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是一种信仰

李林蔚

我的座右铭是“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对于我来说,读书更像是自我医治的良方,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脚步不停地去探索那些未曾踏足的梦想中的疆土。

关于读书,我喜欢杨绛说过的:“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每个年龄段读书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带着生活的阅历再去读曾经读过的书,往往又会增添新的感受。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说,人的一生中有五本可以随时拿出来重温而且每次都会有不同感受的书时,你就用之不尽了。

我在《百年孤独》里体会与世隔绝的寂寞;在《荆棘鸟》中感慨梅吉和神父凄美的爱情;钦佩《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他是愚者中的愚者,更是勇士中的勇士;我也曾跟着古板固执的老头“哈罗德”一步一步地完成找寻自我的《一个人的朝圣》。爱丽丝·门罗说:“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是一座房子。你走进去,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模样的生活,它使我的视野变得宽广,不再盯着当前的困境不放。

有句话最近很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阅读的分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的滋味如同徐志摩的诗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天繁忙的工作会因为晚上片刻看似“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的必须,但它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仿佛一场心灵瑜伽。吹着唐宋的风,淋着明清的雨。听时空隧道中回荡的声音,看历史长卷中镌刻的字迹,胸中不知不觉地饱满起来。

阅读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治好了我的“坏脾气”。原本的自己脾气急躁,稍不顺心就四处发泄不满,怨天尤人,胆小懦弱。自从坚持阅读以来,身边的人明显感觉我通情达理了。我自己感觉内心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以前会在意的小事现在都可以闭只眼睛,这可能就是所谓读书养性吧。以前的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总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来贬低自己的孩子。当我读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我对孩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尹建莉老师所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和前瞻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孩子你慢慢走》里浓得化不开的母爱,美国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让我立志做一个给孩子读书的妈妈,正如他所说:有什么事情像阅读一样做起来简单却又成效显著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明白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导方式,学习绝非一蹴而就,每天成长就是成功。

喜欢读书,出门旅行我一定会挑选一本书随身携带。在机场等候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去书店逛逛,喜欢在旅游的城市买本书做纪念。就像去年在呼伦贝尔,登机之前买了《狼图腾》,因为刚刚体验了大草原的风俗人情,读这本书会有更强烈的情感碰撞,更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敬畏和深情。我读过的书也像是一个个坐标定位,记录着我的心路成长。文字离不开思想和情感,文字若是没有思想的指向,便是一种负担。我读的书不算很多,也不是每本都是大块头世界名著,但读过的每一本,我都努力地汲取其中养分。阅读也像弹琴画画一样是一种技能,需要经常“练习”,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的领悟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热爱读书之人,读书是快乐的,打开盼望已久的新书,闻着淡淡墨香,心里满满的都是感恩,像要进行一场冒险之旅前的兴奋。就像有人擅长画画,有人擅长计算,有人擅长设计,文字对于我就是画家眼中的风景,是经济学家眼中的数字,是服装设计师手中的针线,是音乐家指挥棒下的音符。

如同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此话我深表赞同。

(作者单位:国网郑州供电公司) HO8Alw2fAC2uGHC2q8LEuXfyLvuSPCJEyC5sMMkUMwkjTrlBQd+PpkYKzJ5v6w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