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上工作岗位,进入水利行业

1949年5月下旬上海完全解放,我的学校生活和地下党工作状态全部结束,准备走向工作途径。说实在话,我选择学习工程技术并非自己兴趣所在,也非对它有所了解,主要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出路。在大学四年级时选择了上土木结构专业,主要是考虑这个专业课程较少,容易混过毕业,对专业课程并未认真学习。离开学校之前,可由组织分配,也可按当时各部门的需要自己选择,报告组织同意就可以了。大约到1949年6月下旬,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处要招聘部分技术人员,经短期学习后到苏北去从事棉垦区的恢复和开垦工作,重点是搞水利建设。由于我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具有灌溉设施的农村,也看见过少量古老的和现代的农田灌溉工程,对水利工作有一点感性认识,就经党组织批准参加了这个“棉垦训练班”。经过大约3个月的学习,1949年9月初就到苏北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报到正式参加了工作,这就开始了我一生的水利生涯。此后的60年,除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劳动改造”几年外,没有离开过水利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新中国水利发展的各个过程,为水利事业做了少许力所能及的工作;也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体会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感受。虽然在主观方面想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能在水利事业中有所贡献,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料的变化,以及我本身体力和智能的缺陷,终生没有建树,只能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人员。

1949年9月,我在苏北工作8个月,后来到上海华东水利部工作一直到1953年4月,华东水利部撤销,调到北京中央水利部工作为止。在这不到4年的时间里,主要是对水利这个行业的初步探索和认识,也是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一个认识的开始。到苏北后,任技术员,没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老同志和领导眼里我是一个上过大学的技术人员,是一个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政治觉悟不高,对党的认识很浅;在从旧社会接收过来的老技术人员、工程师面前我是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既无完整的工程技术知识,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是一位共产党员,接触中处处提防着我。在此状况下,我的处境很尴尬,也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我下决心抓紧学习,补上在学校学习的不足,并认真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力争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生活待遇方面,当时可以选择薪金制和供给制,我在革命热情的鼓舞下,选择了与老干部一样的供给制,国家供给吃饭、穿衣,每月还有很少的零用钱,这种供给制待遇一直保持到来北京为止。在苏北期间,干了3个月河道测量工作,做了很短时间的堤防施工工作,又回到办公室帮助老工程师做一点具体的设计计算工作,工作虽然简单,但都得从头学起。在做测量工作时,徒步查勘了苏北沿海荒凉的、可待开垦的荒地滩涂,初步获得里下河部分地区河道景观和河网水系状况的印象,也得到部分热心的老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对水利工作开始有少许感性认识。在苏北的这8个月,苏北地区水旱灾害并不严重,但经过多年的战争创伤,生产尚未恢复,灾情显得十分严重,大部分农民缺乏口粮,以外地送来的救济灾民的米糠、麸皮和就地采摘的野菜为主要食物,甚至于吃观音土(一种陶瓷土),不少人流亡外逃。我们测量经过的村庄随处可见大人小孩,端着半盆糠麸野菜不见米粒的稀饭,缓慢地吃着,穿着破棉袄靠墙站着晒太阳,见之令人心酸。过去听说过遭受水灾群众的凄惨生活,但未亲身见到,这次亲临其景,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不久由于患肺结核病,医治效果不佳,我又想再回交大补上一年大学课程,因此请求领导允许我重回上海。1950年8月我回到上海华东水利部,与交大商量复学,学校认为没有必要,对两门未学习的选修专业课,参加两次补充考试就算学过了,这样我才拿到正式的大学毕业文凭。此后也就留在华东水利部工作了。

华东水利部主管长江、淮河治理之外的地方水利工作。那时国家拿不出多少钱投入水利,地方主要依靠农民群众义务劳动修复加固已有水利设施,促进恢复农业生产。华东水利部的主要工作是筹划进一步防治水灾、发展农田水利的可能措施,重点研究太湖流域的治理和上海市、钱塘江等地防风暴潮海塘的修缮和加固措施。我只做些收集资料、了解地方水利情况的工作,工作并不紧张,有不少时间可自己学习补充缺失的专业知识。看过一些过去老水利专家们提出的江河治理方案和一些地方水利史志,逐步了解水利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抓紧补充学习的专业知识。这两三年间主要参加的工作有:1952年初经历了3个月的太湖流域考察工作,考察组由熟悉太湖流域情况的老水利专家组成,对太湖流域的自然地理面貌、开发治理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各种水利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我不断向他们请教,他们也不厌其烦地给我说明和指教,我从而对太湖流域得到比较清晰的全面了解,奠定了我对太湖流域的认识,对此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1952年夏,参加了治淮和荆江分洪工程的考察,对淮河上游石漫滩、白沙、板桥水库和正在施工的荆江分洪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实际的水利工程,印象特别深刻。1952年冬到1953年春,随华东行政委员会一个检查水利工作的小组,又参观考察了山东、江苏的沂沭河整治工程和淮河中下游内外水分流、洪泽湖大堤、苏北灌溉总渠和三河闸等工程,这是对淮河流域的第一次接触和了解。经过上述过程,对水利的工作内容和建设过程有一些初步了解,深深感到水利事业的复杂艰巨和我需要补充学习任务的繁多和迫切。

在华东水利部工作期间,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主要参加了面对全社会的“三反五反”运动,初步体会共产党依靠群众运动解决各种问题的工作方法,虽然对一些做法感到不理解、不适应,但是深信共产党领导的正确,还是积极参加。在此期间,所患肺结核病有所加重,先后住了半年医院和疗养所,病情好转稳定,出院后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 XlH7R40ydfMQKYO8Tog2pLtfGohoA9uMxa3HDwH7DyxU0jJC/Kaff1ap8WxFkc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