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国水资源的若干问题和对水政策的几点建议

水资源短缺,供水不足,是当代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国家,不断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增加可用水源,厉行节约用水,强化水源保护,供水情况较好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供水不足和水源污染的严重威胁。当前全世界人口超过50亿,再生淡水资源也仅有50万亿t左右(包括河川径流47万亿t和部分地下水),人均占有水资源约1万t。当前全世界,年总用水量约4万亿t,其中80%用于农田灌溉,共有灌溉面积2.24亿hm 2 (即33.6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3%,许多亚非国家粮食不足,与干旱缺水和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重太小有直接关系;世界人口中约有1/4没有安全的饮用水供应,还有1/4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从而造成每年大约500万人的死亡;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污水不经处理即排放进江河湖泊或地下,造成了水资源和土地的严重污染,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在不断恶化。据一些国外专家估计,全世界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河川总径流量的1/3和部分浅层地下水,人均占有量约3000m 3 ,由于目前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口增长,预测到本世纪末,人均占有可用淡水资源,将再减少24%左右。由于可利用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十分不均,开发利用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因此继续增加供水的速度将是相当缓慢的,而生产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需水将急剧增加,因此世界性的水危机还会进一步加剧。

我国的情况更为严峻。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7000多亿m 3 ,地下水资源8000多亿m 3 ,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部分,水资源总量仅有28000多亿m 3 ,人均占有量2600m 3 ,约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我国水资源突出的特点是河川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降水,其补给量的变化和降水相似,水土资源的组合很不平衡;降水和河川径流集中于汛期,年际变化很大,2/3的河川径流为洪水,大部分难以调节利用,同时又有连续枯水年和连续丰水年出现的现象。因此比较稳定的可能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更少,粗略估计不会超过水资源总量50%,即14000亿t,到本世纪末人均可用水量约1000多m 3 ,远远低于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利用水平。根据专门研究,我国80年代初期,水利设施的年供水能力约4700亿m 3 ,最近几年实际每年供水为4000亿~4500亿m 3 。按照200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比80年代初翻两番的目标,设想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得到合理满足,则2000年供水能力应由1980年的4700亿m 3 增加到 6000亿~7000亿m 3 ,其中农田灌溉和其他农村供水占80%。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按现在国家和群众的投入能力估计是无法达到的,比较现实的估计2000年总的供水能力能达到5200亿~5500亿m 3 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大非常有限,农村供水将很少改善,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也将十分紧张。当然供水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自然气候变化的情况关系很大,如果遇到丰水年,可能基本得到满足,但如遇到枯水年,特别像海河和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的连续枯水年,则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均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于不确定性的重大问题,一般都要考虑两手对待,既要考虑正常情况,又要考虑非常不利的情况,对非常情况的对策必须要有所准备。从总体上看,我国将来是一个水资源紧缺,长时期供水不足的国家。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差别很大,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也很不相同,近期突出的问题有:

(1)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诸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当前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当地水资源开发潜力已经不大,很难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南方沿海地区供水困难。黄、淮、海、辽诸流域,人口稠密,土地利用率很高,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仅660m 3 ,同时大部分洪水和平原涝水难以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到本世纪末,人均可用水量将减少到400m 3 以下,即使全部开发利用,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这一广大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较易开发的地区和工程都已开发使用,继续开发增加水源,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不能增加新的水源,今后城市工业与农村用水的矛盾将更趋尖锐。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除几条较大河流的河口地带外,大部分城市由于当地河流流域面积小,径流洪枯变化大,调蓄工程艰巨,形成供水不足;不少城市及其郊区超量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沿海岛屿降雨量过分集中,缺乏调蓄能力,季节性缺水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的水源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农田灌溉发展缓慢,不能适应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的农业发展要求。当前农田灌溉面积约7亿亩,占耕地47%,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80年代初期以来,每年新增灌溉面积抵消不了每年失修老化和各类基建占用的灌溉面积,因此,近十年灌溉面积没有增加,这与当前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不前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要求本世纪末粮食生产10000亿斤,不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是难以达到的。农田灌溉面积的发展,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现有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河川、盆地和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和水资源较易开发的地区,灌溉面积接近饱和状态。而生产潜力很大的南方丘陵地区和北方旱区灌溉发展薄弱,大量中低产田没有得到必要改造,致使这些地区生产很不稳定。但这些地区水资源开发条件比较困难,多数需要修建水源调节工程,不少地方需要长距离引水或高扬程提灌,需要大量的投入。

