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何去何从——高校摄影教育在“人人摄影时代”的砥砺前行

进入到智能手机和自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是摄影家”的嬗变和发展后,我们的摄影教育进入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尴尬境地,这种困难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摄影专业身处本校的小环境遭受歧视和不解——“都人人摄影时代了,我们还在教授光圈大景深小、快门慢影像虚、感光度高颗粒粗?一本相机说明书甚至手机百度,全部搞定。”试想,我们如何能够在这种背景下争取更多的学校地位和资源,教学建设和科研到款更是相去甚远。二是社会误读和偏见,现在人人都可拥有单反相机,同时,数字时代使得影像的生产已经失控,图片爆炸时代到来,手机中的拍摄及后期处理功能也愈发强大,学摄影还有用么,尤其是,还值得用4年的时间在高校学习“人人可做”的摄影么?这使得我们又面临招生压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三点,就是我们自身的教师队伍开始动摇了,首先是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中感到无所适从,很多教师无法改变自己以适应多变的当代社会;其次是出现纷争,一种声音认为唯有保存记忆载体和承载摄影文化的“传统摄影”才能救摄影,另一种则大呼“摄影无用论”,认为必须抛弃传统、抛弃暗房,全面数字革新才是摄影未来发展的方向。

那么该怎么办?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确定的是,在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之时,要明确高校教育的功能是什么?高校教育是应该服务于“狭隘的、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需求,还是以长远的眼光去考虑“人”的综合发展。答案一定是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来确定教育目标,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中确定传承摄影文化是首要完成的任务;摄影要同多学科融汇贯通;学习摄影要加强人文及社会科学建设,这几项也是本次新版《大学摄影教程》的着重修改之处。

一、传承摄影文化是首要完成的任务

坚持摄影的文化传承,就是要坚持摄影传统文化。这里所提到的“传统”有两层意义,一种是传统的湿版、珂罗版、胶片拍摄及蓝晒、银盐等冲印方法;另一种是不忘摄影初心、始终坚持人文影像的摄影态度。坚持传统的拍摄及制作手法较好理解,在当代数字文化语境呈现出一种媒体化、消费化之时,传统摄影逐渐又被人们所重新认识。这种从“现代的信息传递”重新回归到本雅明的“古典的叙事性”的转变过程,对摄影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创作手段。摄影初心就是人文关怀思想,自美国“农业安全局纪实摄影运动”到尤金史密斯,以至陕西摄影群体及“保持纪录”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人文关怀”和“真诚的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生存体验”都是其核心内容。对于摄影来说,近二百年来的多种传统工艺和摄影的人文关怀就是摄影最重要的文化和传统之一,我无法想象,除了高校,还有哪些社会团体能够对摄影文化进行如此长时间的研究、传承。所以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5年、10年,也许更长时间。只有如此的坚持态度才能使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时这也是我们教师存在的价值所在。

二、同多学科融汇贯通

摄影语言的发展,是同多种艺术融合的过程。摄影早就不是一种简单的记录和呈现了,而是一个自我态度的表达,是对于当代文化的一个反思,对现实的一个考量。对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来说,摄影不仅仅是公众记忆的载体,他可以作为明确文化立场和鲜明艺术态度表达的一种媒介。尤其到了“人人摄影”时代,每个人随时拿起手机都可以拍摄,若干年之后的“朋友圈”就是当代生活的影像实录。所以简单地按照以前传统的方式来记录生活,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人对摄影艺术的需求了,这种拍摄方式也不是当代摄影发展的一种主流方向了。

以技术和媒介为先导的摄影,在数字媒体时代受到的冲击,不亚于178年以前绘画所遭受的恐慌。我想,在“无边界”和“跨媒介”的现代社会,我们在教学中要融合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美术语言和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等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以求构架一个综合影像艺术的集合之体。

在“超媒介时代”摄影学科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摄影、数字影像、交互设计、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学科的交融与配合。由于科学技术更多介入,现代影像艺术更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三、加强人文及社会科学建设

早在2009年的“万象—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教学论坛”上,顾铮、林路老师就撰文谈到,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如何展开人文教育的迫切意识与实施能力”。在2016年平遥国际摄影节的高校摄影教育论坛中,主要讨论的还是“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在摄影教育中的角色”。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未解决诸如“摄影与社会学”“摄影与人类学”“摄影与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之间的交融与贯通。甚至,我们很多院校中,迄今为止还无法设置阐述人文教育的“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等课程。在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大学背景下,尤其缺乏艺术和文化的通识教育,这样就更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多方筹措建设并且多方延揽人才。

就是要同学们在深刻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去用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眼光去考量当今现实社会,用视觉的方式去诠释我们的生存环境,用批判性的视角反思当代文化。对于高校摄影教育来说,始终主导的一个方向就是要现实性、当代性、文化性,学生的作品一定要和自我的生活和当代社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想,这些在将来都会成为“历史”的缩影和曾经真实的符号。

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艺术素质,是一个通识教育,本书虽无能力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但还是希望读者在《大学摄影教程》中不仅仅学习了一些技术。而且能结合多种书籍学习一种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相信,无论在什么时代,只有砥砺前行,只有坚守自己的学术态度和主张,我们的摄影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摄影教程》初版印刷数量为6000本,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售罄在即。此次修改再版,删减了一些技术章节,增加了摄影创作的实例分析。本书实例均为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师生优秀作品,其中不乏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获奖作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当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遗憾之处,敬请各位读者谅解,并不吝赐教,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改进,谢谢!

张辉
2018年10月 9qJUTB1LGjz8P6EZ0tFfjlJMRW+1B/xZF5U9gqHz6cO/yZc0AqLxDgKYdW8vfX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