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城市地铁交通暴雨内涝时空间导向标识系统可识别性设计探析
——以武汉地铁二号线为例

■ 刘书婷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人的行为心理、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从基于视觉的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地铁车站人流动线的特点,通过对暴雨内涝时地下轨道交通的标识系统表现出的突出问题进行造型及色彩等方面的塑造设计手法的探析,以提高标识系统的信息可识别性、分类内容的完备性及艺术表达性为目标进行了概念性的构思设计,并对地下轨道交通的标识系统设计在未来应对极端天气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 导向标识系统 城市地下空间 轨道交通 内涝

地下空间标识导向是城市设计的必然要求,它把城市环境与艺术设计学科交叉与融合,为人们提供一种导向性设计服务。标识是提供空间信息,进行帮助认知、理解、使用空间,帮助人与空间建立更加丰富、深层的关系的媒介,它通过记号的形式完成信息的传递,城市环境中的标识系统属于城市公益配置。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的“意象”一词为一种心理学语言,用来表达环境与人互动关系的一种组织,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具有可识别性。凯文·林奇认为城市长期沉淀会形成具有强烈识别性的目标事物,它不是城市特色唯一指标,但从其他事物中可得到区别。物体让使用者产生强烈并习惯性的印象属性,并以色彩、形式、排列等组合形成鲜明的特征,呈现出可识别的独特城市特征,给人视觉印象的往往是城市建筑风貌、街道形式、地域风情。地下空间标识作为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和浓缩(图 1)。

图1 信息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性

做为人类遮风避雨的最初场所,地下空间不断被重新定义与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市立体化空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地下交通站是功能性、工艺性很强的公共交通建筑,除人流、车流外,信息流的组织也是其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舒适、高效始终是地下交通系统服务的宗旨。地铁车站标识系统是为了让人们在地铁交通中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将各种类型的标识按一定关系组织的、以“导航”为目的所设计的视觉信息系统,它通过颜色、形状、图形材料等要素保持整个系统的一致性,传达关于环境、方位的信息,给予人们识别上的帮助。暴雨内涝对于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顺利运行存在一定突发性和破坏性,也会阻碍受灾人们快速识别信息和疏散交通。由于在地下有环境封闭性、轮廓单面性、自然向导物的缺乏、内外信息隔断、可识别性差等一系列的原因,加之人们在面对内涝等极端天气时的惊慌、烦躁、恐惧等情绪会造成心理迷乱、疲劳与压抑、丧失方向感直至危险的发生,这就要求根据人的行为特点设计标识系统,使车站具有明确合理快捷的识别性与导向性。

1 内涝时地铁交通空间灾害特征及人流信息识别动线特点

1.1 内涝时地铁交通空间灾害特征

虽然在地下建筑中,设计清晰明了的空间布局和疏散路线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但在紧急情况时,人们仍然需要依靠标识的引导,以便于疏散。这在空间既大又复杂的地下建筑中或在人们不熟悉疏散路线和程序时尤为重要。因此清晰、易辨的标识系统也是地下空间疏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滞时地铁交通空间灾害特征为:

(1)出入口易集中危险水流。

(2)地下空间能见度低。

(3)隧道内障碍物多,疏散速度慢。

(4)人的心理等因素导致事故扩大化。

1.2 内涝时地铁交通人流信息识别动线特点

地铁交通标识系统(图 2)在传递信息时的各个部分是环环相扣的,即使内容很完善的标识系统,若是有一部分出现失误,乘客就不能顺利得到信息,整个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同时,防灾标识系统是灾时最贴近人们行为活动的应急系统,合理有效的标识能够使受灾人员第一时间评估自己的受灾状态、缩短应急疏散的时间、找到最合理的应急疏散路线等,以此确保地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使用者的安全以及防灾应急预案系统中各项调度指挥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的正常运作。

图2 内涝时地铁交通人流信息识别动线

2 武汉地铁交通标识系统分级、标识设置要点及标识设计原则

2.1 标识系统分类

武汉市地铁所采用的标识系统(图 3)由两个互补的子系统构成:一是整个武汉地区的信息系统,另一是所在区域地铁站的信息系统。每个子系统(表 1)都以地图、导向标识和定位标识(包括设施名称、位置等信息)这三种模式向使用者提供资讯。

