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但土地、矿产特别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撑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无论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维护、实现流域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将丰富的自然资源真正转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保障,均高度依赖水资源的支撑。但黄河流域又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地区,现状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成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维持的最大制约和短板。未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短板制约作用将更加明显。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并专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就黄河系统治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的重要指示。

内蒙古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新时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治理和配置的重大问题,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03年起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在鄂尔多斯市、包头市、阿拉善盟探索开展盟市内“点对点”水权转让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沿黄灌区用水效率,同时实现了逐年降低引黄水量至分水计划指标红线内的目标。为了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2014年12月探索开展跨盟市水权交易工作,通过在河套灌区沈乌灌域进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将灌区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的工业建设项目,采取水权协议转让和公开交易两种方式,与取用水企业签订了水权转让合同,水权转让资金全部落实;同时在沈乌灌域开展了引黄用水指标细化分配和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将水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落实到了用水户。经过十多年的水权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申报、灌区节水、有偿转让”的水权转让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书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水权试点实施工作,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专项项目“内蒙古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建设与实践研究”中“内蒙古黄河流域节水技术评估与潜力分析”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引黄灌区节水改造新模式、工业节水改造新技术,实现了农业节水、农民增收、工业增效、生态修复的多赢,积累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为解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提供了内蒙古自治区方案,对黄河流域和类似地区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本书第一章阐述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农业和工业节水潜力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基本概况、引黄灌区概况,并对内蒙古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介绍了阿拉善盟孪井滩扬水灌区水权转换项目、乌海市神华乌海煤焦化水权转让项目、鄂尔多斯市水权转让一期及二期工程、包头市黄河灌区水权转让一期工程等盟市内水权交易工程的基本概况,并对各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第四章介绍了盟市间水权转让试点工程河套灌区沈乌灌域的基本情况,并从节水效果、节约水量、生态状况、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第五章主要对农业节水与交易潜力进行分析,分析用水水平,评估各大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介绍主要节水工程与措施,分析节水潜力;第六章主要对工业用水与交易潜力进行分析,分析内蒙古黄河流域2010—2015年已批复使用黄河水的工业用水水平,介绍几大高耗水行业采取的节水工程与措施,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制度分析节水潜力,计算可节约水量;第七章详细说明了农业、工业节水技术创新,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第八章对农业、工业节水技术与交易潜力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结论,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书第一章由屈忠义、刘晓民编写;第二章由黄永江、刘晓民及郑永朋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黄永江、刘晓民、郑永朋编写;第五章由黄永江、张栋良编写;第六章由刘晓民、郑永朋编写;第七章由黄永江、刘晓民、郑永朋编写;第八章由黄永江、刘晓民编写。关丽罡、王文彬、郑阳、胡春媛、陈琼、蒋义行、刘晓旭、高磊、李昂等参加了资料整理和编排工作。

感谢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阿拉善黄河高扬程灌溉管理局、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包头市水务局、乌海市水务局、鄂尔多斯市水务局、巴彦淖尔市水务局、阿拉善盟水务局、镫口扬水灌区管理局、托克托县水务局以及相关灌区、灌域、实验站等多家单位在本书完成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水平有限,撰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存在疏漏及不成熟之处,得出的结论难免偏颇,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1月 9YXE6oXH60MAcktgPUjvQM5TmbEAHOVXO0h7kjAdLF+tlz1X65Xenxr3s/8kA7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