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中国工程院对“十一五”水利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情况简介(提纲)

一、项目来源

(1)2003年3月中,国家计委,函请工程院研究“十一五”规划中若干重大问题:包括: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途径和对策;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及“十一五”的重点;2020年交通网络的基本思路;技术创新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十一五”期间建设的重大工程;区域经济划分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支撑条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发展重点等8项。分别由工程院各学部主要领导人组织研究。其中第五项“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重大项目,徐匡迪院长特邀请钱正英同志主持研究。

(2)钱正英同志鉴于计委委托的研究项目中,没有水利项目,6月中央决定组织由陈厚群院士为组长的“十一五”水利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专家小组。宁远主任和我以及有关水利部的领导和专家十多位参加。经过研究、座谈讨论,提出了《“十一五”水利专题报告》。钱正英同志主持召开的综合组会议的讨论,选出纳入工程院推荐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现在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

1.成就

基本控制了人口急剧增加的态势,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前后人口总量达到峰值16亿,其后逐步减少;

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GDP年增长一直保持在7%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全面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

综合国力明显加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问题

“三农问题”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加大,城镇居民与农民纯收入比例逐年扩大,从1990年的2.02∶1扩大到2001年的3.11∶1。食品安全缺少保障,1998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0246亿斤后,连续下降,估计2003年可能下降到8600亿~8800亿斤,估计缺口近1000亿斤。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今后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左右,农村约1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继续扩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效益低下。

3.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经济高速、高效增长的需要

北方水资源短缺,减少污水、废物处理滞后,水资源缺乏安全保证,供需矛盾突出;

能源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电力、石油缺口很大;

交通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铁路干线运力紧张,公路未形成完善的网络,水运发展滞后,铁路、公路、航空等在大中城市未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重大装备的关键技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三、在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下,中国工程院对《“十一五”期间建设重大工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在经济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指导,以保证2020年前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合理安排“十一五”期间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计划和建设。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和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13亿人口的食品供应安全。

(2)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开展灌区节水高效配套改造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大江大河防洪设施特别是行蓄洪区的建设。

(3)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投入,遏制住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满足经济增长对能源、电力的需求,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扩大能源供应能力,确保能源供应充足和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5)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能力,突出重点,解决交通运输的瓶颈环节,建设高效运行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6)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

2.按照上述思路和任务,本课题提出了如下战略性重点项目

(1)水利、防洪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性重点工程。主要包括:①南水北调工程;②大江大河防洪及行、蓄洪区建设工程;③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工程;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⑤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扶贫工程;⑥全国重点江湖水污染防治工程和城市环境保护工程。

(2)能源建设的战略性重点工程。主要包括:①十大煤炭基地工程。②石油、天然气安全供应及战略储备工程。③西部电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④东部负荷中心地区支撑电源及电网配套工程。⑤100万kW级核电工程。⑥新能源示范、开发工程。

(3)交通建设的战略性重点工程。主要包括:①铁路客货分线和西部通道工程。②四大类深水港建设工程。③公路“东网、中连、新通道”工程。④空港、火车站与城市、城际轨道交通枢纽工程。⑤内河航道工程。

(4)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的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增强核电关键设备、大型高效低污染燃煤火电关键设备等制造能力的十大工程(与水利有关的大型水电站关键设备、大型隧道挖进机及高压输电设备)。

四、对水利发展形势的分析

当前水利发展面临3个重要问题,即①江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防洪减灾体系不够完善。②水资源短缺导致供需矛盾尖锐。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1.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形势

洪涝灾害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心腹之患,据统计全国受洪涝威胁的平原地区约80万km 2 ,主要集中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和沿海地区77万km 2 ,占全国面积的8%,其中耕地、人口和GDP分别占全国的29%、42%和64%,是我国主要的财富集中区,由于受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洪建设,主要江河可以初步控制常遇洪水,对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出路作了规划安排。现在水利部门,在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规划的基础上,已初步编制了《中国防洪规划》。对这项规划,初步的认识是:

(1)水情和灾情基本清楚;

(2)按照蓄泄兼筹的综合治理方针,基本完成的主要江河的防洪规划中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总体布局,除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方向须根据当前和未来水情、沙情的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外,其他各河流域防洪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可行,预计未来不致有重大变化;

(3)充分考虑了历史洪水特性和防洪建设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选择了可行的防洪标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致有全局性的重大调整;

(4)按1998年以来江河防洪建设的发展趋势,2020年前有可能按规划标准建成主要江河防洪工程体系。今后必须按照规划要求继续积极安排建设河道堤防控制性水库枢纽和重要河段的整治工程。

