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公园

1.3.1 公园的起源

公园是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休闲、游玩等作用。

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形成了人类最初的公园。19 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过专业设计而建造的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各地也相继开始建设公园,各城市的公园建设迅速发展,涌现出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公园。

1.3.2 公园的类型

公园分为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两大类,但一般而言,“公园”仅指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公众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避灾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活动的场所。

公园被称为公共园林,必须满足三个特定条件:①有遮挡;②有管理;③有设施。园林,简单地说就是一定范围内的花草树木。没有围挡的花草树木之地一般不能被称为公园,只能被叫做公共绿地。如杭州西湖拆除了围墙,就不能再被称为公园,而改叫景点或景区,局部叫景点,大范围叫景区。还有的园林在建园伊始,是给皇家建设的,这种也不叫公园,如颐和园、圆明园,是专门为皇家贵族建造的。不仅皇家园林如此,很多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只能被称为私园或后花园,如拙政园、留园等。还有像著名的扬州个园也不能被称为公园,它是一个超级园林庭院。

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公园的分类颇有差异。中国的城市公园分为以下三类。

(1)综合公园。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因为公园大多是福利性质,免费开放,没有生财之道,因而很多公园经营力不从心,维修养护乏力。最终出现了被个人承包的现象,增加游乐设施,改变公园性质,达到修缮生存的目的,如贵阳白云公园、北京朝阳公园等。

(2)专类公园。例如,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交通公园、陵园等。专类公园的称谓显然不如“主题公园”的叫法更加准确。这类公园大多是全民性质,后来出现的野生动物园采用民营或股份制较多。

(3)花园。综合性花园、专类花园(如牡丹园、兰圃)等。这类花园多被称为花圃,很多属于民营性质。

1.3.3 中国的第一座公园

1905 年,一些名流士绅倡议并集资,在无锡市中心原有的几个私家小花园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公园——城中公园。自建立之初至今的 100 多年,这座公园始终坚持服务于公众的原则:不收门票,也不针对任何人设立门槛。在“城中公园”建立后不久,无锡市民按照自己的习惯给予其另一个昵称——“公花园”。该公园被园林界公认为我国的第一座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

1912 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所倡导的“天下为公”为公花园的诞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公花园目前尚存文物古迹、重要纪念建筑物 22 处,其中有宋代石质饮马槽、明代绣衣峰、筑于 100 年前的龙岗、怀素《四十二章经》碑刻,以及历代著名书画家的碑刻作品等。

1.3.4 公园的功能

城市公园以绿色、生态、娱乐为主题,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尚现代等特点,是集体育运动、文化交流、商业、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社区。公园项目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占地面积大的优势,凭借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运动娱乐休闲设施和高档次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游览道路系统,实现建筑、自然、人文的和谐共生。“项目城市化、居住公园化、标准国际化”,公园项目致力于缔造为城市大客厅的后花园。公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 4 个方面。

1.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憩游玩的主要场所,对于促进公众的身心健康及建设和谐社会愈显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公园的建设步伐大幅加快,如北京市已建成公园 387 家,并且还在发展。2003 年至今,深圳市的公园总数从 205 家迅速增加3 倍多,深圳市计划到 2020 年建成公园 1000 个,覆盖率达到 95%,这样的“绿色福利”在地价不断高企的中国一线城市实属不易。

2.重要的社交场所

如今的颐和园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政府接待世界各国重要领导人的参观首选之地。伦敦海德公园的民主讲演角,已经成为公民自由发表言论的演讲场所。中国各地公园里的英语角,成为人们练习英语的场所。国外的公园有的还成为公众集会游行的重要场所。

3.改善城市生态

全球工业化迅猛发展,城市化浪潮汹涌,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城市被人们称为“钢筋混凝土森林”。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高楼大厦中间修建了中央公园;在人口密集的陪都重庆中心区陆续开辟了几大公园;在拥堵万分的上海南京路上修建人民公园,这些都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功能,完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档次。

4.城市防火避灾

一般来说,公园占地面积广阔,离居民区近,除了点缀其中的低矮建筑艺术小品之外,无任何高大危险的建筑物,安全系数高,成为人们遭遇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的天然避难场所。

1.3.5 公园的质量

加快公园建设步伐,有“量”也要有“质”的要求。公园设计者在求“新”“奇”“特”“美”的过程中忽视使用者体验的情况亦不少见。城市公园提“质”保“量”,提高使用效率,并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

1.规划设计

公园的规划设计要以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园林艺术的设计规范为指导原则,以满足游憩、观赏、环境利用、抢险避灾等功能要求。良好的规划是统筹研究解决公园建设中关系全局的关键环节。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公园的性质、功能、规模、使用年限,在绿地系统中的地位、分工、与城市其他设施的关系,空间布局、环境容量、建设步骤等。设计是以规划为基础,用图纸、说明书将整体和局部的具体设想反映出来的一种手段。公园最初的功能较为单纯,偏重于提供安静的休息(如散步、赏景之用)的环境。

20 世纪初叶以来,随着公园建设的发展,又增加了很多活动内容,综合性公园一般有观赏游览、休闲放松、儿童游戏、文娱活动、文化科学普及、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多种功能。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水体、山石、建筑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组织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多样统一、主次分明的艺术构图。

构成公园的主要元素,如植物、地形地貌等,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出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2.植物配置

公园的植物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②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再创作的源泉。

(1)园林植物布置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1)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他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的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宜。

2)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3)列植。也称带植,是指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4)丛植。是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5)群植。是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2)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较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采用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5)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 Wg/n/rRVdwpo/W4jStlscPe8rN0a29DJr7+IvWElOhZAN6jDiCqiBHu2E1xlBS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