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中国水利学会“21世纪水利发展战略学术论坛”上的发言要点

一、对“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看法

开学会“七大”那天听到汪部长发表的讲话。我认为汪部长对水利工作,虽时间不长,但认识和了解还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对水的合理配置、经济核算、经济运行这些方面有很多很好的见解。

但其中对“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的概念,我觉得是比较含糊不清的。“水利”这个名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创造,在司马迁写完《河渠书》时,慨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是对他时代以前的一个总结。此话包含两层意思,即水本身既要兴利,又要除害。兴利非常困难,除害也非常困难。“水利”这个词的基本含意也是在《河渠书》中奠定的,司马迁是看到了水的双重性后概括了这二字,当然此二字不是他创造的,是在他以前就有的,但具体含义上是从他这里充实的。这二字在外国文字中都没有相当的名词,而且概括性都远不如这两个字。我们要研究“水利”这个深刻含意,就应从历史角度出发。水之为物,利害相伴,除害兴利不可偏废。

“工程水利”一词本身含意是不清楚的。因为就水利本身来讲,“工程”是核心,只有通过工程来战胜洪水,通过工程来再分配水资源,通过工程的运用来管理水资源。因此,工程是水利的核心,古往今来,始终都是如此。

“资源水利”一词含意也比较含糊。资源水利从现在看来,主要是讲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讲究经济核算,注意经济运行。但就工程本身来讲,自古至今,水利工程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一个内容叫做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古代也讲经济,讲究二者的结合。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来搞什么样的水利工程;另一个叫作建设与管理的结合。古代水利中,一边在修工程,一边也在研究管理工作,建与管始终是结合的。

从这个特点来讲,“资源水利”视水利为一种资源,来合理配置,更高效地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情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丰富内容。

但如果单纯提“资源水利”,是否会有一个忽视水害防治的问题。因为水害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洪水或涝水的问题。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都同时具有正面作用和负面效应。因此,只要你搞水利,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兴利与除害的关系。

汪部长的思想是很好的,是很有见解的。但要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水利阶段,还应慎重对待。要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结合起来,很好地、深刻地研究、探讨,最后再确定究竟标志型水利应采用什么样的说法。

二、今后水利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我认为,21世纪,或者说21世纪初期的水利,与当前的水利问题差不多,不会有多大变化。

首先,防洪问题。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对于洪水和水灾的成因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地加大,防洪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从本质上来讲,不会有大的变化。今后防洪有两个重点:一是超标准洪水;二是常遇洪水。现有的防洪体系对一般的常遇洪水,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控制能力,不会发生大的、严重的情况。问题出在超标准洪水。去年长江洪水是处于标准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临界状态下,从水量分布情况来看,已超过原有工程设计依据的条件,但超过的并不很多。问题出在我们常规工程本身的不健全,该搞好的没搞好。洪湖大堤我们提过不知多少次,每次出差回来都写一报告,十年,石沉大海。而去年最紧张的就在洪湖这段。

从今后讲,如果能将常规工程搞到一定标准,常遇洪水能基本有保证,问题就不会太大。因为90年代这么多洪水,真正大面积堤防决口、洪水失控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今后的对象主要是在超标准洪水上,如何确定超标准洪水,如何处理超标准洪水,可能是防洪与防汛的关键问题。

第二,城市防洪问题。按现在粗略估计,全国设市的600多个城市,工业产值要占全国2/3,而这600多个城市基本上都有防洪问题。因此城市防洪是一个重点。

第三,水资源问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对未来水资源危机(水危机),应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和提法。我们着眼点在北方,北方究竟是什么情况,争论比较多。或者说总的是认为缺水,但对缺水的程度,缺水的性质,有很多不同看法。

(2)前提问题。就水资源短缺地区而言,是有多少水办多少事;还是要办很多事,要水来满足它。这是两种思路。诸如此类很多问题,至今都没有很好地澄清,因此对水危机应有一个深入的分析,正确的估价。

(3)节水问题。“在中国的水资源条件下,要建立节水型社会”这个提法没有问题,是个很正确的方向,但什么叫节水型社会,节水到什么程度叫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与人们生活水平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都不是很清楚。因此,空洞地喊节水型社会,可能不行,需要对节水型社会制订一套准则,一套办法,一个目标,再确定如何向节水型社会发展。过去用水浪费是事实,但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节水是万能的,一节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对这个提法应该警惕。不能认为,什么问题都能通过节水解决,这是认识上的简单化。以灌溉为例,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现在做得好的,300~350m 3 /(亩·年)完全可以保证农田增产。但这一保证,将那一区域的整个生态都破坏了。很简单的例子,新疆农四师所在地“奎屯”,大面积搞喷灌,搞得很好,的确节水。但那一片,路两旁的道行树全死了,草也不长。因此,节水必须考虑整个区域的环境问题,不能单纯从一块田来考虑。其他类似情况很多。所以对节水,究竟有多大潜力,应如何掌握节水程度,要认真考虑,否则,节水也要把人引入歧途。认为什么问题都能通过节水解决。

(4)跨流域引水问题。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扬扬,方案不下数十,有的简直是天方夜谭。从长远发展来看,都有可能成立,都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该问题要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在某一阶段会是什么情况。

另外,该问题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能单纯看到北方缺水,也要看到水源区的一些特殊问题,甚至于对下游区的许多影响,要综合考虑此问题。对北方水资源合理配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估计,制订一个规划,然后确定出分阶段的实施方案,才能做成几件事情。

(5)水环境问题。包含两大问题: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环境的关系。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做得好的,矛盾可能小一点;做得差的水环境破坏得就可能大一些。正确处理好这二者间的关系,现在是很重要的。二是污水与水资源的关系。我看到一些环保部门写的文章,觉得关键问题是没有联系污染与水资源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非常不合理的要求。因此应搞清污染与水资源的关系。

在未来,以上几点可能是影响范围比较大的问题。

最后强调一点,在研究未来水利问题时,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特色出发,舍掉了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实际,好多东西可能就会陷入空谈。

此外,如何表述当代水利的特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须从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利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出发,全面考察,总结经验,开拓思路,使水利科学达到一个新水平。 t8yQwRSUUNp0ZWEH3tqUc72uvZjhuvKbyCTroy910X32aN4iJe6oXQ6ulI66//Z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