当前防洪减灾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分蓄洪区的建设滞后,主要江河已规划安排,分蓄洪区124处,3.2万多km 2 ,其中近1700万人,2000万亩耕地,既是分蓄大洪水、特大洪水的重要场所,是保证江河行洪安全的重要措施,又是1700万人口的生存发展场所,是体现人与洪水和谐共处的典型地带,也是防汛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因此将分蓄洪区建设作为重大建设项目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关于水资源供需形势

我国可再生淡水资源20世纪80年代评价为28100亿km 3 ,专家估计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约占1/3,工程院2000年前研究,扣除生态环境用水后可能合理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500亿m 3 。2000年以来,全国每年用水量约5500亿m 3 ,按正常需水需求,每年缺水约300亿~400亿m 3 。初步预测2010和2020年用水量可能达到6100亿m 3 和6500亿m 3 ,尚未考虑生态环境供水。我国用水高峰将与2030年前后的人口高峰同时出现,可达到7000亿~8000亿m 3 ,接近合理可利用水量的极限,全国水资源的形式十分严峻。(当前水利部正在进行全国水资源新的评价和规划,上述数字会有变化)。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7.2%,人口占全国34.6%,耕地占全国39.4%,GDP占全国34.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1m 3 /人,是我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协调和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已经形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

根据以上情况,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缓解供需矛盾,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在大力开展节水、治污和积极开发利用包括雨水在内的当地水资源的同时,应按国务院已批准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加速东线,中线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尽早发挥作用,使黄淮海平原严重缺水的局面得到缓解。

3.关于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在人口重压和生产消费方式落后的双重压力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尚未显现得到遏制的迹象。

与水利规划密切关联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草原)退化,北方广大平原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灾害,城乡生活生产排放大量污废水、垃圾所造成的水资源、水域和土地的污染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迅速治理,遏制其发展,必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加剧社会失衡。

大力推行水土保持,严格控制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地下水的超采),厉行节约用水,积极进行污染源的防治和增加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源是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不可缺少的综合措施。

对有关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组研究提出,水利专家组向他们提出建议。

水利面临的上述三个问题,与保证粮食安全有密切关系,建设优质高产节水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现有灌区,特别是大中型灌区进行工程配套、节水、治污改造,建成真正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基地,将在保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十一五”期间纳入工程院推荐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选择

1.原则

对社会安全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又有较好前期工作基础的重大水利项目;对水利面临的重大问题中的重要薄弱环节又迫切需要加速建设的项目;对近期尚不具备建设条件,而对未来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须超前进行研究安排的项目;对国家已经明确的重大建设项目,一般不再提出,但对特别重要而建设周期又很长的项目,仍然提出。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都应是由国家组织实施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2.具体推荐项目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工程完全按照水利部和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安排方案推荐。即东线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并继续实施二期工程;中线工程“十一五”期间首先实现黄河以北的临时供水工程,并与黄河水源接通,完成丹江口水库扩建工程,力争全线通水。加速西线工程的补充规划,选定一期工程方案,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末立项或开工。对于西线一期工程的定位尚有不同看法,须通过全面规划,比较各种可能方案,分析其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可行条件,优选确定。

(2)建立人与洪水和谐共处的观念,采取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蓄泄兼筹、综合治理的原则,在继续推行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的同时,继续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加强分蓄洪区建设,完善非工程设施,以求逐步达到主要江河的长治久安。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安排大江大河防洪建设的基础上,将分蓄洪区建设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有力支持,加速进行,尽快取得效果,减少洪灾损失,扭转防汛被动局面。“十一五”期间建议将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使用机会较多的分蓄洪区,作为首批建设项目。分蓄洪区的建设必须与河道整治相结合,在合理安排河道泄洪能力,调整分蓄洪区的部署和明确调度运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重点是妥善解决分蓄洪区居民安全和改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完善分蓄洪区的必要工程设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关于流域的情况需作补充说明)。

(3)建设高效、节水、防污染的农业生产基地。选择北方小麦主产区、南方和东北水稻主产区、西部棉花主产区的大中型灌区为重点,进行以节水、治污和骨干工程改造为中心的灌区改造工程,建成3亿亩节水、高效、高产、稳产、优质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包括:重点排泵站和重要井灌区的更新改造工程。

除以上3项作为水利项目推荐外,我们认为: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能源建设、牧区水利都应纳入重大建设项目,已向生态环境专家提出,并要求在综合报告中有所反映。我们曾提出“西北水利建设”作为重大建设项目,鉴于多数项目已经国家批准立项,有的已开工建设,其中部分项目建议纳入“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之中。

以上是“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水利专家组在最近研究考虑的一些情况。 uTuv0QDGMbQA2nXvQqjFU9vEXyWwly6gfTxXKzc6udOkX89V2lRoVV9B0aih+9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