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太湖流域概况

1.4.1 自然条件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三面临江滨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位于东经 119°08'~121°55'、北纬 30°05'~32°08'之间。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面积36895km 2 ,其中江苏省19399km 2 ,浙江省12093km 2 ,上海市5178km 2 ,安徽省225km 2

太湖流域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呈碟状。流域地貌分为山丘和平原,西部为山丘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0%;中间为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北、东、南周边受长江口和杭州湾泥沙堆积影响,地势相对较高,形成碟边。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丰沛,热量充裕。太湖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77mm,空间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受地形影响,西南部天目山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大;东部沿海及北部平原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均少于1100mm,宝山最少,为1010mm。受季风强弱变化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内雨量分配不均,其中,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春季(3—5月)其次。全年有3个明显的雨季:3—5月为春雨,特点是雨日多,雨日数占全年雨日数的30%左右;6—7月为梅雨期,梅雨期降水总量大、历时长、范围广,易形成流域性洪水;8—10月为台风雨,降水强度较大,但历时较短,易造成严重的地区性洪涝灾害。

1.4.2 河湖水系

太湖流域是长江水系最下游的支流水系,江湖相连,水系沟通,犹如瓜藤相接,依存关系密切。长江水量丰沛,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9856亿m 3 ,最小月平均流量达5000m 3 /s,是太湖流域的重要补给水源,也是流域排水的主要出路之一。太湖流域现有75处沿长江口门,水量交换频繁,多年平均引长江水量为62.6亿m 3 ,排长江水量(不含黄浦江)为49.3亿m 3

太湖流域内河网如织,湖泊棋布,属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水面面积达5551km 2 ,水面率为15%;河道总长约12万km,河道密度达3.3km/km 2 。太湖流域河道水面比降小,平均坡降约十万分之一;水流流速缓慢,汛期一般仅为0.3~0.5m/s;河网尾闾受潮汐顶托影响,流向表现为往复流。太湖流域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上游水系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包括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包括东部黄浦江水系、北部沿长江水系和东南部沿长江口、杭州湾水系。京杭运河贯穿太湖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起着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也是流域重要的内河航道。太湖流域湖泊面积3159km 2 (按水面积大于0.5km 2 的湖泊统计),占流域平原面积的10.7%,湖泊总蓄水量57.68亿m 3 ,是长江中下游7个湖泊集中区之一。以太湖为中心,形成西部洮滆湖群、南部嘉西湖群、东部淀泖湖群和北部阳澄湖群,面积大于10km 2 的湖泊有9个,分别为太湖、滆湖、阳澄湖、洮湖、淀山湖、澄湖、昆承湖、元荡、独墅湖。流域湖泊均为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不足 2.0m,个别湖泊最大水深达4.0m。

1.4.3 经济社会概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改革开放后,流域内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流域内除特大城市上海外,还有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和湖州等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众多小城市和建制镇,已形成等级齐全、群体结构日趋合理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74.7%。

太湖流域内人口密集、产业密集。2018年,太湖流域人口610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4%,人口密度约1642人/km 2 。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87663亿元,约占全国GDP的9.7%;人均生产总值达14.4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

1.4.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太湖流域濒临长江,内部有本地水资源可供利用,外部有长江提供充足的过境水资源。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6.0亿m 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0.1亿m 3 ,地下水资源量为53.1亿m 3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为37.2亿m 3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本地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4.1亿m 3 ,占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40%。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总量为24.3亿m 3 ,可开采系数约为0.6。太湖流域本地水资源有限,流域供需水总体平衡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钱塘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近年来,太湖流域引长江、钱塘江水量趋增。2018年,太湖流域沿长江口门(不含黄浦江)引水量104.6亿m 3 ,排长江水量49.1亿m 3 ,其中,江苏省引水量91.7亿m 3 ,上海市引水量12.9亿m 3 ;沿钱塘江口门引水量13.7亿m 3 ,排水量19.9亿m 3

太湖流域供水水源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除取用本地河网水量外,也直接取用自长江和钱塘江。2018年,太湖流域实际供水总量342.9亿m 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35.4亿m 3 ,地下水源供水量0.2亿m 3 ,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7.3亿m 3 。2018年,太湖流域本地水源供水量131.5亿m 3 ,其中太湖供水17.6亿m 3 ,太浦河供水1.4亿m 3 ,望虞河供水0.1亿m 3 ;长江水源供水206.0亿m 3 ,其中江苏省135.5亿m 3 、上海市70.5亿m 3 ;钱塘江水源供水5.4亿m 3 (全部供自来水厂)。2018年太湖流域用水总量342.9亿m 3 。供水方式上,有优质用水需求的生活以及部分工业用水由自来水厂、自备水源集中供水,水质要求较低的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直接从当地河网取水。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利用率高达82%。1980年以来,太湖流域人均用水量先增后降,万元GDP用水量大幅度下降,居民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有所下降。太湖流域用水水平和效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太湖流域人均综合用水量为562m 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9m 3 ,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67m 3 ,流域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39m 3