(3)已经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目前全国每年有200多亿m 3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湖水域或渗入地下,经过处理重复利用的比重仍然很低,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而且使可用的水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极大的困难。据统计,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以上。不少水资源匮乏地区,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仍很低,不仅浪费水源和能源,提高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使土地产生盐碱化、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4)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部分平原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河道长期断流,功能退化,地下水补给减少,沿河土地抗旱能力下降,河道排水能力下降;滨海地区缺乏必要的淡水补充,部分土地盐渍化加重,大片荒地难以开垦利用,浅海渔业受到影响;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水量急剧减少,生态严重恶化,对这些地区今后的开发利用和边防的巩固极为不利。

(5)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供水不足,城乡矛盾、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使水资源难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进行必要调整有迫切的需要。

(6)江河防洪能力不足,洪水灾害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当前我国主要河流一般可以控制普通洪水(大约10~20年一遇),对于较大洪水防御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对于特大洪水多数河流缺乏有效对策。近年来不少地区水土流失不断加重,行洪河道随意设障,河湖洲滩任意侵占,河道防洪能力有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对洪水的调蓄控制能力低,水资源难以充分利用,洪水灾害往往又对供水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又直接影响供水能力。

从全局分析,我国水资源紧缺,将面临长期供水不足的局面。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各地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全国各地都存在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水资源问题,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对待水资源问题,国家应当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由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中长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分析预测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各地区根据水资源供需情况,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对水资源严重不足,或开发利用条件十分艰难的地区,要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布设,要确定供水的优先次序,首先必须明确必保的供水对象。

(2)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尽快修改完善“水法”及其配套法规,落实贯彻“水法”的组织措施,使水资源的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前要尽快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对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排放污水,要严格控制,也要建立排水许可证制。通过许可证制,限制不顾整体利益的随意开发利用和不负责任的污水排放。

(3)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长期推行。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工业生产和农田灌溉设施进行以节约用水为中心任务的技术改造,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要加速对城市工业废水污水的处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和公用事业的用水,也要提倡节约,防止浪费。为此,要合理调整有关水费政策,通过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分配;还要不断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的观念,逐步建立一个节水型的社会。

(4)解决黄淮海辽流域的水资源问题要开源、节流、保护三者并重,不可偏废。当前这个地区水资源的浪费相当严重,厉行节约用水是重要的措施。但由于本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仅靠节约用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加速开源措施。开源的途径,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增建一批蓄水引水工程,挖掘现有工程的潜力,如提高水库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加平原蓄水措施,加强地下水的人工补给等;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实现南水北调和其他跨流域引水的战略措施,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南水北调和其他跨流域引水是找不到替代办法的,这类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必须先行,临渴掘井是不行的。本地区的污废水排放量十分巨大,仅海河水系,排污量每年达30亿m 3 ,污径比高达1∶9,对水资源和土地污染十分严重,不尽快认真处理污水,防止水源污染,其他办法都事倍功半。

(5)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和规定,限期消除危害严重的污染源。对城市,水源地和南方的水网地带要作为保护的重点。对乡镇企业,要从政策上规定生产方向,禁止这类企业生产排放剧毒废水废渣的产品。

(6)要认真巩固改造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起来1000多亿元的水利设施固定资产,是当前和今后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当前老化、失修和自然损毁都十分严重,必须加强养护维修,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力争现有工程设施的效益不再下降,并能进一步挖掘潜力,使其长久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

(7)进一步调整投资政策,增加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资金,建立建设开发和维修改造基金的稳定来源。

水的供需问题,一个地区的缺水程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在丰水期,往往给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决策部门以错误印象,认为缺水并不严重,不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在枯水期又往往不惜成本,不计后果,采取一些与长远或全局发展有矛盾的紧急措施,也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应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决策,摆在国家经常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绝不能等闲视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无论是开源或节流或保护都需要巨额的投入,轻而易举的办法并不多,决策时必须有全局和长远观点,不能有侥幸心理或得过且过的思想。 xn2hUZXQMBuihAhAZx0vXKd6RkvVLTycWyU9XZcOmxa50w2mTdAcdJ6ZQshAuy5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