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白洋淀金属及稀土元素赋存特征、风险评估与来源解析

重金属是环境中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因其高毒性、累积性和不可降解性,可通过食物链累积到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频发引起了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在土壤污染的众多来源中,重金属污染高居首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金属污染的调查与污染治理备受关注。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由于人为活动,金属通过大气沉降、污水和废水排放进入水生态系统(Rajeshkumar et al.,2018;Yang et al.,2014),超过90%的金属在沉积物中累积,并成为水环境中金属的潜在来源(Beutel et al.,2008;Rajeshkumar et al.,2018)。因此,水环境中金属的风险评估和来源解析是评价金属污染程度和确定金属来源的必要手段(Miller et al.,2014;Yang et al.,2014)。

关于白洋淀水体及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物的相关研究陆续开展,与营养盐研究相比,白洋淀金属污染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主要围绕鱼体、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等淀区生物体内金属污染物的累积特征及其与金属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韩娟等,2016;滑丽萍等,2006;李明德等,1996;张璐璐等,2013);以及沉积物中常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形态分布和生态风险(胡国成等,2011;李必才等,2012;李经伟等,2007;杨卓等,2005a;赵钰等,2013)等方面开展;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金属污染的影响仍不清晰,同时关于白洋淀水体内金属污染物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章总结了2004—2010年白洋淀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和历史演变趋势,明晰了白洋淀水体、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和生态环境风险;建立了金属的区域地球化学基线,然后利用地球化学基线定量计算金属的人为输入贡献率,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富集因子法评价金属的污染风险;同时利用铅同位素比率确定人为输入来源和传输路径,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预测沉积物在悬浮过程中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 1CX9sICAG1E1ZfuOmvSAmqlINO+OVDizRwwXWFmHI0ymJFylSO2FvxF8EDMrfs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