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经开区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开区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围绕“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以“双十工程”为工作主线,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2.4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9.8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9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24.5%;财政总收入完成254亿元,同比增长1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0236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42元。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把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努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目前,全区超百亿企业11家,10亿元以上企业48家,亿元以上企业220家,2018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43.2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拥有上汽、宇通等4家整车厂和森源鸿马等6家专用车厂,配套零部件企业近 130 家,产品涵盖轿车、SUV、客车、专用车等。2018年整车产量55.3万辆,同比增长22%。汽车产业完成产值789.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2%。今年年底全区可形成130万台整车生产能力。装备制造业方面,拥有中铁盾构、郑煤机、海尔等一批龙头项目,是全球最大的矩形盾构机生产基地和液压支架生产基地。2018年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18.3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深入践行总书记“三个转变”指示精神(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积极抢占掘进机创新高地,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和科技实力国内第一。现代物流业方面,集聚各类物流企业275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4家,建成仓储面积400多万平方米。2018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87.5亿元,同比增长13.6%;医药物流营业收入占据全省一半以上。其他产业方面,主要有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郑州双汇、益海嘉里、中粮、安图生物等食品医药加工企业。

二、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开区的“生命线”。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瞄准规模实力型、前沿战略型、对外开放型、科技创新型、总部利税型、现代物流型等6个方面进行招商选商,以龙头带配套,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取得了良好效果。2018年,新签约项目57个,签约金额550.6亿元;引进“四力”型项目8个,完成五职项目 5 个。为切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18年初谋划推进了“双十工程”,包括上汽、宇通等10个投资超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安置房建设、城区道路等10类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共计项目392个。为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成立了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服务办公室、协调推进办公室、督查督导办公室,总体负责“双十工程”的计划制定、协调服务、督导落实等工作。10类重大产业项目和10类重点工程分别成立服务部、指挥部,每个服务部(指挥部)由一名区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一个部门具体负责、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专职对接服务。建立了周例会、月观摩、季讲评、年终总结推进机制,建立了联审联批手续推进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大抓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全年省市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开工率、竣工率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投资42亿元的上汽一期整车项目,实现了年初签约,半年首台车下线;投资55亿元的上汽二期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当年主体完工,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郑州速度”。

三、对外开放日新月异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对外开放已经成为经开区的一张名片。2018年全区完成进出口额275.6亿元,实际吸收外资5.68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达到37.7%。区内设置有郑州车站海关、郑州邮政海关、郑州新区海关三个海关,拥有铁路一类口岸和汽车、粮食、邮政三大指定口岸。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买全球卖全球”和“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河南省“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总体要求,全力推动陆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2013年,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省市谋划建设郑州国际陆港,规划面积5.78平方公里,目前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汽车口岸、粮食口岸等设施均建成投用,2018年货运吞吐量达到16.1万标箱,同比增长14%。依托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2013年7月开行首班,截至5月底累计开行2216班,累计货值99亿美元。其中,2018年开行752班,同比增长50%以上。班列境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城市,境外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2018年12月,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综合评估中,郑欧班列在全国56个城市开行的中欧班列中排名第二。不断加强与沿海港口业务合作,创新铁海联运“一单制”运营模式,2018年郑州至连云港、青岛、天津等港口海铁联运班列开行206班。同时,依托国际物流园区,谋划建设“公路港”,全力打造深耕郑州、辐射河南、服务全国的综合型公路港,为郑州发展枢纽经济提供支撑。“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自2013年跨境电商试点率先运行以来,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取得了巨大突破。创新网购保税“1210”监管模式,实现了监管创新;优化平台再造,平台通关设计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被李克强总理称赞为“秒通关”,实现了流程创新;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实现了机制创新;O2O线下自提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服务创新。目前拥有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凯越、豫满全球、河南商报、圃田邮政和国际陆港等七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业务涵盖保税网购备货零售进口(1210)、跨境电商直邮进出口(9610)、邮政直邮进出口和跨境电商B2B进出口(0110)等商业模式,形成了多园区、多主体、多模式、多平台的产业发展格局。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量突破1.2亿包、交易额达到116亿元,继续稳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正式获批,目前已启动试点招商工作,将会成为跨境电商新的增长点。自贸区建设快速推进,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经开区块面积 41.22 平方公里,占郑州片区面积的56.3%,注册企业8462家,“一区多功能”“一店多模式”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积极引进国际办事机构,匈牙利国家贸易署驻郑州代表处、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河南代表处顺利入驻经开区。区内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宇通客车取得欧盟(WVTA)整车认证,在欧美市场实现了批量销售。双汇集团并购史密斯菲尔德,郑煤机并购德国博世电机业务,实现了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区内企业通过走出去,在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发展壮大的同时,代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四、创新、创业稳步提升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为依托,借助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家级服务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1249.6 亿元,同比增长 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8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全社会R&D投入34.4亿元,占GDP的4.7%;完成科技经费支出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4%。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国家级2家、省级2家、市级5家),众创空间5个(国家级1个、省级4个),双创载体面积150万平方米。累计获批各类研发机构220个(国家级11个、省级82个),院士工作站 13 家,专利授权量 8579 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6个。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上市企业16家。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17项。中铁装备研制的中国最大直径(15.8米)泥水平衡盾构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郑煤机研发的8.8米超大液压支架多项关键技术为世界首创,旭飞光电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铁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王复明院士创办的安源工程公司获得2018年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

五、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

按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安置模式,全区共有53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整村征迁40个,已征迁群众2万户8.5万人。共规划建设安置区15个,建筑面积1350万平方米,约需资金405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已建成交付使用安置房359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774万平方米,已安置群众1.5万户6.7万人,基本实现了安置工作大头落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道路通车总里程350公里,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全覆盖。起步区改造有序推进,第八大街、航海东路提升改造等一批亮点工程建成投用。生态建设高标推进,2019年投入30亿元,全面实施铁路沿线、高速互通立交等五个重点区域绿化,新增公园游园29个。“一河三湖一城”(潮河,金沙湖、蝶湖、荷湖,滨河国际新城)和“一山一河一渠一溪一湖”(泉山,凤河,龙渠,花溪,梦湖)两大生态景观带基本建成,全区绿地面积达到260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5平方米,水域面积179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经开区的城市承载力、生态环境、形态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六、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2018年民生支出39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0%,民生投入创历年之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建成学校84所,在校学生42676人,教师3112人。成功引进郑州外国语学校,在建学校项目共23个,为历年最多。力争到2021年,全区所有学校规模与班额、生均建筑面积完全达标。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已建成医院3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所,在建医院2所。共有医生1052名,床位近2000个,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PM2.5、PM10分别下降5.88%、13.74%,优良天数156天。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31”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加快,全区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7490套,已建成投用3749套,基本满足了区域保障性住房需求。同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狠抓矛盾化解、风险防控,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目前经开区党工委下辖13个党(工)委、326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8104名,实现了基层组织全覆盖。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开设“经开讲坛·周末大讲堂”,近万名党员干部接受学习教育,党性观念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保持高压反腐态势。严格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弘扬正能量。不断加强党建机制创新,中铁装备集团“蜂巢式”党建成果案例荣获“2018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国际物流园区“一统六联”党建工作机制成为全省非公党建特色品牌。经过不断努力,全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经开区5周年,也是经开区实现“百千万”目标的关键之年,经开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做出积极贡献。 +2Gymm2ILDL5sTZ7HqMQBvXRNZFCBKsWrFRTEJyQX1jbxZaUhWtXVy/2isS+S4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