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采用3种水分管理模式,即控制灌溉(C1)、间歇灌溉(C2)及淹灌(C3)。同时,有4个施氮肥水平,即氮肥用量分别为高肥水平处理135kg·hm -2 (N1)、中肥水平处理 105kg·hm -2 (N2)、低肥水平处理 75kg·hm -2 (N3)、不施氮肥处理(N4)。其中,控制灌溉及间歇灌溉模式为节水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田面不建立水层,主要控制土壤含水量;间歇灌溉将每次灌溉水量分次灌入田面,田面无明显水层;淹灌处理田面水层较深,为当地常规灌溉方式。由于黑龙江省春季气温较低,淹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返青,因此在返青期田面保持较深水层。为减少水稻无效分蘖,分蘖末期均进行晒田。每个小区安装水表及水尺控制灌溉水量和水层深度。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 36个小区,小区面积100m 2 ,四周种植水稻设为保护行。小区四周作隔渗处理,隔渗材料为塑料板和水泥埂,土壤埋深为40cm。每个小区设置固定采样地点,以观测稻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庆稻2号(主茎10片叶),种植密度为30cm×10cm,每穴3株。氮肥按照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的比例为5∶2.5∶1∶1.5分施;钾肥分基肥和8.5叶龄(幼穗分化期)两次施用,前后比例为1∶1;P 2 O 5 为45kg/hm 2 ,K 2 O为80 kg/hm 2 ,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调节标准见表2.1。
表2.1 不同灌溉模式水分管理方式 单位:mm
注 1.θs为根层土壤饱和含水率,85.5%;
2.表中“~”前数据表示水分控制下限,“~”后数据表示水分控制上限;
3.返青期采用花打水控制水层。
4月10日播种育苗,水稻种植密度为30cm×10cm,33穴/m。水稻品种、育秧、移栽、植保及用药等技术措施以及田间管理条件相同。5月3日施基肥,5月20日移栽,5月28日施返青肥,6月15日施分蘖肥,7月9日施穗肥,9月20日收获。水稻生育期为126d,分为返青期(5月20—29日)、分蘖期(5月30日—7月7日)、拔孕期(7月8—21日)、抽开期(7月22日—8月1日)、灌浆期(8月2—24日)、黄熟期(8月25日—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