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

兰 青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伴随着食指的这首诗,全书走向了终章,三百多年明史以它自己的方式书写了种种传奇与不朽,并将其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令读者感慨历史之余更加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明朝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奇特的朝代。我们向来都以汉人自居,都以唐朝为荣,都以旗袍作为中国代表,而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留给后人的印象大多却是“锦衣卫”“东厂”“八股文”等等。作者以一种另类的叙事方式将枯燥的历史写得津津有味,我就是被这样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但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理解作者的那句话:“只是我描述的可笑,历史从来都不可笑”,因此,越来越正视这一段之前不曾了解过的历史。读完书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将这个朝代铭记,铭记她的气节,铭记她的开放,也同样铭记她的灭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对她气节最好的概括。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镇守北境,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对北元最后一次征战后的归途上;英宗朱祁镇,土木堡被俘,被困瓦剌王庭依然保持自己天子的尊严;京师被围,于谦挺身而出誓不南迁,以一己之力大败也先,避免国家再次分裂;神宗朱翊均面对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发动两次入朝抗日战争,水陆两线将日军全部击退,发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宣言;蓟辽督师袁崇焕坚守宁远,重创努尔哈赤,直到明朝灭亡,关宁防线未曾失守,“独卧孤城,以当虏尔”是他一生的写照;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崇祯,国灭之际自悬煤山,不肯潘安一隅,誓与社稷共存亡……纵观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和谈,这就是她的气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与坚持铸就了这样的气节。正是这样的气节,才使得中国从清末内忧外患最黑暗的时期走了过来,使得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放弃对未来的向往。

明朝被认为是封建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文化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民主与开放。政治上,采用首辅大臣、司礼太监与皇上三权分立,言官畅所欲言,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典型代表;思想上,以王守仁提出的心学为代表,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儒家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倡人对自我欲望的追求与个性的释放;文化上,唐伯虎、徐文长、东林书院及大家熟知的三大名著都展示着除八股文外文学的另一高峰。借用阳明先生临终前的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求。”虽然有些东西被掩埋在历史的角落中,但只要你的内心是光明的,又何必在乎外人的看法。保持自己的专注与活力、自我与求知,坦然面对,不断向前。

看到书的末尾时,其实我是不太情愿看下去的。从头看来仿佛和明朝整个朝代一同成长,见证了她的不断强大,遭受挫折又焕发生机,但我知道,这次她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对此我不想从内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与关外皇太极的侵略或是吴三桂的投降来讲,毕竟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王朝自从她建立以来终究会有这么一天;我不想拿她和其他朝代比较,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至少对我的激励而言,她是独一无二的;我不想过多地去想如果她不曾灭亡,到如今历史会是一种怎样的样子,因为在历史中最不能被提及的词就是“如果”。毕竟她属于过去,毕竟我有所领悟。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S1E98Ekc/d7yX+yfXC5ciyDw1fV4pTucZIIKk3mVgM5RX32wNyasLsQlKrW17S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