图3 城市标识系统分级

表 1 城市标识系统分类

2.2 设置要点

地铁交通空间标识的设置应综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物的公共管理、空间功能、空间环境、人流流线组织等,通盘考虑,整体布局。当设置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调换、更新。标识系统的设置应以信息设计为基础,充分分析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需求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级及重要程度排序,做到连贯、一致,防止出现信息不足、不当或过载的现象。设置基本要点为:

(1)信息指引连贯、一致。

(2)点位布置规范、合理。

(3)版面风格统一、协调。

(4)形式材料安全、实用。

2.3 设置原则

地铁导向标识系统作为引导人们的信息导视系统,其导向标识必须充分发挥交通设施效能,为达到传达视觉信息的目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遵循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1)功能性:整个导向标识系统的核心是功能,一切的导向设计目的都是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地铁导向标识系统在功能上应当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指示性和便利性。

(2)规范性:地铁导向标识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和目的是秩序,功能显示、方位显示都是标识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3)艺术性:标识设计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使用功能上的完备,更要在形态表现、细部元素等方面体现人文精神及视觉的美化。地铁导向设计的艺术性还包括个性化、独创性、人文精神内涵、情感等层面,是达到标识功能性完美程度的表现。

(4)社会性:导向设计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来自社会,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

3 内涝时地下交通系统空间导向标识系统造型及色彩概念设计——以武汉地铁二号线为例

3.1 武汉市城市概况及地铁二号线现状分析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长江、汉水穿城而过,城市呈现依江发展的汉口、汉阳、武昌三个组团的格局。全市现辖13 个城区,3 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 8467 平方公里,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166 个湖泊坐落其间,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拥有多处风景名胜旅游点,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武汉地铁二号线于 2006 年开始动工,2012 年 12 月28 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一期工程全长 27.2 公里,并设有 21 个车站。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在吸收国内外地铁车站标识系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设计思路与设计构架,与我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标识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整个地铁导向系统的基本色标采用排序第一的蓝(灰)底白字的色彩组合,为构建科学的标识体系,武汉地铁二号线标识系统依据乘客的行为动线以及标识的作用进行分类,同时依据本市的特征,相应增加和删除部分标识,进行了包括导向标识牌在内的一整套导向标识设计。

3.2 武汉二号线地铁内涝时标识系统问题分析

2016 年 7 月 5 日晚到 6 日晨,连续多日强降雨后,武汉再遭强降雨袭击。受江河湖库水位暴涨影响,武汉城区渍涝严重,全城百余处被淹,交通瘫痪,部分地区电力、通讯中断,武汉地铁 2 号线中南路、4 号线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站等进水,处于临时封闭状态。内涝时,武汉二号线标识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了部分问题。武汉二号线地铁标识系统在设计中,融入了武汉特有的文化和城市特征,但并未体现城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完善了导向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原则,标识的国际通用性发挥良好,但在细节部分仍有提升的空间,在艺术个性化设计上仍有发挥的余地,如在提示牌、站名牌及电子显示屏等方面都部分缺失审美情趣。在内涝时,由于许多标识系统无法快速提示人员所在位置、无法确保遇水是否漏电、断电时安全出口标识是否易于寻找以及部分高差位置警告提示等。

