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2/5,超过耕地与森林面积之和,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天然草原既是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又是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核心区;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碳库”,又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影响,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增加了极端天气的频率,加上过度放牧、水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采等人为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天然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北方沙尘浮尘灾害频繁,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草原生态退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人类活动而言,超载过牧和农耕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超载过牧引起的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恢复措施主要是“减畜”和“增草”。“减畜”是根据草场的牲畜承载能力合理控制载畜量,即草-畜平衡问题;“增草”是通过建设人工草地增加饲草料产量,即人工草地建设情景下的草-畜平衡问题;但我国牧区多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无灌溉则无人工草业,草-畜平衡问题继而演变为水-草-畜平衡问题。农耕利益的驱使致使大量的天然草原被开垦种植农作物,导致表层土壤破坏,造成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尤其在半农半牧区农作物与饲草料作物种植之间的博弈,使牧区在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形势下水-草-畜平衡问题转变为水-土-草-畜平衡问题。

我国牧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5.1%,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64.9%,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是水源涵养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牧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有:①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以全国20%的水资源量承载着近一半国土面积的用水任务;②水资源可供水量存在双重限制,随着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不仅存在“资源性限制”,还存在用水总量控制的“政策性限制”;③水土资源极度不匹配,地区分布不均匀,牧区80%水资源分布在占地面积47%的青藏高原牧区,且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④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仍以天然放牧为主,灌溉人工草地建设滞后,仅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0.4%,制约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⑤草畜不平衡矛盾突出,截止到2011年,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仍高达28%,加之气候变化等影响,造成牧区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⑥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其中50%属严重退化,严重影响牧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揭示草原生态保护、水土草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协同机制,寻找草原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开发、草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一系列平衡阈值,把“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其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进而控制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在适宜的阈值内,使其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维持草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促进水土草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wMAwxcB7jkZzE6RpX6vctpavK6AgYP6wWecxRmu7g3Pswmw54ctO9IGTlFx5b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