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及湖北5省,人口众多,城镇密集,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流域处在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天气气候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平原广阔,地势低平,支流众多,上下游、左右岸水事关系复杂,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多发,洪涝和干旱往往交替发生。历史上,黄河长期侵淮夺淮,致使淮河失去入海尾闾,河流水系也变得紊乱不堪,其影响至今难以根本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河治理问题受到高度重视,1950年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掀开了全面系统治理淮河的序幕,经过60多年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型湖泊、水土保持和防洪管理系统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为保障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淮河的防洪除涝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从2003年洪水的情况看,流域防洪除涝体系尚不完善,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在水利部的支持下,淮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研究项目组,联合有关高校、科研和设计单位,在由钱正英、宁远、刘宁、徐乾清、姚榜义、何孝俅、周魁一等7位专家组成的顾问组指导下,开展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论证,最终形成了《淮河中游洪涝问题与对策研究》综合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等研究成果。该成果对厘清淮河中游洪涝治理思路、形成共识、更好地协调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因此,2016年起淮河水利委员会又组织人员在这项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提炼,编撰了“淮河洪涝治理”系列专著,包括《淮河中游洪涝问题与对策》《淮河流域旱涝气候演变》和《淮河流域规划与治理》三卷。

本系列专著的出版得到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云,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远等专家学者,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张建云院士和宁远副主任向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出具推荐意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鼎力支持,使本系列专著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张建云院士还在百忙之中撰写了序。在此向张建云院士、宁远副主任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淮河洪涝治理”系列专著之一,全书共10章。第1章简要阐述了流域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点。第2章分析了黄淮海平原的形成、淮河流域的形成和历史时期淮河水系的演变过程。第3章对历史上发生的旱涝灾害进行了集中描述和归类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历史与现代旱涝灾害的特点。第4章阐述了淮河流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旱涝灾害的历史起源、旱涝灾害特点以及黄河夺淮的影响。第5章分析了气候过渡带及其变化特点,重点研究了过渡带特征与流域降水的关系、流域暴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特点。第6章分析了典型旱涝年的特征和造成严重旱涝的气候成因,归纳了典型洪涝的天气类型。第7章揭示了极端降水事件之间的联系。第8章将淮河流域的旱涝特征与长江、黄河流域以及同纬度的北美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不同区域旱涝特征的差异性。第9章指出了在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未来50年淮河流域旱涝气候变化幅度增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增大的趋势,淮河气候的演变必将对淮河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给治淮工作带来挑战。第10章总结了研究结论,针对今后治淮工作提出了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本书由程兴无任主编,陈星、钱名开、田红、陈红雨任副主编。第1章由程兴无、钱名开、陈红雨编写;第2章由陈星、杨满根编写;第3章由钱名开、陈红雨、程兴无、徐敏编写;第4章由陈星、陈红雨、田红、王胜、赵传湖编写;第5章由陈星、冯志刚、程兴无、刘富弘、徐韵编写;第6章由田红、谢五三、程智、程兴无、丁小俊编写;第7章由冯志刚、陈星、程兴无、徐敏、董全、陈铁喜编写;第8章由陈星、田红、陈红雨、罗连生、庞一龙编写;第9章由陈星、程兴无编写;第10章由程兴无、陈星、梁树献编写;附录由冯志刚、陈红雨、田红提供。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徐慧、程绪干、袁慧玲、江守钰、夏成宁等审阅了全书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郏建、杨亚群、赵真等为本书绘制了部分插图,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安徽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对本书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谨以此书献给为治淮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

作者
2018年9月 6h1tpu6+kIr+f3EztHVX0n3eg19ILACLJjsUSOnD5dubK1oD4BuVqsl/mgx8LH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