1.4.5 流域综合治理

1.4.5.1 水利分区

自然情况下,太湖流域的平原地区浑然一片,洪水和地区涝水交混通过河网扩散,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是太湖流域治理重点。为了提高治理效果,根据流域地形地貌、河道水系分布及治理特点等,将流域分成8个水利分区,分别为湖西区、浙西区、太湖区、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杭嘉湖区、浦西区和浦东区,见图1.4-1。

湖西区位于太湖流域的西北部,东自德胜河与澡港分水线南下至新闸,向南沿武宜运河东岸经太滆运河北岸至太湖,再沿太湖湖岸向西南至苏、浙两省分界线;南以苏、浙两省分界线为界;西以茅山与秦淮河流域接壤;北至长江。湖西区行政区划大部分属江苏省,上游约0.9%的面积属安徽省。该区地形极为复杂,高低交错,山圩相连,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周边高、腹部低,腹部低洼中又有高地,逐渐向太湖倾斜。该区北部运河平原区地面高程一般为6~7m,洮滆、南河等腹部地区和东部沿湖地区地面高程一般为4~5m。区内又分为运河平原片(运河片)、洮滆平原片(洮滆片)、茅山山区、宜溧山区四片。

图1.4-1 太湖流域水利分区图

浙西区位于太湖流域的西南部,东侧以东导流堤线为界;北与湖西区相邻;西、南以流域界为限。浙西区行政区划大部分属浙江省,上游约2.6%的面积属安徽省。区内东西苕溪流域上、中游为山区,山峰高程一般在500m以上,其中龙王峰高程1587m,为流域最高峰,下游为长兴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6m以下。浙西区又分为长兴、东苕溪及西苕溪三片。

太湖区位于太湖流域中心,以太湖和其沿湖山丘为一独立分区。该区周边与其他水利分区相邻。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和浙江省。太湖湖底平均高程约1.0m,湖中岛屿51处,洞庭西山为最大岛屿,其最高峰高程338.5m。湖西侧和北侧有较多零星小山丘,东侧和南侧为平原。

武澄锡虞区位于太湖流域的北部,西与湖西区接壤;南与太湖湖区为邻;东以望虞河东岸为界;北滨长江。行政区划属江苏省。全区地势呈周边高、腹部低,平原河网纵横。该区以白屈港为界分为高、低两片:白屈港以西地势低洼呈盆地状,为武澄锡低片;白屈港以东地势高亢,局部地区有小山分布,为澄锡虞高片。该区地形相对平坦,其中平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5~7m,低洼圩区主要分布在武澄锡低片,地面高程一般在4~5m,南端无锡市区及附近一带地面高程最低,仅2.8~3.5m。

阳澄淀泖区位于太湖流域的东部,西接武澄锡虞区;北临长江;东自江苏、上海分界线,沿淀山湖东岸经淀峰,再沿拦路港、泖河东岸至太浦河;南以太浦河北岸为界。阳澄淀泖区行政区划大部分属江苏省,小部分属上海市。区内河道湖荡密布,东北部沿江稍高,地面高程一般为6~8m,腹部地面高程为4~5m,东南部低洼处为2.8~3.5m。阳澄淀泖区内以沪宁铁路为界,南北又分成淀泖片和阳澄片。

杭嘉湖区位于太湖流域的南部,北与阳澄淀泖区和太湖区相邻,以太湖南岸大堤和太浦河南岸为界;东自斜塘、横潦泾至大泖港向南沿惠高泾接浙江、上海省市行政分界线至杭州湾;西部与浙西区接壤;南滨杭州湾和钱塘江。杭嘉湖区行政区划大部分属浙江省,小部分属江苏省和上海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沿杭州湾为5~7m,腹部为3.5~4.5m,东部一般为3.2m,局部低地为2.8~3.0m。杭嘉湖区又分成运西片、运东片及南排片等三片。

浦西区、浦东区位于太湖流域东部,东临东海,南滨杭州湾,北以江苏、上海分界线及长江江堤为界,西邻阳澄淀泖区和杭嘉湖区。浦西区、浦东区以黄浦江为分界线,行政区划均属上海市。该区北、东、南部地势比西部高,境内以平原为主,有零星的小山丘分布。金山、青浦、松江地区为上海最低地区,地面高程一般为 2.2~3.5m,最低处不到2.0m。

1.4.5.2 流域综合治理格局

由于太湖流域降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历史上洪旱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对洪旱灾害进行治理。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及国务院四次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治太11项骨干工程建设,流域防洪与供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已经初步形成了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

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特点、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结合经济社会对防洪、供水和改善水环境等方面需求,针对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按照“蓄泄兼筹、引排结合、量质并重、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太湖洪水安全蓄泄、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改善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江河湖连通,增强太湖与长江、杭州湾、平原河网的水力联系,统筹协调流域、区域与城市三个层次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域洪涝水外排和引江济太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太湖及骨干河道等重点水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治理格局及综合治理工程布局。 VXK4skuWqOpOI9KDq+7dCQS8o9lcQ05n+BCvcSHaVspIPIqFTUmmJS/vLdmiSG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