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学生时代

在上小学以前,父亲开始教我认字读书,从小形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一本故事书可坐着不动读大半天。正式上学已经是八九岁以后的事,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入东北三省,对日本人的野蛮抢掠屠杀时有所闻,开始萌发仇恨日本和抗日的思想,因此,对历史上有关抗御外敌入侵的人物故事特别喜爱。1935年九岁时随父亲的工作,家庭从乡下迁到县城,我也开始上正规的小学。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那时我虽然什么也不懂,也跟着学校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到乡下宣传。父亲对我的学习管得很松,我也不太认真地学习。1938年夏小学毕业,由于生病,失去了考中学的机会,在家休息和劳动半年。1939年春上了一所私立中学,半年后我考取了从北京搬迁到城固的西北师范学院附中。从1939年秋至1945年夏6年间在这所全国著名的学校读完了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不久北平沦陷,原在北平的大部分大学分别向后方搬迁,一部分大学搬到汉中城固成立了西北联大,不久联大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的前身北京师范大学,搬迁时连同附属中学一并内迁。师院附中继承了北京师大附中的优良传统,内迁的有原附中的18位老教师(号称附中18罗汉),加新聘的老师,总体上老师质量是很好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教学质量很高,而且随时可能考试,每年有一门不及格,即不能升级,因此学生学习十分认真,白天上课,凌晨和夜晚大部分同学都学习和完成作业,形成一种自学和竞争的风气。老师除了教规定课程外,很注意学生的品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课外知识的风气浓厚,这是我终生难以忘记的。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学生,见识少,孤陋寡闻;而多数同学都是从外省、外地流亡汇集到城固的,他们虽然年纪都和我差不多,但见多识广,学习成绩又不错,相形之下,感到自卑,对他们十分羡慕和佩服。在这种环境下,除认真学习规定学科外,尽量阅读课外读物,我对历史、地理具有特别爱好,同时对自然科学常识也有很多兴趣,但大都学而不专,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形成了我终生的坏习惯,学习杂乱无章,博而不精。在中学阶段,各门规定学科,虽然也作必要努力,考试成绩大多只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也得到一个戏谑性的称谓“小万有文库”,不少同学喜欢和我一起讨论问题和闲谈。中学时代算是在平稳和愉快的情绪下度过的。

1945年夏,中学毕业,绝大多数的同学都积极准备考取大学,有不少同学准备南下重庆考取比较好的学校。前一两年我也有这种愿望,借此机会走出封闭的汉中,开阔视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在高中二年级上完后,曾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提前考取了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这在当时是一个不错的专业,但由于抱着“走出汉中”的愿望,在西北工学院,保留了学籍,继续读完高中三年级。正是这最后一学期,出现不幸。当时,城固的社会状况十分糟糕,物价不断上涨,小股“土匪”不时出没抢劫,就在我中学毕业前不久,父亲失业在家,经济上相当困难,又遭到“土匪”在夜间抢劫,一夜之间家庭被洗劫一空,家庭生计顿时陷入困境,估计一年半载之内难以恢复,于是出外考大学之梦完全破灭,毕业后的暑假,也没有再参加高考的愿望。这年7月,突然见到“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在城固招生,立即想去碰碰运气,报考了一个很不为人注意的“造船系”,意外地被录取了。父亲千方百计筹措了一笔钱让我去重庆上学。对在大学学习什么专业,本来没有什么明确的选择,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决心上了再说。在造船系上了二年,感到此后就业门路太窄,决定转到土木系,这两年在交大都是基础课,各系差不多,转系后还能接上去学。在大学的后两年由于参加学生运动和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后来(1949年初)参加了共产党,大部分时间从事党分配给的革命工作,学习便成了次要任务,只要考试能及格,学科能过关,至于学好学坏就不去管它了,到1949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学期,因为国民党军警对学校搞革命工作学生搜捕,进行种种迫害,于是到4月下旬,学校被迫停课,由同学和校方给找临时生活的地方;同年5月下旬上海完全解放,重新回到学校,但再也未复课,绝大部分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主要协助解放军维持社会秩序,参加部分接管工作,像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也认为学习期满准予毕业,从此结束了学校生活。在大学最后这两年,专业课学习得非常差,很多选修课也未学,这给参加工作后带来很多困难。在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不得不边工作边学习,补偿这两年的缺失,这也是我这一生最艰难最努力的时期。总的说来,在上学期间我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qtk6jVVUkNAixafcpPDU8XAm78s4qCBrQf5jm5gnGSWKQJrSIyPMGuQqTYpmUg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