3.3 武汉地铁二号线导向标识系统创意构思与概念设计

3.3.1 创意构思

武汉地铁 2 号线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其串起了长江两岸的常青花园、武广、江汉路、中南、街道口、光谷等最繁华的商圈,被誉为武汉市黄金地铁线。由于武汉城区(图 4)地质条件复杂,这一穿越山体、高楼、湖泊、长江高风险地带地铁的建成意义深远。依据武汉市现代与历史并存、滨江与滨湖相互融合、密集与活力交织这样的城市特色,在其地下轨道空间特色塑造中,按照武汉市确定的“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的目标,以及“以水凸现城市的灵性,以绿提升城市的品位,以‘文’挖掘城市的底蕴”的规划思路,将武汉地铁二号线设计造型的风格定位为“繁华与活力的交织”。为突出武汉作为滨江城市的自然环境及新城旧城过江往来相互交融的特色,标识系统会选择趋向高明度、低彩度、偏冷色的色彩基调加上充满活力高彩度的色彩进行搭配,着力于塑造一个拥有时尚魅力的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作为滨水滨湖城市,武汉水泽密布,水文化十分深厚,地铁就像是一条条隐形的城市水脉,串联起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灵魂之间的互动关系,每个融入到这个“大城市”当中的人们都像是汇入大海的一滴水。回归到武汉自身滨水文城的个性上来,是长江带给江城文质彬彬、浩瀚如海的气质。因此本设计灵感来源于长江岸线的折线形,以及书籍的折页形象(图 5)。

图4 武汉印象

图5 概念生成图

3.3.2 概念设计

1.地图标识

地下空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其中定位自己的方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疏散标识图,是有效地帮助乘客检索当前地铁位置和地面上的综合信息的综合信息图,可以帮助乘客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稳定的心理安全空间,能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及时逃生,协助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展开(图6 ~图 9)。针对这一点,可在标识牌上明确地下建筑的内部三维结构、灾时逃生疏散的路线,并明确指出紧急出口和站内出口的位置和方向以及通讯报警电话、灭火器设置的方位。

图6 地铁标识系统示意图

图7 地铁线路标识

图8 地铁垂直交通标识

图9 地铁安全出口标识

2.诱导标识

现在我国国内地下空间内紧急出口诱导灯标识的悬挂和安置大都与逃生线路同向,当灾害事故发生时,在能见度较低的地下空间,沿着通道方向逃生的人员不易发现标识和分辨紧急疏散的线路(图 10 ~图 12)。站厅内的柱子底部设有紧急出口标识,发生内涝时,柱子底部的标识有被淹没的隐患,且当人群拥挤时,底部标识可见度降低,不利于紧急疏散工作。在韩国釜山地铁站内,设置了一种多功能的疏散标识装置,该标识装置在光线充足时即为一般疏散标识,当光线较差时,装置两侧就会发光,即为诱导灯标识,同时发出告警声音,从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提供提示。

3.定位标识

定位标识可考虑不同传递信息的形式,并结合连续性的方向标识传递更加准确的位置(图 13)。

图10 地铁入口标识

图11 地铁设施标识

图12 地铁指引标识

图13 地铁定位标识

结语

随着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的迅速发展,在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由于标识系统不完善而导致人们在使用中出现的导向困难,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地下公共空间使用的积极评价。在地下交通发生内涝等灾害时,优良的标识系统对于人们安全转移及救灾活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设置各种标识系统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人流,缓解人们潜在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还能进一步营造出地下公共空间风格独特、舒适愉悦的环境氛围,更多地渗透出对地下空间使用者的更多关怀。

在未来发展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将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分离的内容,建设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经向我们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为导向标识系统的开发注入许多新的要素:智能化、环保化与技术化的新兴科技手段,都为导向标识系统的发展开拓了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崔曙平.国外地下空间发展利用现状私趋势 [J].城乡建设,2007(6):68-71.

[2]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辛艺峰.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入门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辛艺峰.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4:18-20.

[5]王保勇,侯学渊,束昱.地下空间心理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建议.地下空间,2000(12).

[6]石晓冬. 加拿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北京规划建设,2001(5):58-61.

[7]陈冬丽,王绍基.加拿大多伦多市地下街系统.冶金建筑技术与管理,1991(6):37-39.

[8]江昼,王娜娜,基于视觉认知、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的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研究.华中建筑,2007,25(10):137-147.

[9]王璇,杨春立,杨立兵.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标识系统的比较研究.地下空间,2004,24(5):677-683. tLW8JDv73h5YxM1wV95FyPWuYlorz9B/qiUnpHe1uSYZuPjIo13umFhXj4x71U3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