,最后核对姓名、考号等。此外,必须注意考试时不要把时间都花在方案设计或总平面图上,方案和图纸的整体性最重要,时刻控制全局,决不能缺图、少图或图上有明显的空白处。
要点:查漏补缺
(1)检查图纸是否按照任务书给出的要求全部完成。
(2)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遗漏:如平面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剖切符号等。
(3)检查图纸绘制是否规范:如平面中的阴影方向、立剖面的细节表达等。
(4)检查名字、考号等信息是否按要求填写或遗漏。
(5)若时间宽裕,完善分析图或增加文字描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