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国的湿地面积为6600余万hm 2 ,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是我国湿地的主要特点。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生态遭受破坏,水体水质受到污染,水资源量严重紧缺,难以与其生态功能相匹配。自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积极推进。其中,湖泊湿地已逐渐成为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及研究的重点领域。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系统,被称为“华北之肾”,在调节京津冀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流域饮水安全、提高地区经济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及改善一直受到国家和当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更是为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及研究工作带来了历史机遇。2019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围绕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目标,对其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雄安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并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海河流域水环境演化机理与水污染防治基础”(2006CB403403)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深化。本书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白洋淀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赋存水平、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同时结合铅同位素技术对金属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解析研究。针对湖泊湿地的富营养化问题,对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因子、氮元素的时空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展开研究;与此同时,针对湿地系统的气候调节功能,对白洋淀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初步估算,并结合相关影响因子展开分析讨论。本书还对白洋淀湿地系统不同环境介质(大气、水体、沉积物等)中典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来源、环境风险及地球化学过程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揭示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环境系统中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及效应。本书研究成果可以为白洋淀区域污染物水环境演变提供基础数据参考,同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全书编写工作由高博、万晓红和赵健统筹、策划及负责。本书共分6章,具体的撰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高博、彭文启、周洋、李艳艳撰写;第2章由高博、高丽、徐东昱撰写;第3章由赵健、高秋生、高继军、刘玲花、刘晓茹撰写;第4章由万晓红、陆瑾、袁浩撰写;第5章由万晓红、殷淑华、王启文撰写;第6章由高博、徐东昱、李艳艳撰写。本书出版得到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十三五”期间“五大人才”计划项目(WE0145B662017)、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在此向支持和帮助过作者研究工作的所有单位及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怀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郝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建议。本书编纂过程中所借鉴的已有研究成果均作为参考文献予以给出,特在此向所有相关人员致以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受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等条件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9年8月 6+JJ5jfYzW3S4ezmtQnPKFGT8xdj0nl+VQIjqRzZrm4OmD4Zz+mymDurtwUzB8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