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总体布局的设想

人类在地球陆地上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水分和热量的分布决定着人口分布的密度。据世界人口学家的研究,全世界有90%的人口居住在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0%的1480万km 2 的土地上。这些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温带多雨的江河沿岸河谷平川、阶地和冲积平原,以及滨海地带。其余约10%的人口分散活动在占全球陆地总面积90%,即1.3亿km 2 的土地上。其所以如此,水资源的分布特性和开发利用条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若从东北黑龙江漠河至西南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在东部不足国土面积的一半,居住着全国95%以上的人口,而西部超过总面积一半的土地却只住着大约5%的人口。高寒、干旱、缺水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一般来说不易受人类活动的干预和改变,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质量变化则是易受人类活动的干预和影响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当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可概括为。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形成人口分布的密集和水旱灾害的频繁

受气候特性的影响,水资源分布明显西少东多,北少南多。因此,漠河—腾冲一线以西国土面积占全国50%以上,人口占全国不足5%;此线以东,国土面积占全国不足50%,人口占全国95%以上。

由于降水集中于夏季,东部人口密集地区,普遍存在洪涝旱灾;特别是连续多水年和连续枯水年可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2.水热同期有利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人口较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以适应自然水热分布条件安排农业生产为主,人工补水很少,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使中国长期处于繁荣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国家。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水热分布条件,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特别在城市化逐步扩大,工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人口生活、工业产值以及高产多茬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充分利用天然水热同期条件的同时,还必须依靠人工调节和对自然资源时空的再分配才能满足需要,但人工补水量,按人均供水量计算,仍然是较低的。

3.我国大江大河水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大江大河及东南沿海主要河流是天然水资源在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区分布的体现,是供水和排除洪涝的主体。按照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明显反映出:三江(长江、珠江、黑龙江)有余和四河(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不足。即在本流域供水工程合理安排、正确调度运用和及时保护的情况下,三江流域可以长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保证可持续发展;而四河流域本流域水资源难以保证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不能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又破坏生态环境必要水平。

4.西部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

西部地区可以分为:西部内陆区,占全国国土1/3,占人口不足3%。少雨干旱,以荒漠为主,兼有绿洲;西南地区,水多地少,水能丰富,以水电开发为主,农业发展有限。

二、全国水资源总体布局设想

(论文就此停笔,未能续写完成) otPlgftDDtoEsNr9V1mG0x9xz0YpDDbkYR0iL+gXSpCK0PmJWLfo5HyaoPsajn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