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邓越胜:敢于挑战,技术攻坚,为美丽湖北贡献智慧

邓越胜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从事水利与交通交叉学科的研究和设计工作。他虚心钻研,在参与负责的湖北清江隔河岩升船机、高坝洲升船机设计中,突破技术难点,为世界最大的三峡升船机做好了技术探路;他敢于挑战,负责设计的三峡覃家沱特大桥,安全通过660吨重的电站机组装备,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载重桥;他勇于创新,主持研发堤路结合关键技术,并应用于一系列的工程实践中,实现了水利与道路交通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其负责设计的丹江口环库公路被人民日报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公路之首,为建设美丽湖北贡献了智慧。

邓越胜

邓越胜获得了近十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先后被授予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武汉市重点工程“优秀建设者”、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大成就奖等荣誉。

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参加工作的邓越胜,被安排进入了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升船机设计组。隔河岩升船机为三峡升船机的中间试验机,规模为300吨级,提升高度122米,分二级提升,就当时国内外技术水平而言,该工程极具挑战性。在工程设计总体负责人的指导下,邓越胜虚心向各方面技术专家请教,克服了技术规程规范体系不全、国内外同类工程技术资料匮乏等各种困难,放弃大量业余时间,一心扑在技术研究工作上,和同事们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任务,提出了合理可靠的塔柱、通航渡槽的结构布置和施工方案,为三峡升船机技术研究提供了成功案例。邓越胜也在该工程的技术研究和设计工作实践中,快速地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通航建筑物结构专业的技术骨干,从而也为自己在接下来负责清江高坝洲水利枢纽升船机结构专业研究与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敢于挑战,以科学的技术、严谨的作风保障工程安全

三峡工程开工后,邓越胜开始负责三峡覃家沱特大桥设计与研究工作。覃家沱特大桥位于三峡船闸下游引航道上,是三峡电站左岸机组安装运输的必经之路。电站水轮机单件重450吨,加之吊具和平板运输车的重量,过桥设计荷载达到了660吨,居亚洲第一。普通桥梁在此重载下,将犹如棉花糖一般被压塌。由于受到桥下通航要求的限制,大桥主跨不能小于130米,技术难度非同一般。邓越胜不畏艰难,勇敢地接下任务。他借鉴国内双线铁路重载桥的建设经验,研究提出了三跨连续刚构桥的桥型方案,同时又根据现场地形制约条件,没有采用常规的双壁墩结构,而是创新地研究采用了抗弯刚度相对较小,抗压刚度较大的单柱圆端条形实体墩,有效地减小了桥梁纵向刚度,降低了温度及收缩徐变产生的内力。

邓越胜在工程一线指导工作

作为桥梁设计负责人,在桥梁施工阶段,他主动放弃节假日,全程蹲守,跟踪分析现场的施工荷载、混凝土弹模、预应力摩阻损失等关键参数,及时调整每节段箱梁的预拱度和预应力束控制张拉应力,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对工程负责到底的态度,确保工程质量。覃家沱特大桥建成后,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的所有重件设备得以安全通过。

勇于创新,为建设美丽湖北奉献智慧

邓越胜与同事沟通交流

三峡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后,邓越胜的工作重心转向与其他水利工程相关的交通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他敏锐地觉察到,城区江河堤防的防洪功能非常重要,但忽略了城市交通和水文化景观的需求,大中城市往往在堤防后面建有一条城市主干道,这样既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也因为堤顶高于路面,堤防如一道城墙阻隔了人与水的交流。他认为,堤防和道路虽然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工程,但如果有一个统筹的技术方案,两者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把防汛、城市交通、水文化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于是,他自发地组织水工、水文、道路、岩土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堤路结合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历经两年左右的时间,研究解决了堤路结合方案中路基防渗、软基处理、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并实现了河道疏浚吹砂填筑路基的技术思路。堤路结合的规划设想和主要的研究成果,已在邓越胜负责设计的汉口江北快速路和其他一些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丹江口环库公路被人民日报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公路之首。

目前,邓越胜正在负责规划设计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以及鄂州、黄石等城市的沿江道路,尽心尽力地用他的发现和创新,给市民带去更美好的生活,他也乐于为建设美丽湖北尽到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义务。

◇本文发表于2018年5月30日长江水利网
◇作者:郑茜 6BeNoN0K56DPWmTkyb9IZxIdvA/oQq89vqKEZLysRQq4YfN7kUMLodYrW4Q+B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