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白洋淀水环境污染源及主要问题

1.5.1 白洋淀水质现状

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201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图1.12),白洋淀水质多为Ⅴ类,多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其中2014年为轻度富营养水平。另外,由图1.13可以看出,2004—2015年,白洋淀Ⅳ类水质的水域面积逐渐减小,其中2008年和2014年水质有所改善。据河北省水质月报的统计数据(2018年1—12月),2018年间,3月、5月、6月、10月、11月白洋淀水质达到Ⅳ类水质,为轻度污染水平。近年来,白洋淀的水质总体在明显改善,水质类别由劣Ⅴ类、Ⅴ类逐渐改善为Ⅳ类,但距Ⅲ类水质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水域功能分类,Ⅳ类地表水水域环境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目前白洋淀淀区水质距其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功能定位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治理空间。

图1.12 白洋淀近年来水质变化及富营养化情况
(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图1.13 白洋淀各类水质面积占比波动情况
(数据来源于《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

白洋淀近年来水质变化及富营养化情况如图1.12所示,2009—2017年,淀内水体多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2014年为轻度富营养水平,目前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BOD 5 、TP、COD。随着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的不断推进,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白洋淀水体的富营养情况有所改善,仅2018年7月和8月为中度富营养,其余月份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另外,白洋淀内源N、P负荷已成为加剧白洋淀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研究表明(杜奕衡等,2018),白洋淀沉积物存在严重的N、P污染,且沉积物中N的累积比P更加突出,尽管目前淀内水体营养盐污染指标中P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但对于淀区内沉积而言,N的累积现象不容忽视;从空间格局来看,人口分布密集的淀区北部和中部区域沉积物中的N、P含量总体高于南部,其中,郭里口村、泥李庄村和大张庄村附近区域内沉积物N、P赋存量明显高于淀区其他区域,成为对淀区N、P污染负荷较大的区域,对白洋淀水质及水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一特征说明人类活动是白洋淀沉积物N、P污染的主要来源;内源负荷对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存在较大贡献,当在今后白洋淀水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中给予重视。

1.5.2 主要污染源

白洋淀水环境污染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两大类。其中,外在污染源又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大类。点源污染主要是指由上游入淀河流所带来的污染物,其中府河承载着保定市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入淀河流的污染物则尤以府河带入淀内的污染物为主,上游河道来水携带的污染物,对白洋淀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梁宝成等,2007)。另外,淀区沿岸的羽绒、制鞋、有色金属加工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产生的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排入淀内,也使得入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增加(林娜,2019)。

淀区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淀区农业污染、淀区生活污染、淀区内旅游开发污染三大类。淀区内农业种植化肥、农药的施用,家禽养殖等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等严重污染着淀区水域的水质。与此同时,淀区内村落密布,当地居民生活污水直接入淀、生活垃圾(图1.14)沿岸堆放的问题,对白洋淀水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水污染问题亟待改善和治理(秦哲等,2017)。近些年,白洋淀旅游业发展迅速,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尤其雄安新区的设立更是为白洋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良机。然而,随之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游客丢弃的垃圾、游览船只排放的油污等污染物,进一步加重了白洋淀水环境的人为污染程度(梁宝成等,2007;孟睿等,2012)。

图1.14 淀区内居民生活垃圾(参见文后彩图)

另外,沉积物作为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的“汇”,同时也是水环境的潜在污染源。当水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DO)含量、温度和微生物作用等条件发生改变时,均会使得赋存于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向水体中释放(李鑫等,2019)。白洋淀水环境污染整治迫在眉睫,其中,沉积物内源污染负荷的削减亦成为淀区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平衡恢复的关键(杜奕衡等,2018)。

1.5.3 白洋淀水环境问题

由于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频发,水生态平衡面临挑战,生物多样性锐减(Xu et al.,1998),除生境破碎、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外,水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保护与治理任务依旧相当艰巨。如富营养化(Chen et al.,2008)、水质恶化(Liu et al.,2010)、有机和无机污染(Gao et al.,2013;Guo et al.,2011;Zhang et al,2014)等。1988—2000年白洋淀长期水质监测资料显示,淀区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包括6类:NH 3 —N、COD Mn 、BOD 5 、TP、TN、DO含量;挥发酚、氰化物、Hg、As、 等重金属污染物虽不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但其检出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梁宝成等,2007)。然而,2004年后的监测数据则显示,白洋淀沉积物中As、Cd和Pb浓度急剧增加,且Cd污染程度极为严重,As污染较重,这将为淀区水环境造成污染风险(高秋生等,2019)。另外,淀区内有机肥料的使用、餐饮业及旅游业也向淀内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也成为淀区水环境的重大污染问题之一(孟睿等,2012)。 eEdzJ4HW4a6ELZ1QNClkebUxznI/RsSIXYEXFR+BjoZptIK+k5IpC5E4duYExs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