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水资源管理的作用

水资源管理是经济社会和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接口”(interface)。水资源管理在以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①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以持续提供经济社会需要的生态服务功能;②管理经济社会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式。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与日俱增,河流已难以满足全部需求,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战略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措施。这些战略措施要求在管理河流生态系统及其开发利用之前需了解以下问题:

(1)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各要素的作用。

(2)经济社会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长期需求和目标。

(3)河流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可满足或支持经济社会需求的能力。

(4)经济社会活动对河流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如何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

水资源战略管理(图2.1)旨在更为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在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经济社会活动对河流健康的影响(图2.1)。这些管理措施包括编制和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量分配方案以及水污染防控方案等。例如,中国政府在2011年颁布的一号文件中提出了一项新政策,要求建立一套“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此,确立了一系列“红线”,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污染物排放加以管控(专栏4)。

图2.1 水资源战略管理的作用

专栏4
中国为河流划定生态红线

随着生态环境的退化,人类逐渐意识到需要对资源获取、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改造等活动的强度设置管控目标,以防止超过强度允许值可能产生的对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的破坏性影响。

确定管控目标可以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方式,例如,可确立水文情势变化的最大值(如可取用水量)或污染物排放的最大量。同时,管控目标也可以作为开展生态修复和确定修复目标的依据。

在管控目标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以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2012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红线和目标。该《意见》规定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m 3 以内;用水效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m 3 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进入河湖总量控制在全国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内。这为不同水体提出了用水要求,并制定了水质标准。水利部主要负责实施这三条红线。

同时,环境保护部颁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用于识别和保护关键生态系统空间界限。该《指南》确定了如何选择和识别禁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域,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旨在保护珍惜、濒危物种,维护关键生态系统功能。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规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同样禁止开发并受到保护。

水资源开发,如修建大坝和取水,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措施,为人类提供了利用河流资源的途径。水资源开发对河流某些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产生了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河流应对洪旱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了河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了河流提供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

河流生态修复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途径。一旦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到难以继续提供服务的程度,如水质恶化、泄洪能力减弱等,常规的工程规划、水量分配等措施就难以取效。为了改善或修复已经丧失的服务,或者提高某些服务的供给能力,就需要采取更为直接的生态修复干预措施,这可能需要将工程和其他专业,包括生态学,结合起来。

河流生态修复包括直接修复和间接修复。直接修复即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来改造河流系统,例如,重塑河岸带植被结构、改造或清除河道的障碍等。第9章将详细讨论每种修复措施。间接修复主要包括改变经济社会活动的措施,从广义上讲包括个人、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以减少经济社会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限制一些行为的强制性措施,以及通过教育、市场激励等实行的非强制性措施。

河流生态修复与河流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 河流生态修复与河流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5MRBYeDe4PvoSnEuzOX5XkTpVqIw4Uoqb2dScq5NqTNIvuSmBdyGkjwO+2GA+u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