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魂凝处是诗魂
——吟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感

朱 寅

近段时间,在央视一台热播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万人瞩目。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曾经的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出了人们对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古而今,数不胜数的诗词,在一代代人的吟诵中积淀成爱国如家的情怀,凝聚为坚不可摧、生生不息的国魂。每每在民族危亡之际,仁人志士义无反顾地捐躯赴国难,爱国诗章便如影随形地承担起唤醒民心、凝聚国魂的重要文化使命。而最能打动我的是南宋杰出爱国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每每吟诵这首诗,便被诗人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深深感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里对爱国诗人陆游的盛赞,也是对民族精神振起的殷殷呼唤。《唐宋诗醇》选录南宋诗时只取陆游一人,究其因,源自陆游诗歌中那激荡不已的爱国情怀。

陆游出生在北宋末年,长于南宋前期,生逢在国家多事之秋,年轻时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而朝中多是主和派当权,所以长期受到排斥。归老故乡,闲居二十年之久。曾自言60年间诗万首,在这些作品中,或是抚时感事,或是借物言志,或是气势恢弘,或是豪迈悲壮,但是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贯穿其中,那就是收复失地,期盼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精神,这些作品表达着陆游共御外侮、为国雪耻的雄心壮志。即使晚年闲居山阴,仍“位卑未敢忘忧国”,豪迈的诗情不曾衰颓,老骥伏枥,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依然掷地有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写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面对日渐远去的华年,面对逐渐消颓的国事,面对僵卧孤村的处境,“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豪情追忆,本该成为烈士暮年,壮志未酬时的自嘲与自怜,但他偏偏说“不自哀”,因为惟其“尚思为国戍轮台”,才能有“不自哀”的少年情怀。夜深人静,聆听窗外“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岂能不触景生情,“铁马冰河”的战斗场景与其说梦境,不如说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国心境。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如此说,“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这也是在别的诗人的诗集中找不到的。正是这种浓得化不开的爱国诗情,成为一缕轻而绵长的诗魂,醇化着陆游的家风。其孙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其曾孙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其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正是这种浓得化不开的爱国诗情,成为一缕柔而刚强的国魂,至今读来壮怀激烈。

这一份壮怀来自愈老弥坚的爱国赤诚,这一份激烈来自临终之际的生命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国魂在一代代的吟诵中,铸成了一个民族伟大而美丽的诗魂。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Lx5DEVZ45nDud/pxgB2W8tgYi2tuqkdRT/amCrrL+ZyN2MDviGzb8yJIasUTLI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