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促进水利现代化

委员长、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在能源、交通、通信和水利四大问题中,前三者现在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基本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建设从1998年以来,得到显著的加强,发展速度很快,但江河防洪能力不足,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供水困难,城乡污染物的积累,严重破坏水资源和恶化环境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很难实现。

当前水利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现代化发展方式的过渡时期。传统水利的基本特点是:从改造自然驯服洪水的愿望出发,企图从根本上制服洪水,消除水灾;对有限的水资源,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程度,力求满足不加合理限制、不顾水资源条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需水要求;牺牲环境用水,经济发展用水挤占环境用水、城市挤占农村用水、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污水、污物的处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种传统水利发展到今天,防洪减灾在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灾损失没有明显减少,在大洪水时与过去同等水情比较,水灾损失却社会影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以需定供的原则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使部分地区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按照我国水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水利按传统方式继续发展,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可能由于水灾、缺水和水环境恶化遭受重大挫折。因此,水利必须逐步向现代化过渡,真正按科学规律发展水利,中国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

现代化水利: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水灾和水资源的时代本质。明确水灾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人类是不能完全控制洪水消除水灾的,只能在适度控制洪水的情况下与洪水协调共处;必须明确认识到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是极其珍贵稀缺的资源,必须高效节约利用并严格保护;必须明确认识真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减轻水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其次,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论的基本观点,充分利用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工程方法,深入研究,细致地制订全面长远的水利规划,使之既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又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第三,充分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按照规划建立功能完善、保证质量、调度运用灵活的水灾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各种工程设施。第四,改革水管理体制,建立一种既能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又能在统一规划下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第五,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和保障水利事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最近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我认为基本上反映了现代水利的基本思想和战略部署,值得各部门研究、参考和进一步深入探讨。

在当前的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的修订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水法》颁布十多年来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通过实践说明原《水法》有一些条文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化水利的需要。建议在修订《水法》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和水资源缺乏的特点,在《水法》修订的指导思想中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防治水灾相结合,采取积极措施化水灾为水利;节约高效用水,厉行水资源保护,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以有效控制水旱灾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点。②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和措施,体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分配、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调度。③理顺中央、地方、部门的关系,明确权责和分工,在水资源权属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④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希望从全社会利益出发,克服部门的局限性,总结国内外经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迅速完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现代化水平的中国《水法》,把水利事业推向一个新时期。

近期水利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有三个问题:

(1)在较大范围内可能出现长期持续干旱和局部突发性特大洪涝灾害。水利工作应采取两手准备:一手是根据规划、计划按常规程序进行建设和改进管理,从根本上增强防洪抗旱能力;一手是结合远景考虑,采取临时措施,增加水源,紧缩供水范围,实行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调整,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生活和重要企事业用水,同时借供水不足的时机,加紧推行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

(2)“九五”在建工程和“十五”新建工程项目很多,规模很大,但前期工作滞后,质量不高,管理工作跟不上,可能造成巨大浪费。必须加强前期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全面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杜绝浪费。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遏制战线过长。同时,也要考虑一旦出现资金短缺,或难以及时到位,不能按合理工期施工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应有的对策。

(3)“南水北调”为广大社会公众所关注,从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供水不足和环境急剧恶化考虑,“南水北调”势在必行。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论证,大的格局、总体规划大体可行,但具体引水线路、工程设计、分期实施安排、有关经济政策以及对引水所在河流流域的影响等尚须进一步研究论证。必须抓紧进行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日施工。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MX+acUpQmHPDhoLimZnpHYt1yGNxCllM7cMWT73vtG+fJcG2b0pPhxXXXltcUH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