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参考文献

[1] 陈剑.地质工程学的产生、发展与展望[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154-159.

[2] Fan,X,Scaringi,G,Korup,O,et al.Earthquake-induced Chains of Geologic Hazards:Pat terns,Mechanisms,and Impacts [J].Reviews of Geophysics,2019,57:421-503.

[3] Goodman R E.Method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 Discontinuous Rocks [M].St.Paul:West Publishing Co.,1976.

[4]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4):1-7.

[5] Hoek E,Bray J.Rock Slope Engineering [M].London:Instittution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1974.

[6] 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C]//宋胜武.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 李仲奎,徐千军,罗光福,等.大型地下水电站厂房洞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J].水利学报,2002,33(5):31-36.

[8] 祁生文,许强,刘春玲.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39-49.

[9] 石安池,唐鸣发,周其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柱状节理玄武岩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0):2079-2086.

[10] 孙广忠.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11] 孙广忠.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12] 孙广忠,孙毅.地质工程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13] 尚岳全,王清,蒋军,等.地质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 谢和平,陈忠辉,周宏伟,等.基于工程体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两体力学模型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4(9):1457-1464.

[15] 谢和平,陈忠辉,易成,等.基于工程体-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变形破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9):1767-1780.

[16] 张发明.地质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7] 张发明.地质工程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18] 张勤,厉渝生,陈志坚,等.小浪底地下厂房围岩稳定计算地质模型的研究[J].人民黄河,1993,(7):27-31.

[19] 张勤,陈志坚,朱代洪,等.层状裂隙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主要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6):753-756.

[20] 张勤.模糊数学在工程地质类比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8(4):1-6.

[21] 朱芝同,伍晓龙,董向宇,等.松辽盆地页岩油勘探大口径取芯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9,46(1):52-57.

[22] 张勤,陈志坚.岩土工程地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K890wMxxwcG9/dmHYxjzjpvYjmB1A/vmOhIpG/EpK/wDGnNce2NLJJg1T5D588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